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开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3 裱画工

裱画工,是指专业装裱字画屏联之类的技术工匠。装裱字画又叫“裱字”“裱画”“裱字画”“裱背”,古称“装池”“潢治”“装褫[chǐ]”“装褾”“装轴”“装背”“装界”。从事这种行业的人也叫“背匠”“装裱匠”“裱褙匠”。该行崇奉的宗师为文昌帝君、范晔。

装裱是一门复杂而高雅精细的技艺,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极具中国传统特色。因为字画在单纯的宣纸上容易折损破碎,又不宜展示张挂,且显得太单薄、不美观,故多尽可能予以装裱。经过纸、绫、绢、锦等托底镶边后再装上轴杆,使其方便张挂,易于保存,并可得以久远流传。俗语常说:“三分字画七分裱。”可见装裱对字画的重要和实用意义。

“装裱”的含义并不仅仅在于对书画裱褙,还包括对旧书画的去污、揭补等。除了名家的书画新作需要装裱便于张挂展览和保存之外,历代传世书画作品或由原裱褙不佳而发生空壳、脱落、崩裂,或因收藏不妥受潮霉、糟污裂破、虫蛀鼠咬,或因事故损折撕破、腐烂叠粘,这些情况都必须重新装裱。明·周嘉冑《装潢志》中说:“古画重裱,如病延医。前代书画历传至今,未有不残脱者,苟欲改装,如病笃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说明了旧书画重新装裱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中国书画装裱艺术源流

装裱字画最初可能始于战国时期,或不迟于西汉时期,因为从战国及西汉墓葬出土的帛画上都在其顶部裹有一根竹竿或木条并系有丝带,中、下部缀有绦带,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装裱的雏形。魏晋南北朝的两三百年是装裱艺术的萌芽成长期,装裱形式多为青轴赤纸。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装褙褾轴》载:“自晋以前,装褙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褙。”南朝宋武帝时期的徐爰,宋明帝时的虞稣、巢尚之等人皆为装裱名家,他们皆“编次图书,装背为妙”。隋代因为丝织和造纸的发展,使得装裱材料的绫娟纸张俱全,促进了装裱工艺的发展,而且技艺已很精妙,有史料载:“炀帝内府所藏书画,装潢极为华丽。”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画,并在朝廷设立装裱机构,还有官员监领。因此,装裱工艺在唐初得到极大的发展,致使我国书法装裱卷轴、挂轴和册页三大基本形制已成熟完备。

宋代时书画工艺已趋于成熟,一来从宋徽宗到民间普遍喜好书法艺术,二来很多文人及书画大家都亲自装裱书画,所以使书画装裱艺术不但大力发展,并且更加雅致精妙。此时的装裱艺术进入鼎盛时期,这在中国的装裱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时期的裱料多为绫绢,装裱式样也异彩纷呈。宋、元之际装裱技艺更加得到重视。由于书画事业的兴盛,装裱事业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技艺精良的装裱技工。朝廷还设置了管理书画装裱的专门机构。

明清以来,因书画事业的持续繁盛,装裱事业也更加发展,它是我国书画装裱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以素绢或浅色的绢作裱料的装裱慢慢增多。因所裱书画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裱幅形式的不同而逐渐形成地方特色,于是出现了一些地方性的装裱流派,最著名的有苏、沪、杨、京四大流派,其中以苏裱为最著名,号称“吴装”。

二、装裱技艺的讲究

装裱的工作所面对的是珍贵的书画艺术品和名家手迹,其技艺中包括许多的经验和讲究,历代以来的资料和说法不少。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载:“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褙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绫锦卷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制上件颜色、一糊料麦面、一糊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杆贴、一轴头(或金,或玉,或石,或玛瑙、水晶、珊瑚、沉檀、花梨、乌木,每轴只用一色,所以只归一科)、一糊刷、一铰练、一绦、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阙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其糊刷、裁尺,亦皆有名。糊刷,棕软者谓之平分,棕硬者谓之糊搠[shuò],大小得中者谓之黏合,狭小者谓之寸金。裁尺,极等阔者曰满手,次等曰三指,又次等曰两指,最狭者曰单指。”

