二、方剂与治法之课程思政内涵
(一)思政元素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二)思政素材
补药还是毒药?——误服补药的故事
虚则补之是中医学常用的辨证施治法则。补益药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津液之不足,调整和改善阴阳偏衰,扶正祛邪的作用,既可治疗疾病,又可养生保健,但服用不当,轻则伤体,重则亡命。
有一周姓患者,男性,60岁。患者不思饮食,腹胀,便溏,近几日因以上症状加重并伴发头晕、乏力而前往某西医院诊治,医生给予氨基酸等药后头晕稍好。患者一周后再诊,医生言其体虚,可服用人参增强体质,于是自行炖服花旗参,连服数次后反而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症状加剧,并且还出现腹泻便溏,每日数次,继而转向中医院就诊。经辨证此患者为脾胃阳虚,日久累及气血两虚。本应采用温补脾胃,再调补气血之治法,而病人却自行错误服用花旗参。花旗参即西洋参,药性寒凉,导致病情加重。
又有患者陈某,男性,58岁。患者素日体质较虚,时常出现头晕、乏力,近几日头晕加重,还伴有头痛、头重,胸部憋闷,言语无力,行走或上楼则见呼吸气短,喉中有痰。患者因听他人言人参能补身体,又感看医生太麻烦,于是未前往医院就诊,而是自行购买红参炖汤。然而食用2次之后,以上症状并未减轻,反而感觉全身燥热、不思饮食、口干常欲饮水,入夜心烦不能成眠,才前往医院就诊。此病例仍是不辨病证、不辨药物品种,误用人参补之而产生其他变证。红参虽乃人参加工制品,但药性温燥,所以才会出现燥热、心烦、失眠等症状。
此类误用药物的案例在中医药古籍中早有记载,择录两则如下。
一名叫黄朗令的青年,酷暑六月却畏寒怕冷,身穿厚棉皮袍,头戴黑羊皮帽,吃饭则将火炉搬到床前,刚起锅的滚烫热饭,别人不能入口,他仍嫌凉。叶天士切其脉浮大迟软,按之细如丝。此属真火绝灭,阳气衰微之证。黄朗令正值少年阳旺之龄,究竟是何原因使其患此病证呢?细追其由,才知乃其父误信他人之偏方,让其子滥服寒凉性补药所致。其父曾听闻“天、麦二冬膏,后生常服最妙”,便如法炮制,令其早晚各服一次,日日不断,已有三年。二冬既寒肾,又寒肺,久而久之,寒性渐渍入脏,损伤真阳。该年春天,黄朗令因寒邪内蕴,逼虚阳外浮,渐见潮热,请大夫诊疗,使用辛温发散方药后,热未退而又见汗出不止,微微恶寒。该医不辨病由,又投黄连、天花粉、牡丹皮、地骨皮、百合、扁豆、贝母、鳖甲、葳蕤之类,致此病证。据此,叶天士处方,药用人参八钱,附子三钱,肉桂、炮姜各二钱,川椒五分,白术二钱,黄芪三钱,茯苓一钱,当归一钱半,川芎七分。患者连服八剂,虽脱了棉衣,但吃饭仍畏冷。再用八味地黄丸加味,并配服硫黄制成的金液丹,共服百剂之后,方告痊愈。(《冷庐医话·卷一·慎药》)
绸缎铺掌柜沈里千有子沈赤文,年方二十,读书作文,聪明过人。父母对其十分溺爱,于赤文完婚前,到药铺配制了一料全鹿丸给其养生健体。赤文与伙伴四人分服此药,从入冬开始一直服至第二年初春,他忽然感觉浑身作痛,犹如痛风,渐渐腹中出现累累硬块,饮食不进,身体瘦削,遂请刘原瞿医生诊治,采用消导清火的方药。其父见到后,恐伤赤文身体,不让其服用,反而自己取用人参、白术等补益之药。七月上旬某天,叶天士路经沈家,沈里千将叶天士请到家中询问:“小儿晚间便出拳头大黑粪一块,眼下遍身如火,想喝冰凉的井水,不知是何原因?”叶天士进替赤文诊察病情,发现患者脉息数大、形销骨立、渴喜冷饮。细细观察大黑粪块,色黑而坚硬,为淤血结成。恰逢邻居家有酒蒸大黄丸,嘱其服下二钱,于是泻下黑块不计其数。用水浸泡黑块,即胀如黑豆。追问其饮食及用过何药,才知道因服全鹿丸药丸未化所致。过了数日,赤文未能幸免,最终因热极而死,父母悲痛悔恨不已。与他同服全鹿丸的三个青年,一人因喉痹身亡,一人患肛门毒而死,一人吐血咳嗽病故,皆死于久服全鹿丸之燥热火毒。(《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二·丹石毒》)
以上病案都体现了不辨病因,不审体质,盲目乱投,偏执滥服,必然带来不良后果。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养生保健之人越来越多,社会上各种名贵补品则应时而生。但有相当一部分人错误地认为服用补药多多益善,体虚补虚,体健益寿,常常出现无病进补的情况。不少人不分虚实、不分气血、不辨阴阳、不别脏腑,更不细究药物的归经而毫无针对性地盲目补之,致使服用各种补品后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有些人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盲目服用鹿茸、人参等而出现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出血等症状,反受其害。以上种种皆当警惕!
(三)思政主题
1.服药施治必先辨病辨证。
2.盲目服药、滥用补药有害无益。
(四)思政分析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但在临床和生活中误服药物的实例多有发生。在健康问题上,人们既重视又盲目,此类过分在意或盲目补益的事例充分说明,没有客观辨证、具体分析地进补,不但无益,反易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