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江,当船行到江心处的时候,他不慎将腰间悬挂的一把宝剑落入江中,楚人平时非常在意这把宝剑,每天都随身携带,因此想要将宝剑打捞上来。按照正常做法,他应该立即停下行驶的船,然后下水打捞,可是楚人似乎并不着急这么做,而是淡定地从身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落水的船舷处刻上了一个简单的记号,还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就是宝剑落水的地方。”船上的人都非常疑惑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
等到船靠岸之后,楚人不慌不忙地下水,循着之前做好的标记在水里认真打捞,自然而然,忙活了半天之后,他什么也没捞上来。楚人非常疑惑,自己明明已经在船上做了精确的标记,只要找到了标记,不就可以找到宝剑,怎么会一无所获呢?然而其他人都将这种滑稽的表现看在眼里,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船一直都在往前行进,而宝剑落水的地方本身是静止的,它可不会随着船向前行驶,楚人在船上刻上标记,又怎么能够找到落水的宝剑呢?
寓言出处
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今》。
寓意感悟
事实上,在运动的船上刻出一个标记,并不能帮助人们找到落水的宝剑,因为宝剑落水的地方虽然不变,但水和船都是运动的,当船离开剑落水的区域后,刻出来的标记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宝剑落水的地方。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人一定要懂得灵活变通的道理,要意识到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因此要用发展的思维分析问题,要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拒绝教条主义,拒绝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