对古画的装裱要求很高,必须做到细心谨慎,不可将旧字画随意揭裱,胡洗乱裁,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元·夏文彦《图绘宝鉴》载:“古画不脱,不须背褾……,故绍兴装褫[chǐ]古画,不许重洗,亦不许裁剪过多。”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载:“浸檗[bò]汁入潢,凡潢纸灭白便是,染则年久色暗,盖染黄也……写讫入潢,辟蠹也。”意思是:裱字画时将裱字画的纸“上潢”后才使用,可避虫蛀。方法是用黄檗水将纸浸湿或刷涂。

清·石成金《福寿真经》记载:把腊月里的雪水存贮起来,裱书画时用其熬制面糊,可使所裱字画永无虫蛀;将生矾末、花椒末、黄蜡放入浆糊内去裱字画可使虫鼠不侵。

款识方面的知识古书亦多有说法。如明·文震亨《长物志·书画》载:“书画小者须穵[wā]嵌,用淡月白画绢,上嵌金黄绫条,阔半寸许,盖宣和裱法,用以题识……”

三、装裱的设备与工具

裱画工作首先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工作室要求要尽量宽敞、光线充足,但要避免阳光直射,阳光直射会使颜色脱色(俗称褪色或跑色)和老化。并且,要防止烟气灰尘的侵入。室内太湿了,裱件干得太慢,容易生霉和跑色;太干燥了裱件上墙会产生绷、拔、欠、裂等损伤现象。装裱的设备和工具比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工作台。简称“案子”,案面有朱红色大罩漆和普通油漆罩面两种。以朱红色者为佳,因其衬托画心容易看出厚薄。

(2)大墙。又称“墙”或“壁”,有木板墙和纸墙两种。木板墙适合于气候潮湿的地方,纸墙适合于气候干燥的地方。大墙要避免风吹日晒,并要保持清洁、平整。还有一种不安装在墙上的壁叫“活壁”,做法与纸墙相同,两面可用,搬动方便。

(3)裁刀。裁刀一般为马蹄形,故也叫“马蹄刀”;作切纸、绢材料、挖配、裁方画心与修补画心破洞等用。

(4)裁板。即裁尺。裁板选用没有疤疖[jiē]的椴木或柳木制成,也叫界尺,供裁切画及材料作为定“界”之用。

(5)棕刷、排笔。棕刷的形状有北方型和南方型两种,都是用棕树的边棕扎成。北方型棕刷大而厚,南方型棕刷小而薄。排笔则是由多支竹管羊毛笔并排穿连而扎成,有几支的、十多支的,最多可至二十四支。

(6)竹起子。竹起子用大毛竹制成,一般长35~45厘米,宽2厘米左右,一般是作为需要加工的纸和裱件贴墙绷平后下墙之用。

(7)浆油纸。也叫隔糊,在镶接处上浆和裱件上墙前四边拍稠浆时使用。

(8)水油纸。主要用作于揭破损严重的绢本画心之前,把它刷上稀浆贴在画心上,固定画心之后便于起台之用。

(9)针锥。用于扎眼、转边、挑排笔毛等。

(10)砑石。用于砑磨画背、手卷背、册页。

(11)其他工具。调色碟(又叫隔碟):作盛放、调配颜色用。搪瓷盆:盛浆水、颜色水用。缸盆:制浆糊用。笔洗:涮笔用。镊子、钳子、锯、锥子、剪刀:装杆用。

四、装裱书画的材料

(1)纸。一般都是用生宣纸,有单宣(又称料半,有纵横帘子印)、加重单宣(又叫十刀头、夹连,比单宣厚)、棉连(是宣纸最薄的一种)、夹宣(湿透后可揭成两张单宣)、罗纹纸(也叫开身纸,质地略似料半)。另外还有红金罗纹、五尺宣、六尺宣、丈二宣等可备配补。连四(又叫南粉连、质地光滑)。净皮纸(质地结实耐磨),其他还有高丽纸、麻纸及金笺、粉笺、腊笺、冷金笺等。

