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笔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互助组

经过了土地改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做庄稼的人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使用上了自己的牲口农具,没黑没明的干活。1952年,母亲在家引娃做饭,我和女人下地干活。棉种是一颗一颗粒选的。春上捎早点火防霜,白天除草、植树、铲坟、积肥,又给麦田上化肥。3月初时发现了麦蚜,危害非常厉害,大家用板来拖,12日一早上巷里人扑的蚜虫足有一斗。四五天功夫麦苗变黄,严重的地方已枯死,黄豆一片一片成了空地。16日下了一场大暴雨,虫情才减轻了。这年的麦和黄豆还都锄了二遍,壮地的麦产量仍然超过往年。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不能!必须带头搞互助组。但搞个互助组也不容易,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发生,解决一个又出现一个,急忙解决不完。要组织互助组,庄稼多了,没大车不行;有了车就得有驾辕的牲口。都没有就得买,谁能买得起?谁该买?没有人愿意买,怕吃亏,我只好卖了毛驴买大牛。4月13日岱堡塔有集,将过麦收,牲口价正大。不买不行。用145万元买了头大黄牛,上税72500元,出捎1000元。折合小麦5.44石(每斗2800元计)。将驴买了78万元。忙后闰5月22日将东西畛6亩地卖了2石6斗麦,卖给崔子玉。互助组才得以巩固。(公而忘私,助人为乐,不计个人得失,父亲为我们做子女的树立了榜样。)

截止4月9日,本巷已有3个互助组:志农、永录、俊山;二个搭工组:保全、兴运。只剩仓囤一个单干户。全区好的著名的互助组有王天义、靳自荣、杨海云、李顺绪、党彩云等,4月6日区上开互助组组长会上提出的。6月27日我去合阳县参加互助组长代表会议。28日正式开幕(即阳历8月18日),地址在人民堂。王县长做了《关于互助合作运动的报告》。全县已有互助组7204歌,常年的有3618个,季节的有3586个。会议开了六天,7月4日(即阳历8月23日)胜利闭幕。

互助组确实也解决了不少困难。农民之间劳力、畜力、农具能互相补充、调剂。大家都很乐意。当然也发生过一些不公平的矛盾,那是难免的,主流是好的,发展了生产力。

(土地改革后农村组织起来的互助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大新生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父亲在肯定它“主流是好的”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的一些不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侯永禄保存的1952年郃阳县互助组长会议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