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洛克菲勒入局
回去洗漱完,躺床上的艾伦阴戳戳的想着,要不把所有公司搞砸算了,反正他现在有钱了,目的已经达成了。
不过脑海内闪过安妮那清冷的脸庞,不由的打了个寒颤。
总感觉安妮好像知道他要跑路一样,所以她当时是警告自己?
第二天,会议室内,坐满了人,全是各大投行代表,除了他们外,还有很多其他机构,例如斯坦福学校基金。
斯特学校基金是因为上一次叫他们投资时,没投,结果后来听说公司以5000万美金的价格卖了,对方调查清楚后,内心后悔死了,这次一听有投资机会,立马跑了过来
这些机构受邀参加eBay公司A轮融资,现在谁不知道,eBay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一千三百万人了,昨天eBay公司一天成交额就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美金,妥妥的超级潜力股。
就每天收佣金,都能让无数的投行精英人士眼红不已。
这就是下金蛋的母鸡,一定得吃上一口热的。
坐上位的安妮看了一圈会议室的人,淡定地说道:“目前eBay公司估值最低12亿美金,有异议的可以出去。”
大家稳坐江山,都没有动。
安妮看着坚如磐石的众人,满意的点头道:“这次eBay公司的A轮融资,我们放出15%的股份,能拿到多少,就看你们自己能力了。”
安妮一宣布完,会议室就炸了,特别是那些原本想插一脚的中小投行。
在座的那些大投行则摩拳擦掌,虎视眈眈的看着竞争对手们。
安妮主意已定,不容更改,来参加的投行最后竞价,eBay公司最后估值15亿美金。
摩根大通竞争获得了领投资格,领投8000万美金。
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证券、花旗集团、巴克莱银行、瑞士信贷、杰富瑞集团、德意志银行、瑞银集团、红衫资本、斯坦福学校基金等十一家跟投。
等他们走后,安妮、艾伦和托马斯开会,准备商量如何处理接下来的一位董事会成员。
公司目前有三位董事会成员,董事长艾伦,董事安妮和马斯克。
众人商量了半天,还是决定等人来了,看人下菜。
尽调很快就搞定了,因为公司实在是太小了,就几十个人,这还是这段时间招聘了几十个人,不然人更少。
eBay公司到账2.25亿美金,太多了,但为了让公司走得更远,只能拿出股份,让这些投行分一杯羹。
eBay公司投前估值15亿美金,投后估值17.5亿美金。
股份也变了,伦持股变为34.29%。
至于那些投行,摩根大通持股最高,也才四个多点,其他跟投的大多一个点左右的股份,但他们还是心甘情愿地投钱上车了。
虽然他们股份彼此都很少,但他们回去,立马合众连横,有人获得了这个董事席位。
第二天早上,众人看着座位上二十岁左右,气质高贵优雅的安吉拉洛克菲勒,就感觉头疼。
这个女的明显来势汹汹。
有那种,我拿三百亿出来玩的气势。
她是那些投资了上亿美金的投行们推出来的董事代表,没法拒绝。
当然,只要不损害他的利益,艾伦不在乎是谁当这个董事,即便她是洛克菲勒家族的。
看着安吉拉洛克菲勒,艾伦想到了她家的发家史。
这一切都从一个奇怪的交易开始。
儿子向父亲借钱,还需要支付利息,父亲借钱给儿子,会像催收队那样按时向儿子催收贷款。
就这样的生活方式,会出现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吗?
可是,这就是父子俩真实的生活写照。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小镇上。
父亲是一个骗人的江湖郎中,他对于洛克菲勒的影响非常大。
他7岁那年,偶然间发现几颗火鸡蛋,他偷偷将他们孵化,并在感恩节的时候卖了一笔小钱。
之后,他又将钱借贷给周围的农民,那年,他才7岁。
1853年,洛克菲勒的父亲因为诈骗惹上官司,他们不得不举家搬迁到俄亥俄州一个叫克利夫兰的小镇。
两年后,高二的他辍学了,不是因为家里缺钱,也不是因为他成绩不好,是因为他父亲告诉他赚钱一定要趁早,而人生就是钱。
这在我们看来,这个父亲简直就是一个混蛋,但是犹大人对于钱的执着,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
16岁的洛克菲勒在一家商行找到了一份记账的工作,两年后,因为薪水太低,他离开了。
他找到父亲,以10%的年利息借了1000美金,加上自己拼凑起来的1000美金,与朋友克拉克合伙开了一家商行。
主要以谷物和牧草销售为主,销售地主要为欧洲。
1859年,公司开张了。
靠着精明的头脑和勤俭节约,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特别是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们更是发了一笔战争财。
靠着这次倒卖,他积累了不少美金,还认识了亨利弗拉格勒,而这个人就是赫拉格勒家族的创始人。
两人都同时看上了盐这个可以赚大钱的买卖,来自军队的大量订单让他们的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美国原油暴跌。
洛克菲勒看准时机,果断出手开了一家石油公司,主要以提炼精油为主。
之后,克拉克和他爆发了矛盾,矛盾不可调和,最后分道扬镳。
在整个行业低迷的情况下,洛克菲勒靠着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手段将石油公司做得有声有色。
三年后,洛克菲勒发起了垄断计划。
标准石油公司成立,这一年他才30岁,而立之年。
不巧的是这一年普法战争爆发,战争严重影响了石油生意。
他立马想到了联合铁路运输集团成立南方开发公司,挤压中小石油公司生存空间。
靠着这一公司,他所生产的石油占到了全美90%以上,完全控制了美国的石油产业。
可惜行业内的投诉,再加上社会上反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高盛的阴谋算计下,1890年美国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斯拉斯法。
靠着贿赂美国政府官员,让他们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躲过一劫。
直到《反社会福利的财富》和《标准石油公司史》这两本书的问世,将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至于这两本书,你猜背后有没有高盛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