(2)绢。绢是用蚕丝织成的平纹织物,无图案花纹,以经纬的密度决定绢的厚薄。通常用的是耿绢、矾绢、稀薄绢等几种,均可作装裱字画之用。

(3)绫。绫也是蚕丝绢物,有花纹图案,常见的有云凤、鸾雀、云鹤、藤梅、勾连等。一般多用作轴幅上的天地头、隔水,手卷的天头、隔水,装裱镜片、屏条等。

(4)锦。锦是用各色丝织成,多为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对称图案。锦在裱画中主要作手卷包首、册面封面、轴幅的锦眉、匾额的边框之用。

(5)浆糊。浆糊是装裱字画的黏合材料,其原料是除去面筋麸皮的小麦淀粉熬制而成。打浆糊的方法有三种:水冲法、锅熬法和蒸气吹法。配料基本上为面粉二斤、明矾四钱(夏天可多放)加水六斤左右熬成。浆糊以当天使用当天调配为最好。

(6)颜料。用于破碎画心的补色,以及染制纸、绢、绫等。裱画所用的都是国画颜料。至于墨汁,常用的为松烟墨。

(7)胶、矾。胶和明矾与水混合后即为“胶矾水”,用来加固裱件的色彩和纸绢质地。生宣纸刷胶矾水后不易透水,就成为熟宣纸(矾纸)。胶矾水的配制一般为:胶三矾一加水十五倍。

(8)轴头、画杆。轴头有两种,一种是挂轴上用的,一种是手轴上用的。轴头均为圆形。画杆即天杆和地杆。档轴、屏条和对联的天杆为半圆形,地杆为圆形,也可以根据画轴灵活配制。

(9)绳、带、别。挂轴装天杆,上端安四个铜鼻,选用纱心的丝套绦绳作为挂绳。手卷用八宝带玉别(也有的用象牙、骨、珐琅等制成)别紧,不用绳捆扎。

(10)药品。有的字画还要用药物清除霉污。现代常用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草酸一起清除画面的污痕霉迹(其方法一般为先以高锰酸钾涂在污迹处,再以草酸洗之即可除去)。还有氧化氢(俗名双氧水)、丙酮、乙醚、氨水等。

五、装裱材料的托和染

绫和绢都很软很薄,用来装裱字画时需要在它的背面加工托以宣纸、染上颜色。这种加工方法叫“托绫”或“托绢”。

(1)绫绢的托法。将托纸按绫绢面的幅面裁放整齐,将托纸正面向外,一张接一张卷成筒状,接着把绫子正面合案铺平,以排笔蘸清水刷在绫的两头,用手从两头抻平、抻直。然后再用清水将绫子全部刷透,使其能借水分润滑推动。首先从一端按绫丝推直,用毛巾吸去部分水分,再用手推直经纬。用毛巾再吸一次,再推一次,使绫紧贴在案面上绷得紧直。一端抻平后再做另一端,使其经纬横平竖直。横竖完全绷平后刷上浆糊,横竖各刷两遍,斜着各刷一遍,使其涂刷均匀。并且用棕刷刮掉余浆排掉一些水分后顺齐笔毛,将绫上的浆糊横拖一遍,叫作“光浆”。光浆后,将卷好的纸对齐绫子的上下边,一手展开托纸,一手用棕刷刷实。上完纸后,再以棕刷排实。排实后,用晾杆挑起晾干(切记注意晾杆洁净,以免污染)。

