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绝美水墨画卷2·山精海怪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作者序

让《山海经》活起来


2020年真的是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也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其实在这一年年中,关于这本书的内容就已经完成大半,但我总感觉与第一本相比变化不大,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没有完全呈现出来,这让我不能释怀。于是,我筛选出了一些重新着笔。迟了,还请大家见谅。

《山海经:绝美水墨画卷2》是系列画集中的第二册,出现了更多耳熟能详的异兽,《山海经》原著中更多的神灵怪兽,将陆续出现在未来的作品中。

当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关心,永远都是最有效的良药。疲劳期和朋友的长谈,让我迫切地想要尝试把注意力从《山海经》的书面内容和自己有限的想象力中抽离出一部分,作为寻找一种隐约的久违“感受”的动力。这种力量,一部分来自我还未接受所谓“正统美术教育”之前,对眼中世界的认知;另一部分则来自更早以前,由于对工具与介质的陌生,而产生的探索欲和好奇感。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对目前的创作感到乏味,恰恰相反,通过这轮思考,我感受到一些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冲动。我不想拘泥于某种风格,或是遵循一些惯性思维,我希望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全新领域,享受自由。

与之前的创作稍有不同,在第二册的创作过程中,我的脑袋里总是浮现“如果我有两个脑袋,它们是如何相处的”“如果我是在山间吃草的异兽,遇到天敌时我该怎么办”之类的奇怪问题。不知不觉中,创作出的一些画面就被晕染出了几分故事性。我还尝试让这些异兽之间互动起来,让它们在长页中,或是追逐奔跑,或是群居嬉戏。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尝试打造一个真正的“山海经的世界”。

《山海经:绝美水墨画卷》系列的内容,仍在创作中,我希望可以陆续开展一些跨界合作,其中包括一些多元的实体化尝试,希望你能喜欢这些改变,喜欢这本画集。

2021年1月于北京



推荐序

以水墨美展现奇幻世界


沈鑫老师的《山海经:绝美水墨画卷》系列独辟蹊径,以独特的水墨美感展现奇幻的《山海经》世界,为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阐释寻找到一个特别的角度。这些作品结合了水墨的沉静、历史积淀的厚重以及传统文化的张力,不仅给人视觉的享受,也给人带来更多的思考。

《山海经》在最简洁质朴的语言中蕴藏着极具爆发力的浪漫幻想,看似简单,内蕴丰富。如果要给它寻找一种表现方式,仔细想来水墨还真是最符合它气质的,古拙、沉静、神秘。水墨有其本身独特的美感,它的皴擦营造出一种厚重感,不仅在造型上增强了生物的体量感和力量感,而且十分符合《山海经》的厚重文化和历史感。而水墨的晕染方式则突出了生物的飘逸、神秘,给人非现实感。在众多插画式的《山海经》题材创作中,沈鑫老师的水墨风格就显得独树一帜了。

尽管使用了水墨的创作方式,这本书中的生物造型方式都是非常写实的,从整体的身体构造,到细节的翅、爪、鳞的纹理,都可以看到十分细致的打磨。准确而写实的造型风格加上神异的动物特征,令人惊叹的同时又十分具有可信性。《山海经》内容十分庞杂,这本画册中选取的内容并不是按照《山海经》的体例,而是按照生物的种类进行了重新编排,主要分山精和海怪两类,按照这个脉络对《山海经》进行解读。这种新的解读方式相信一定能给大家带来新的阅读体验。

《山海经》是一个丰富的文化艺术素材宝库,以它为基础的创作可以有无限可能。它传承了上古神话传说、历史、地理、民俗等非常多的内容,不仅是一部志怪奇书,更是中国上古历史的折射。我们在这本水墨《山海经》中可以看到长相奇特的异兽,有些与传说中的历史人物相关,有些代表人们对自然的理解,比如象征丰收的当康,象征洪水的合窳,象征旱灾的鸣蛇等。这些脱胎于文字的创作,使人们着眼于这些异兽背后所承载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的意义。

不论传统文化还是传统的水墨表现形式,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被证明具有它不可替代的意义。所谓墨分五色,事实上水墨并不单调,它多样的表现技法能在看似单调的色彩中表现出丰富的层次,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看似无色,反而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让观者在想象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华彩世界。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表达方式,沈鑫老师的《山海经:绝美水墨画卷》是一扇小窗,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山海经》整个神秘诡奇的世界。

乐艺ArtPage 联合创始人 袁征

2021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