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国家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与政策选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中国与中亚国家投资、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投资、经济与技术合作战略

“一带一路”的两条线路各有侧重点,“一带”抓重点,“一路”顾全面,“一带”的重点在于中亚。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以其为核心的欧亚大陆腹地曾被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称为“世界岛”和“全球战略竞争的决胜点”,也被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称为“大陆性霸权崛起的必争之地”。国内诸多学者认为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乃至整个“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中国与中亚在地区安全、能源资源、经济贸易领域上存在着巨大的互补空间。[13]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投资、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战略意义

中亚地区东接中国,西连欧洲,处在发展“洼地”的位置,“一带一路”的出发点是通过互联互通,让中亚地区从“凹地”发展成为能源、基础设施上的“高地”,这对于中亚以及中国来说,是双赢的合作。

对于中国来说:首先是经贸安全。加强与中亚的合作有利于我国提高对外经济实力,打破大国制约局面。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一大世界贸易体,然而,我国的经济贸易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通道过于单一、陆路通道未被打通、海路通道过分依赖的问题,“一只脚”走路,长久下去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贸安全。而中亚地处中国西部要塞,是中国对外的西面门户。与中亚的深度合作有利于实现我国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的平衡,打通“欧洲—中亚—中国”经济线路,与“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形成闭环,为新一轮的全球化奠定基础、注入活力。

其次是能源安全。近几年,我国的能源供求失衡严重,能源来源过于单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70%的原油从中东和北非进口,而中东、北非政治局势不稳定,随时都有爆发危机的可能,就如同在我国的能源供给上安放了一颗“定时炸弹”。此外,我国4/5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通道的单一同样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中亚是新的国际能源中心,北通俄罗斯,南邻伊朗,可以将世界最主要的能源生产国连成一片,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开发中亚地区油气资源,能实现我国能源进口源头和通道的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

最后是边境稳定。中亚与中国拥有近3 000公里的接壤边境,加强与中亚的合作是防止恐怖势力自西进入我国的安全屏障。[14]与中亚建立持续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遏制“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国际恐怖势力)进入我国,为我国的西部门户提供安全屏障。

(二)中国—中亚国家投资、经济与技术合作的战略思路

1.市场多样化合作战略

贸易自由化为中国与中亚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竞争空间。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中国与中亚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应共同实施市场多元化合作战略,不仅应制定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市场战略,而且应在产品市场的优势互补方面加强合作。具体而言,要以成本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集中力量占领庞大的中亚市场和消费群,面向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合理配置产品结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时,双方合作企业应采取“技术同心化”的多元化战略,以企业先进技术为核心,实现出口产品的系列化、多样化,将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与专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经营多元化合作战略

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企业要利用经济全球化给世界贸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主业为本,兼营关联行业。特别是在当前服务贸易、高科技贸易、环保贸易迅猛发展之际,对于贸易、金融、科技、信息咨询、商业、饮食等大众需求的服务行业,要积极开拓发展高效益领域。总结和借鉴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成功经验,实行经营多元化合作战略,可以增强合作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转移过剩生产能力,解决就业,规避风险。当然,这一战略的实施可以采取合资合作、控股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经营形式和发展渠道。

3.手段多元化合作战略

采取灵活的竞争手段,实行多元化的合作战略,是在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复杂情况下中国与中亚合作企业的必要对策,一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和产品价格的竞争优势,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通过调整价格来增强竞争力;二是在非价格竞争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运用企业知识谋划,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两种竞争手段中,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在市场竞争中灵活运用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市场开放的全局下,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和动态调整也是必要的。

4.投资多元化合作战略

市场竞争在表层上反映为产品竞争,但实际上是以科技、人才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竞争。国际市场的竞争,主要依靠增加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研究开发能力和科技产业化能力,持续不断地对科技产业进行合理投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提高风险投资的资本运作能力,才能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科技产业群体。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中亚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应根据全球科技创新和新经济的走向进行调整,双方在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增强战略资源控制能力的合作和交流,即国际投资的控制能力、人才资源的控制能力和科技资源的控制能力。三大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是中国、中亚国家在资金、人才和技术合作方面的主体,也是发挥三大控制能力的主体,主要体现在战略资源比较集中的科技产业。通过双方合资企业在技术、人才和风险投资方面的合作,增强合资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控制能力以及对先进技术的拥有量和资产控股比重。这既是双方对发达国家战略资源控制与反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中国、中亚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互利”“双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