托料的要点:一是上浆均匀、无空壳气泡;二是素白料要托得干净、光洁;三是接缝宽窄一致、整齐;四是上纸要稳、准,不能反复粘、搭。

托料还有一种连托带染色的方法叫“浑托”。

(2)镶料纸、褙纸的托法。所谓“托”就是纸与纸、纸与绢、纸与绫等二层以上的黏合。挂轴的褙纸用加重单宣、料半、棉连。一般挂轴的覆褙为重装,可用两层料半和一层棉连。

褙纸的托法是先把第一层铺开,用排笔蘸稀浆水把纸刷平,把浆刷匀后再加托第二层,对齐边口、接好缝、上正刷好,再上浆加托第三层。三层全部刷好后再整体排刷一遍,以晾杆挑起,晾干备用。

(3)材料的染制。染制的原料有花青膏、赭石膏、藤黄块、胶等,都要在染前浸泡化开。用墨作染料时,不要用现成的墨汁和隔日研的墨,要现磨现用。染色前,颜色水要先搅拌均匀使其无沉淀。

染纸要先用排笔蘸颜色水在画案上刷一遍,把要染的纸正面贴案展平,蘸一部分颜色水后提空,之后用蘸颜色水的排笔刷平、刷匀。再在第二层纸上用排笔上色,水分不要太多但要刷到,之后逐层如此,一次可染数十张。

手卷的沿边纸一般用薄棉连染色,再上胶矾水,干后还要适当加染一两次颜色,用砑石砑光。

撞边纸,是保护手卷画心的边纸,要选用结实的纸,一般是用高丽纸或皮纸、迁安纸,没有理想的撞边纸可以用稀绢托棉连代替。

六、画心的托裱

书画装裱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对画心的托裱。为了使画心平整及与四周镶接的材料厚薄均匀,必须在画心背面粘贴一层纸,叫“托画心”。托画心是总体裱件质量最重要的工序。画心有新、旧、纸、绢等各种质地、颜色、形状,托裱时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画心的托裱一般有新画心的托裱(湿托法、干托法)、绢本画心的托裱几个主要内容。

(一)新画心的托裱

不论要装裱的字画是纸本或绢本,都要先检查颜色是否掉色,其次画面、印章、字角的位置是否得当而对装裱有无妨碍。易掉色的裱件,在托裱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画心用色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托裱方法。

(1)湿托法。湿托法适用于颜色不易掉的画心。其方法是把浆水直接刷在画心的背面(画心托纸都是用宣纸),然后把纸刷上去,托好后裁画心,镶上局条。将裁方的画心反铺在干净的画案上,从背面润湿展平,上浆水,然后蘸浆水沿画心四边口刷上局条。全部刷好后再上托纸。上完托纸后提起画心,衬垫干净平整的吸水纸吸潮,并及时排实后用晾杆挑起晾干。画心托好晾干后,将其润湿,在四边刷上稠浆,垂直摆正后从上到下贴在墙上。画心干后下墙时,用竹启子将画心揭下。

(2)干托法。有的画心颜色遇水容易扩散掉色,可采用干托法以避免损坏。干托法有“飞托”和“覆托”之别。湿托是在画心上刷浆水,干托是在托纸上刷浆水,画心不着水。“飞托”是在托纸上刷浆后上面覆以画心,用毛掸轻掸让其少量吸取托纸上的水分。然后将画心与托纸翻过来,把托纸再刷实。“覆托”也是在托纸上刷浆水,其不同之处就是上完浆水的托纸要垫吸水纸吸潮,再覆盖在画心的背面刷实。

(二)绢本画心的托裱

绢本画心托裱时要注意经纬绷直,印章款字端正。托裱时首先将画心用浆糊刷到托纸上,并将横竖绢丝绷直抻平,再用干水油纸铺在画面上轻轻刷平,将画心翻过来放到衬纸上排刷结实。上墙贴平后裁方,镶或不镶局条。

