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大脑:认知与思维升级的100个奥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奥秘#16 觉察你的盲点

认识你不曾觉察的盲点,并了解你的大脑将其填补的方式。

我们每只眼睛的后面,都覆盖着将光信号转换成神经冲动并传递至大脑的光感受器。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并非均匀分布,它们在中心凹的地方最为密集,而在周围区域分布稀疏【奥秘#14】。不仅如此,视网膜上还有一块完全没有光感受器的区域,落在该区域上的光根本不会转换成神经冲动,这使得你的视野中出现一个盲点,或者准确地讲,两个盲点——一只眼睛一个。

练习

我们来觉察你的盲点。闭上你的左眼,并用右眼紧盯图2-6中的十字。将这本书,从离你的脸25厘米的地方,慢慢向你靠近。大约在离你的脸15厘米的地方,十字右边的黑圆将会消失,而之前黑圆所在的地方将会变成灰色,和背景颜色融为一体。

图2-6:典型的盲点模式

你也许需要将书来回移动一番。注意,当你把书拿远时,黑圆会重新出现,而当你把它再拿近时,黑圆又会被完全隐藏。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右眼要紧盯十字。因为盲点位于你的视野中心附近的某一固定位置,所以你需要固定你的注视点。

关于盲点,你还可以和你的朋友玩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屋子人中,选择一位“受害者”。闭上一只眼,接着,另一只眼紧盯你的食指。调整食指和这位“受害者”在视野中的距离,直到你的盲点使得“受害者”的头部消失不见,和背景融为一体。当然,这只是好玩,无利可图。而且,很明显,这也比不上另一种玩法好玩——把他的脑袋,放在拇指和食指中间,就好像要把它捏爆一样。

——汤姆·斯塔福德

原理

在每只眼睛背后的视网膜上,有一块区域没有任何的光感受器。因为没有光感受器,所以无法将光转换成供视觉系统使用的信息,因此形成了所谓的盲点。

感光细胞的信号,在传递至大脑之前,会经由一系列的细胞进行信息集合,再由传输信息的神经纤维——轴突(参见认识神经元【奥秘#9】)——传递至大脑。奇怪的是,光感受器上负责探测光线的部分,位于传输信息的神经纤维后面。没错,对光敏感的部分离光却最远。这不仅像是一个糟糕的设计,还意味着视网膜上必须有一个地方,让神经纤维聚集,一起从眼球离开,再与大脑相连——这个出口便是盲点。

乍一看,这样的结构除了是意外形成的,没有其他任何原因可以解释。它本不必这样。如果那些细胞的感光部分近光,那盲点就没有理由存在。神经纤维完全可以在不破坏视网膜连续表面的前提下,离开眼睛。

我们确定这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种特征吗?有证据表明,章鱼的眼睛对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章鱼的眼睛经过独立进化后,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是在神经纤维前面,而不是后面,所以没有盲点。

与此相反,有证据显示,人类眼睛的这种处理方式有其好处:它使得血液供给离视网膜更近,既可以为光感受器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可以帮助其新陈代谢。所以说,视网膜的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有其优势。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觉察到视野中这两个巨大的洞。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眼睛会四处移动,不会遗漏任何一处信息,还因为两只眼睛的盲点没有重叠,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其中一只眼睛所得到的信息,来弥补另一只所缺失的部分。

另外,即使我们有一只眼睛不管用了,而盲点还在,大脑依然有对应的机制来填补这个洞。这也是为什么你在之前的练习中会看见连续的灰色背景,而非一个黑圆的缘故。

拓展

柴郡猫实验非常好地展示了盲点、填补机制、我们内在倾向(对运动的注意和对面孔的注意)博弈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凭借一面墙和一面镜子,你便可以利用你的盲点将你朋友的头部慢慢“抹除”,最后只剩下她的笑容。当然,这是一种错觉。

延伸阅读

·Ramachandran,V.S.“Blind Spots.”Scientific American,May 1992,86–91.

·Ramachandran,V.S.,&Gregory,R.L.(1991).Perceptual filling in of artificially induced scotomas in human vision.Nature,350,699–702.

·关于盲点、填补、对经历本质的探寻,有一段有趣的讨论。具体请见Daniel Dennett’s Consciousness Explained,344–366.Boston:Little,Brown and Co.,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