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育焦虑:从孔夫子到曾国藩的经典话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教育本来是很寻常的事,过去没有听说教育孩子有什么焦虑,当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父母、老师要帮助解决,但也没有多大焦虑。不知道从哪年开始,父母开始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焦虑起来了,而且愈演愈烈。而且焦虑的大多是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有知识的父母。这可能是现代化带来的弊端。现代化只讲竞争,不讲合作。过去我们住在一个大杂院,孩子们每天在院子里嬉戏、打闹,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其乐融融。现在住进高楼大厦,互不相识,孩子没有伙伴;在学校里讲分数、排名次、上辅导班、参加大赛,于是互相竞争起来。分数可能上去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却下降了、互相关爱的社会情绪减弱了。这确实值得焦虑。但家长焦虑的却是孩子能不能名列前茅、能不能考上名校。这实在是与教育规律南辕北辙,确实成了教育工作者的焦虑点。因此还是回到教育原点,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育经验,有论述教育的专著,有历代名人的家教家训,有庶民百姓的朴素家风,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徐加胜校长的《走出教育焦虑——从孔夫子到曾国藩的经典话语》,正是一部用古人智慧来解答现代教育之忧的著作。全书引用从远古《诗经》到孔夫子到历代先贤的经典话语,来解析现代教育之难题。但不是把古书上佶屈聱牙的“先王陈迹”当作教条,而是深入挖掘“其所以迹”的思想精髓,重新唤醒中华文化所具有的“活泼泼”的生命力量,使之成为培育民族新人的丰厚土壤,成为滋养一线教师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全书讲的解忧,也不是当代父母竞争名校之忧,而是孩子成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孩子的叛逆、如何引导孩子渡过青春之困、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等等。文中有故事情节、有古人哲理。全书讲述的是人生故事,而又充满着文化气息,而更重要的是全书充满着对孩子的爱与呵护。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取得伟大的成绩,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问题也不少。今天还是有相当部分父母和教师为了升学竞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甚至考试的机器,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忽视了一个人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正是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担忧的,也正是徐加胜校长所担忧的。于是他采用沙龙的形式,与家长、与教师谈天说地、借古喻今,运用中华智慧来讨论现代教育之困。目的是更好地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全面引用了大量古典诗词、名句名篇,谈的又是现实问题,有故事有情节。读起来既亲切,又有文化韵味。足见作者不仅对现实问题的深透理解,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作者要我作序,我可没有作者那样博览群书,能引经注典,只能就事论事,谈点自己的感想。是为序。

北师大教授

2019年元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