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加强协调机制建设,提升通道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 建立新通道沿线跨国、跨省区联席会议机制
目前,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省区市中,重庆和广西较为积极,也都提出了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的构想与方案,重庆和广西虽都为新通道的两大枢纽,但为了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体系化、标准化的运作方式,两大枢纽应加强协同建设,要么只定一个新通道运营中心,其他西部省区和海南、广东作为协同建设的参与者,要么建设“双运营中心”,广西和重庆各自分管不同的重点任务;其次,西部12省区的积极性不同,也在于各自经济基础能否负担起交通通道建设、在于是否能从新通道运行中获得收益,从长远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已明确新通道对于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西部各省市政府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政策利好机遇,加强与西部省区的联动合作建设,以连通“一带”和“一路”的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强与东南亚、中亚、欧洲等地的经贸往来,积极建立国际沟通交流平台,建设跨省区、跨国的联席会议机制,共同建立新通道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定期研讨涉及新通道经贸物流便利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关中的“三互”等问题,发挥联席会议的约束机制和合作机制,推动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促进西部省区、东南亚国家及中亚等国家的广泛参与,提高新通道的区域影响力、国际经贸互利合作的引领力,以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质量高水平建设。跨省区、跨国的联席会议机制需要有运转的核心,而建设这个核心在于西部省区首先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人心齐,泰山移”,西部地区的合力形成后才能以核心凝聚力将更大范围的区域纳入合作机制中,西部省区的共商共建才能使相对闭塞的西部地区通天堑、达江海,至五湖四海。除此之外,西部各省区市应尽快找准定位与建设目标,从“整盘棋”上考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多式联运标准统一和规则统一的问题,将 “一单制、一口价、一站式”服务模式、“一份合同、一个承运人、一种费率、一单结算”全程认可等运输体系、价格体系和服务体系标准化贯穿始终,[4]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动。最后,联席会议也应当鼓励企业代表参与,公共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要比例均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投资建设积极性,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的参与感、获得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利好政策的及时传达,有利于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形成良好、灵活的市场氛围。
二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一体化制度建设
一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一体化体系。在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优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网络,创新商贸物流流通模式,构建跨国供应链链条,加速信息技术在贸易通关、贸易流通等领域的应用,构建组织牢靠的跨区、跨国共商共建体制机制,将更多有潜力的地区纳入其中,形成西部大开发新局面。二是探索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标准化联盟。推动各省区共商共建的高效协调机制和议事平台,加强西部各省市的政策沟通、标准对接、联动发展,提高区域物流运作效率,鼓励跨省区物流园区建设,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标准体系。三是创新多式联运模式。依托现有的公路、港口、铁路、空港等和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聚合海关、检验检疫、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形成空铁公水无缝衔接、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新型多式联运模式,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体系。四是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信息一体化服务体系。整合广西、重庆、云南、四川等现有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跨省区、跨国信息共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大数据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信息联通和服务中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数字经济贸易、物联网、卫星导航等领域合作,共筑西部陆海新通道信息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