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华侨青年回国参加抗战回忆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海外赤子,奔赴延安

延安,像一座灯塔闪烁着革命的希望和胜利的曙光,她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成千上万海外赤子的心。

早在1940年以前,我就有一颗飞往延安之心,只因当地抗日救亡工作的需要,组织上暂不同意我的要求,要我留在马来亚继续战斗。但是,我从一些先期到延安的同志的来信中,了解到他们在那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后,更加坚定了去延安的决心。当时,我们把延安的生活概括为:住窑洞、吃小米,学理论、练本领,打日本、求解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1939年冬,我被马来亚英殖民政府作为政治犯逮捕,监禁半年后,驱逐出境。1940年6月到了香港,经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介绍,我作为八路军的一位工作人员,负责运送广播器材去延安。从广东深圳出发,途经韶关、桂林、贵阳、重庆、成都、咸阳等地,眼见一片兵荒马乱的凄凉情景:饿殍遍地,伤兵流散途中,无人过问。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又一次反共高潮的前夕,形势比较紧张。我们的领队是长征干部云广英同志,他对我们讲了当前的形势和要遵守的纪律,并说,沿途会遇到很多困难,稍不警惕,就会有掉脑袋的危险。我们决定早出车,晚收车,每天都是两头黑:凌晨开车时天未亮,黄昏收车时天已黑。路上,我和另外一位华侨同志轮流值夜班,守护汽车上的宝贵物资。秋末冬初,越往北走,天气就越冷。深夜,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车上100多箱广播器材是从香港购来,运往延安,以加强抗战消息的对外广播,政治意义十分重大。保护好这些物资,是我们的职责。6位华侨司机,也竭尽全力,克服重重困难,开足马力,直奔延安。

1940年底,我们胜利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