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及模型概述
一、投资环境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选择
(一)指标的含义及特征
指标是综合反映社会某一方面情况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定量化信息,具有揭示、指明、宣布或者使公众了解等含义。所有指标都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要尽可能地把信息定量化,使得这些信息清楚和明了;二是要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既使所表征的信息具有代表性,又便于人们了解和掌握。
根据指标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用于反映总体单位数目和标志总量的指标统称为数量指标,比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产品产值、排污总量、总收入、总支出等。数量指标反映的是现象的总量,因此也被称为总量指标。从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来看,总量指标总是用绝对数表示,并且要有计量单位。把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得到一定的派生指标,以反映现象达到的平均水平或相对水平,这就是质量指标,比如,人口密度、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工资、单位产品排污系数等都属于质量指标。质量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由于质量指标总是两个有联系的数量指标的对比,所以,在计算时,需要仔细审查两个指标的口径、范围是否一致。
(二)指标体系建立的目标与原则
建立指标体系的目标在于通过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估信息系统,监测和揭示区域发展、对外投资过程的社会经济问题和环境问题,分析各种结果的原因,评价投资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引导政府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投资方正确地开展投资活动。同时,为区域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析、为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设计指标体系应坚持如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利用那些有关中国—中亚国家(地区)及有关企业的客观资料及信息,尽量利用已对外公布的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指标体系覆盖面要广,能综合反映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如自然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经济系统是否高效、社会系统是否健康、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资金投入与流出是否通畅),以及决策、管理、治理水平等。
2.整体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待评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综合情况,指标体系的整体评价功能大于各分指标的简单综合。指标应有代表性,指标体系应层次清楚、结构合理、相互关联、协调一致。要抓住主要因素,既能反映直接结果,又能反映间接效果,以确保评价的可信度和全面性。
3.层次性原则
由于中国—中亚国家投资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可将其分为若干子系统,并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
4.相关性原则
中国—中亚投资问题实质上是要求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的消耗水平、环境质量和环境承载情况以及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均处于不断协调状态。因此,从“一带一路”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管是表征哪一方面水平和状态的指标,相互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就是说,对投资环境评价的任何指标都必须体现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5.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应简单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易获得性,指标设计应尽量与现行财务指标、金融指标、统计指标、业务核算指标、投资环境评价指标统一,使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易于采集。指标评价简繁适中,计算、评估、比较方法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且基本上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三)建立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
关于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国内外已持续数年,并发展出一些评价模型。例如,美国罗伯特·斯托伯的投资期货评价方法、日本公社债研究所的投资风险评价方法、国内闵建蜀教授提出的多因素评估方法等。但这些方法本质上主要是向投资者概略地提出投资的可行区域,或者向受资者揭示本地区投资环境整体的优劣程度,缺乏对各区域约束性内容的考察,因此,在建立中国—中亚投资环境的评价方法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充分考虑投资类型的选择性
投资环境是一个具有地区相对性的概念。中国—中亚国家处在不同的区域,资源不同,人文环境不同,投资环境的宏观、微观气候的差异也较大,因此,各自在吸引和接受外资的类型上就会表现出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在评价某一地区、区域、国家的投资环境时,要针对受资者能选择的投资类型来综合评价,然后才可得出具有针对性的结论。
2.协调好投资者和受资者的期望
在投资行为中,投资者与受资者有着不同的期望。就投资者的期望而言,其投资的目标主要在于市场及利润。预期高的投资收益率、较低的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的主要期望。但就受资者而言,其期望在于引进经济、社会、环境建设所需的资金与技术,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由于期望目标不同,投资者与受资者之间会产生一系列矛盾,因此,在设计评价方法时要认识到这种矛盾性,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原则,在保证受资者优选投资类型的同时,按照国际通常的做法,站在投资者角度对特定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并从方法上保证对两种不同角度评价的结果予以协调。
3.高度重视对政策措施的具体评价
投资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相应地,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投资力度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也应是多层次的。在实际评价的工作中,仅仅有方向性的政策建议或意见,还远不能满足改善投资环境的要求,因此,评价方法必须是系统的,要既能对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也能对政策因素、制度框架、治理机制等因素进行评价,并且能够在相互之间寻求有效的联系,评价的结果应量化到具体措施,以更好地适应投资环境改善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