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济民 和合至美: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 民族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民族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立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结合教育学理论的研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在创新中求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另外,在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一些棘手的难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的是“抓铁有痕”“锲而不舍”的精神,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做到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所有在校学生健康发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进一步繁荣提供人才支持。由此,本文就我国民族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3.3.1 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改革,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制定一套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内容,如有针对性的课本编制、教学内容、课下互动模式。根据现有的教材课本和教学资料,结合少数民族学生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以及他们在学习上的特点,编写适用于他们的教参教材以及辅导资料,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减少他们对高等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通过合理的机制,在课程设置上强化对数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逻辑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的运用,强调融合后的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质性推动民族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

第一,删繁就简。突出基本概念的掌握,通过关键词、关联词来构建知识网络,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不要一味追求复杂的数学运算技巧,针对抽象性强、掌握理解难度高的部分不能一味地按照书本习题程序进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由于高等数学知识所具有的独特的抽象性,其在理解上具有极大的难度,尤其是对于数学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针对他们不能较好理解高等数学原理及其知识的问题,应适当降低教材内容的难度,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减小其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达到这部分学生可以理解掌握的程度即可。

第二,扩张原有的数学界限。将数学实验和基础实践适当地穿插到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并进一步地渗透到更为贴近现实的数学运用案例中。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欠缺,他们在大学阶段从内心对数学就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再加之高等数学很难,更加令其不愿学习。而调动其学习热情是解决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数学成绩提升较慢的一个因素。将枯燥的高数课本的内容融入灵活多变的实验案例中,充满乐趣的生活实际会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降低其抵触情绪,可有效提高民族类高等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质量。

第三,详细划分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基础,将每个章节分为基础课程、进阶课程、应用课程、实际操作课程等。高等数学的教材内容应切合学生所研习的专业,不仅令高等数学的学习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方面有所建树,而且能对少数民族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工作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这既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而实现这一愿望,就需要我们将高等数学教材的内容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有所侧重地进行高等数学的教授。例如: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应侧重于数理统计的教学与应用,以此增强此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应用;对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应加强线性代数的教学,增强其对矩阵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与计算机代码的编程相结合,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于生物类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应该使其对两方面的知识都有深刻的掌握。因此,高等数学的授课教师应根据所教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有侧重性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不断深化改革课本内容,以此达到使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知识理解加深的目的。

第四,教学的管理体系改革。遵循重点高校的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再结合自身民族高校的教学特点,进行符合自身条件的改造式管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的语言障碍,可让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有耐心且懂得双语(汉语和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学。及时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或心理上的问题,免除他们产生的心理波动和畏惧心态,增强他们对高等数学学习的信心。适当地给予他们鼓励,增强其学习的成就感。

第五,构建多元化的考核系统。现阶段民族学校对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情况的考核多侧重于笔试检验和上课的平时表现,较少甚至没有涉及少数民族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的考察,这就使最后的考核成绩偏向于理论掌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基于目前高等数学考核的缺陷,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最终考核程序的创新。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身情况,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以此促进民族学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完善考核体系,提高高等数学成绩评定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3.3.2 实施分层教育法

最近,“分层教学”观念活跃于各大教育理论的平台,所谓的分层教学,是一种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新兴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形式,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以及因人制宜地授课,进而使整个教育过程能够面向全体、注重差异,从而使教学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可以大致把民族院校在校学生分为以下三类:甲层次为数学基础好,考试分数高的学生;乙层次为数学基础中等,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丙层次为数学基础薄弱,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或是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遵循成绩较差或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适用于他们的教授方式,在新媒体发展较快的大背景下,使用短视频、微课堂,借助手机学习软件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增强他们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实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事求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智力水平、自觉程度开展分层教学,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做好正确的教学定位(刘元骏,2003)。

3.3.3 改革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

加强师资投入,将现代科技应用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去,实现科学教育改革。通过新媒体技术和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民族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提高民族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水平。

第一,引入业内优秀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民族高校所具有的独特性进行二次升级,形成符合教学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同时,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实体化,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模拟、重现、变抽象为具象的特点,将静态的数字转化成动态的形成过程,打破原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建立开放式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采用开放式实验课题,允许学生利用少部分课堂时间和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到实验室根据自我兴趣实际操作数学软件,进行数学实验,从而在兴趣的推动下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第三,建立教学辅导系统,如建立教学互动网站,让学生可以凭借本校学生身份随时查阅有关的数学知识,自学辅导书籍,有疑问时可以通过留言方式,与教师取得联系,获得教师针对性的专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