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战争:科技寡头和区块链互联网的未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比特币简史

2008年,一个名为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支付网络发布。如今,它被认为是有史以来首个区块链,但区块链的故事并不源于此。比特币背后的核心技术是密码学,这是一种数学框架,它使得区块链的网络共识以去中心化和匿名的方式实现。密码学不是什么新技术,它的出现远早于互联网,而且它在货币上的应用也没有特别之处:在比特币诞生之前的20年里[2],出现过大约100种著名的加密支付系统。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网络概念也并不新鲜:由于Napster(一款可以在网络中下载自己想要的MP3文件的软件)、比特流(BitTorrent)和Grokster(P2P软件)等共享平台,在基于对等网络上的匿名数据传输比在基于区块链的类似平台上的匿名数据传输更实用。网上匿名加密技术也绝非区块链独有,而且由于匿名网络平台洋葱路由器(Tor)等的技术标准,这已变得非常容易。

你可能留意到,除了比特币,上文提及的平台或应用都在慢慢衰落,或者已经完全消失。在线服务现在主要依托私人公司所托管的中心化系统。互联网的这种从去中心化到中心化的进化模式是符合经济效益的,不论是订阅套餐还是广告,都能为这种服务模型带来收益。然而,一个独立运行的去中心化协议不能给创始人带来任何金钱回报。

反观流媒体音乐服务商声田(Spotify),该公司为音乐产业建立了一个数十亿美元的收入模式,其服务有多成功,为创始人带来的经济回报就有多可观。Napster和其模仿者都提供了完全免费的音乐共享服务,但从未向平台贡献者支付费用。Napster缺少与声田竞争所需的资源,它完全没有理由和声田竞争。

因此,中心化模式取得了胜利。如今,互联网形成了一种建立在广告和订阅基础上的中心化、资本化商业模式。而比特币是一个有趣的案例,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标准例子,其他去中心化项目衰落时,它却蓬勃发展。有一种理论认为,比特币的成功在于,它在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的程度之间实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3]比特币足够去中心化,使其不会被破坏或起诉,但它又不是完全地去中心化,因为那样会降低系统设计的质量。比特币采用的是假名制,这牺牲了极致的用户匿名性,也实现了无可比拟的网络透明度。在比特币之前,没有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符合这两个标准的。

从任何标准来看,比特币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实用性。作为首个区块链,比特币是这项技术的糟糕用例。比特币对用户并不友好。它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情况只会变得更糟。比特币对复杂的数据库功能几乎无法识别,因为系统过于复杂,要获得广泛应用似乎不可能。比特币的区块链只与自己兼容,这意味着所有具有比特币互操作性的项目,永远与一个过时的代码库绑定。在不损害系统完整性的情况下,比特币所有的这些缺陷都无法得到解决。

尽管这些事实会让一些支持加密技术的人退缩,但缺点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近十年里,世界并没有因为错误而忽视比特币。自诞生起,比特币就没有再进行任何创新。然而,在2017年底,媒体突然疯狂炒作,行业领袖纷纷鼓吹区块链技术的革命性潜力。那么从2008年到2017年,区块链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