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产业组织理论缘起
产业组织理论是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经典经济学主要是关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理论,而现实中的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市场对应的很少,多数产业都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建立,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一些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的经济现象,需要理论专门描述和研究,以工业体系为研究对象的产业组织理论逐渐形成与丰富。至今,国内外高校的多数经济类、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产业组织学课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我国知名院校,不仅设置了产业组织学课程,而且针对不同教学层次,分别出版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特别是东北财经大学,还专门建立了研究机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心”。
我国产业组织学和产业经济学的内容界定是不同的。从教育部学科门类划分看,产业经济学归类至经济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设有产业经济学专业。而多数的《产业经济学》教材内容中,凡是与“产业”这个概念相联系的理论内容都被纳入了产业经济学课程,如产业组织理论、产业联系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规制理论和产业创新理论等,产业组织理论仅仅是产业经济学内容的一部分(杨治,1985;苏东水,1990;龙茂发,1995;臧旭恒,2004;王俊豪,2016;等等)。这种设置是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理论界的反映。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工业计划体制是无所不包的,工业的规模、结构、发展和布局都是由计划体制下达指令性任务,因此,理论体系也是尽可能完整。一旦“遗漏”,工业体系就很难做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虽然在国外,产业组织学被直接定义为产业经济学(2),我国学者于立、肖兴志和于左等“东北财大学派”也赞成国外学者的界定,但是我国多数学者认为产业组织学仅仅是产业经济学的一部分。本文只梳理产业组织学的理论演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