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室与茶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茶庭概要

近些年来,源自日本庭园的独特造园手法被许多现代造园师、景观建筑师所青睐,对当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日益增大。其中茶道庭园的影响更为显著,它的一些特征及元素在北美等地的庭园中变得很常见。但茶庭自身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在茶道创立之初的茶庭与今日所看到的茶庭存在较大差别。

在茶道的创立之初,相比茶室建筑,茶庭应该是不那么重要的。这一点,在初创时期茶人关于茶庭的记述中有明显反映。比如千利休曾经提到茶室外边的“路地”,也就是通往茶室的路径。但“路地”一词一直到了进入江户时代很久以后才变成了“露地”(二者在日语发音上没有区别,以下统称为“露地”)。也就是说,茶室外部的空间被认为是“庭园”是进入江户时代以后的事。千利休将茶室邻接的空间称为内“露地”,内“露地”的外围是外“露地”,这一格局一直沿用,直到今天(也有少数有两重外“露地”的茶庭)。

在茶道的初创时期,“露地”中除通往茶室入口的路径(“飞石”)以外,还有净手用的手水钵、相当于路灯的石灯笼(也有木制的)、雪隐(厕所)以及区分内外露地的柴门(很多只是象征性的,并不是真实的构筑物)以外,并没有引人注目的景观元素(如图1-1~图1-3所示)。因为暂时的与世隔绝是早期“草庵风”茶室所要达成的重要空间效果,“露地”既不能从室内透过窗户观察,也不是用于散步,其功用只是进入茶室之前的过渡。千利休弟子古田织部既是造诣深厚的茶人,又是杰出的造园家,他在发扬光大利休茶道的同时,对“露地”进行积极的造景(类似于今天的景观设计)。随后的小堀远州(集茶人、造园家、建筑家于一身)等茶人不断加入新的创意,到了近代,“露地”逐渐演化成了庭园范畴中的一个类型。

一般来说,茶庭的规模不大,差不多是民宅后花园的尺度。但有些茶室建在寺院或者贵族府邸之中,茶庭自身的面积一般较大而且经常被包含在规模更大的庭园之中,与前一种情形相比,茶庭的景观氛围会有明显的不同。

“标准”的茶庭中,除茶室及辅助建筑以外,一般包括中门(内、外露地之间的出入口)、垣(划定茶庭范围以及内、外露地的分界)、飞石(园路)、蹲踞(手水钵及其周围的堆石等附件)、内外雪隐(原本是厕所,现已不具备使用功能)、待合(客人休息、等候场所)、石灯笼、尘穴(相当于垃圾坑,现在基本上属于装饰元素)。基于“侘寂”的原则,茶庭里的植栽种类在早期比较简单,很少有花木或者果树。但随着历代茶人不断加入各自的创意,许多茶庭在植物种类及色彩变化方面已经非常丰富,和一般的日本传统庭园无太大差别。一般来说,茶庭中很少有用于造景的石头,主要是因为多数茶人认为茶庭的作用主要在于客人在进入茶室之前的平静心绪,所以不需要戏剧性的造景。此外,日本传统造园说中的一些“禁忌”对此也有一定影响:例如在建筑物附近的大块景石会招致“不吉”后果的说法,导致了茶庭中没有景石的现象(因为茶庭面积小,所有的东西都离建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