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各个运行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效果及其影响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评价不仅是对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质量评价所取得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品质。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标准主要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贯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紧紧围绕培养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要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党政领导班子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经费,并且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学校职能部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指导服务、教师培训学习、后勤保障、待遇落实等工作;各个学院(系)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全校上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形成合力。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实行不合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退出机制。按照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并尽快配备到位。本科院校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专科院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逐步加大支持力度。[4]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足学时,调整、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专科学校必须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本科学校必须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硕士研究生阶段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必修课;博士研究生阶段开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必修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教育任务。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途径,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年龄段特点,研究生阶段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本科、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教材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编,在教材中必须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材体现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价值性、可读性。选修课教材必须按照国家教材指导纲要进行编写,严格审查制度,教材审定通过后才可使用。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对教学资源严格把关审核。

完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参加轮训,依托理论研修基地和教学研修基地进行培训学习,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教学科研水平。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激励和考核力度,按学校教师比例核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

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从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水平、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建设,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学院性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职责之一。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5]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计入学生本人档案,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定要结合学生假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义工等活动开展,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实践育人的良好效果。

建立健全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机制。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带头深入课堂听课,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给学生讲课,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4个课时,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2个课时,可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6]全校努力形成合力,形成全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