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落空
鸦片战争虽成功打破了广州的公行贸易体制,但战后欧洲各国和中国的外交关系还是处在不稳定的过渡期。欧洲各国无法直接和清朝政府交涉,只能通过作为钦差大臣负责外交事务的两广总督。
满洲人耆英任两广总督时期,对加害英国人的中国人处以重刑,与英方达成妥协。1848年,徐广缙(1797—1858年,河南鹿邑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在与太平军、捻军作战中牺牲)继任两广总督,叶名琛(1807—1859年,湖北汉阳人,道光十五年进士)任广东巡抚。在清政府排外之风渐长和广东排外风潮的背景下,他们并未同意身为英国政府代表的香港总督文咸进入广州城交涉,驳回其要求。道光帝对此表示赞赏,授予徐广缙一等子爵,授予叶名琛一等男爵。对此表示愤慨的巴麦尊托付文咸,将写给北京政府的抗议书送至天津白河口,但被拒收。

耆英
北京的排外方针在1850年道光帝去世、咸丰帝即位后,进一步加强。1852年,徐广缙转任湖广总督、叶名琛接任两广总督后,更是不受理与外国使臣的面对面交涉。
出于以上原因,英国政府痛感到,要想和清政府直接交涉,有必要在北京派驻使臣。
兰开夏的棉业者和曼彻斯特的商人也因为期待落空而感到失望。这是因为仅有棉线或多或少地进入了福建和广东两地。尽管进口关税被压低至5%,但中国的手工棉线布料仍然具有可以和兰开夏棉布竞争的价格优势,而且中国棉布也更为符合中国人的喜好。
兰开夏棉业者和曼彻斯特的商人开始期待打开长江流域和华北的港口,从而进一步扩大棉织品市场。此外,鸦片商人也渴望能够达成长期以来让鸦片输入合法化的心愿。
也就是说,各怀期待、发动了以打破广州贸易体制为目的的鸦片战争的这三股势力,在战争结束后,无一例外期待落空。为达到目的,他们开始思考接下来要采取的手段。
正好《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有12年后重新修订的规定。英国根据最惠国条款规定也享有同样的权利。于是,英国在1854年提出修订请求。
正如下一章即将谈到的那样,当时恰好赶上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清朝正面临革命危机。英国乘虚而入,联合美法两国,三国共同开始条约修订的交涉。然而,叶名琛依照惯例不予会面。他们只好北上与江苏巡抚、直隶总督交涉,仍是没有着落。这样一来,只有通过武力来解决。而当时的英法两国正忙于与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没有余力。但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形势发生改变,它们只要一有机会便会武力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