丝织品托裱,要先将背面的线头用稠浆糊顺好丝或剪掉。注意缂[kè]丝不要开缂,挤好缂缝。金笺、粉笺的墨和色不牢固,在裱托时采用干托法,并且操作速度要快。如发现墨或色遇水后渗出,要迅速用干宣纸吸去水分,反复吸干不使墨或色的渗面扩大。不论托裱什么画心,托纸如不够长,在接缝时要避开人物的面部和其他重要部位。

七、装裱制作工艺简述

我国传统的书画装裱品式有很多样式,大致可分挂轴、手卷和册页三大类。裱画的品式,是根据画心的大小、形状、裱后的用途等方面来决定的。新书画不论裱成何种式样,其装裱过程都可分为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装裱制作工艺有多种方法和形式,各地的风格讲究和操作技法也各有所不同,装裱制作手艺的基本技法为托、裱、装三大内容。

(一)托

托包括一般的托法和托画心,是裱画的第一道工序。托是指把字画的背面衬托粘贴上一层或多层宣纸,以增强画心的力度和牢度。其形式分为小托、大托、托料。小托主要指托画心;大托是在画心托好、裁方并镶边以后,在其背面粘裱多层纸的工作,也叫“复画”;托料是指托绫、绢、锦等材料,以作为镶在画心四边的镶料。这里所讲的托,是指托画心的小托。

一般托裱技法大致分为五步,即化水润纸、刷浆、上托纸、上板待干、揭下。托之前,要做好工具、材料和清洁用具的准备工作。工具包括排笔、油纸、浆糊帚、针、钻等。材料包括浆糊、托纸等。技法操作如下。

(1)化水润纸。即指将干燥的纸张湿润的过程。把托纸正面向下,平铺在案台上,右手执排笔蘸浆水,左手按纸顺序涂刷。行笔时若笔上浆水多时则须下笔轻、行笔快,浆水少时下笔重而行笔慢,全锋横刷,涂刷均匀,使其湿润。

(2)刷浆。将已浸润的托纸平铺在原位置上,将其轻轻掀松,右手执排笔蘸浆水(刮去笔中过多的浆水)全锋侧刷或局部锋刷,先固定纸的一头,再由里向外行刷,顺序将纸刷平。

(3)上托纸。纸张上浆平贴在案台上后,再将切裁好的托纸盖在上面,用刷帚(棕刷)顺序将其刷上。

(二)裱

书画虽已托好,但只是半成品,还要根据书画内容或具体需要来裱制成各种形式。书画的装裱形式常见的为:立轴、屏条、横披、手卷、册页、镜片等。一幅托好的画心,必须经过托料、染料、方裁画心、打裁镶料、镶、复、装等程序,才能被装成为一种完整的形式。

(1)托料。裱画的材料除了宣纸,还要用绫子和耿绢等丝织品。绫绢都薄软无力,作为裱料,须于其背后粘托一层或多层宣纸,以增加它的硬度,这个过程称为托镶料或托料。托料的过程包括:①准备工作:先做好开料、配托纸、调浆糊及工具准备。②托料过程:分为平丝(润湿后抻平)、上浆、上托纸、贴上板(墙)、启下板(墙)等几道工序。

(2)方裁画心和打裁镶料。方裁画心即指把画心四边裁切整齐方正,并将镶料打裁好。

(3)镶、嵌。画心和镶料裁切好之后,即可进行固定形状的工作,这就是镶嵌书画。镶,即把裁好的绫、绢料连接在画心周围;嵌就是指在镶料中间挖出一个与画心四周各进0.6分(浆口)的相同形状,把画嵌在中间,一般裱画都是用镶。

(4)复画。画轴经过镶边、卷边、粘贴好上下夹口纸后,在画轴背画,加粘上多层纸,叫“复画”,也叫“大托”。裁好包首、废肩、搭杆、惊燕带,后再把画幅贴在贴板上,让其干燥。

(三)装

装是裱画最后一道工序,是决定裱件质量优劣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工序分为砑画与装杆轴两大部分。

