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3 聚焦创新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核心地位
国家的繁荣与衰落,是经济学永恒的话题。经济学界在储蓄与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制度等重要方面开展了长期且丰富的研究,但仍未解开经济增长与繁荣之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和他的合作者——莱彻·博吉洛夫、云天德、吉尔维·索伊加在《活力》中,聚焦创新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核心地位,用现代经济学严谨的分析方法检验文化、价值观、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的重要作用,把个人的价值观、热情、欲望、能力、创造性重新拉回到经济增长研究的聚光灯下。
《活力》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创新的估计入手,对创新进行了跨国比较。通过进一步区分从国际引进的创新与本土创新,他们证明了本土创新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关注创新的根源,费尔普斯等认为国家文化、个人价值观和全民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源泉。第三部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能否驾驭自己的创新?以机器人为例,他们阐述了创新方向的重要意义。
这本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强调个人在创新中的作用。“企业家精神”不是某个群体的专属品,人人都是企业家;创新也不仅仅是企业与科研单位的R&D(研发),个个都是创新者。现在新一轮的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技术进步使经济活动形式和生产要素组织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要素组织的分散化是主要特征之一,个人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动在当下意义尤为重大。
文化与价值观显然是影响创新的要素。《活力》一书强调个人主义、活力主义和自我表现,认为它们构成了充满活力的经济的基础;而家庭责任、群体团结等可能导致社团主义经济。个人主义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无疑对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发达国家而言,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还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阶段,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在工业化的大生产时代非常重要,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动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二者应该是互补而不是对立的,相比衣食住行,创业、创新是更高层次的追求,无论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还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个人价值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被《活力》划为传统价值观/社团经济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就是这种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合作、信任、平等、互惠等具有鲜明集体主义精神的特征更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基石。
创新,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因此创新的方向至关重要,这是《活力》最后一部分的重点。创新的方向,决定了机器人给人类带来的是工作岗位的摧毁与收入的极化,还是就业质量的提升与收入的增长。“劳动增进型”的创新是就业提升和收入增长的关键,但更为关键的是个人如何利用创新增进自己的劳动生产力,与创新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十分赞同费尔普斯和他的合作者赋予个人的中心地位,个人创造性地把自身的优势与技术进步结合,是“活力”的重要来源,是决定创新方向的关键力量。
赵忠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