(1)砑画。砑画的工具为砑石(坚硬光滑细腻的鹅卵石),用其在画轴的复背纸上砑磨,能起到使复背纸粘接结实、质地光滑、卷画时不因复背纸毛糙而损伤画面的作用。

(2)装轴杆。上杆,也叫“楣杆”“贴”。经过劈榫头、封轴杆头、安轴头、穿绳(上“惊燕带”)、贴签条后,装裱工作至此完成。

正是:排成山水图增色,托出龙蛇字有神。

●○裱画工歌谣

乡土民俗歌谣

(一)

裱画工匠手艺精,此业非凡出宫廷。

据说起源在西汉,传承发展至明清。

(二)

裱字裱画称装池,名字名画须裱之。

三分字画七分裱,珍迹务必请良师。

(三)

品式基本为三样,挂轴手卷册页镶。

制作程序三大步,托心镶覆和砑装。

(四)

镶料一般用生宣,画心相托用棉连。

护画易砑用连四,手卷册页用净皮。

(五)

裱画场地要宽敞,清静无尘要有光。

朱红案台须清洁,木板或纸做大墙。

(六)

名画托裱好保存,相得益彰价更珍。

还兼去污和揭补,艺术特色永传承。

无吾《传统乡土行业风情俚歌集》

●○诗词对联

诗词

花笺印了排窠湿,锦褾装来耀手红。

唐·白居易《妻初授邑号告身》

不从春意装褫[chǐ]巧,却被秋风漏泄香。

宋·李复《和张总管菊》

纸阁新装褫,青毡喜尚存。

宋·张炜《纸阁》

锦褾大袖挂虚堂,勇夫视之心发狂。

宋·朱翌《观猎会图》

胡为有暇及衰朽,楚楚装池意尤厚。

宋·楼钥《谢叶处士写照》

牙签玉轴新未触,何如颓檐灯火读。

李成骤雨郭熙山,何如一藤烟火间。

书画移人亦尤物,宝绘堂中长公说。

子持此艺将归时,霜刀正足供刈[yì]葵。

宋·萧立之《赠裱褙匠》

潢池刀剑虽安帖,紫塞烟尘欠扫清。

宋·于定国《阅武喜晴和厉寺正韵》

从何得此本,装轴成珍玩。

元·杨弘道《东坡石钟山记墨迹》

门挂招牌利市,家传裱褙生涯。

明·阮大钺《燕子笺·误画》

分付装池,卷处香生一囊麝。

清·朱彝尊《洞仙歌》

藏庋[guǐ]比吟笺,装褙作画卷。

清·平步青《霞外捃[jùn]屑》

艺心艺手须双全,似护天香入玉栏。

敢捡残山取剩水,补悬便可起云烟。

查加伍绘·蒋敬生文《江湖百业图·装裱师傅》

古今书画名人笔,皆为国粹须珍惜。

裱画司务手段精,裱出屏联手卷与册页。

莫言近多洋挂屏,糊裱行业渐不灵。

花丛时把房间裱,脂粉生涯倍有情。

王稼句《三百六十行图集·糊裱匠》

对联

裱褙绝技,字画佳装。

缕金错彩,披艳熏香。

表章笺锦艳,衬托墨花鲜。

丹青工设色,变化妙通神。

集山川于户牖[yǒu],绘月露于编章。

细意平熨贴,大笔濡淋漓。

残碑留古迹,妙墨焕新华。

龙蛇蜿蜒归梨枣,鸟兽飞腾入简笺。

装潢书画俱是锦,点缀烟云皆成春。

点缀烟云丘氏锦,装潢书画米家山。

交游尽属斯文辈,裱褙皆为名士书。

排成山水图增色,托出龙蛇字有神。

宋锦吴绫工绚饰,魏碑晋帖善装潢。

色香并古留真迹,翰墨多缘壮大观。

法书名画搜罗富,宋锦吴绫采饰新。

翰墨能抒山水意,丹青可寄古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