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欣闻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即将迎来10周岁的生日,深感高兴,想写点什么,以表达一种喜悦、一种关怀、一种激励。
历史将记录下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2004年1月6日,中共云南财贸学院(现云南财经大学)党委正式发文,决定成立云南财贸学院(现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同日,还正式发文聘任杨子生教授为该所所长。蓦然回首,时光已过去了近10年,即将迎来另一个特殊的日子、一个可喜可贺的日子——2014年1月6日: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的10周岁生日!
云南财大国土资源所10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伴随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长、推进我国土地资源学科进一步发展的过程。2004年7月,云南财贸学院(现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负责承办了“2004’全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正式代表120人以及部分国外专家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会前出版了精美的大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倪绍祥、刘彦随、杨子生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7月版,143万字),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刘纪远理事长为本论文集作序,吴传钧院士、石玉林院士、郑度院士、陆大道院士等分别为本论文集题词。2010年7月,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再次承办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新一届全国性土地资源学术会议——2010’全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大会。作为本次研讨会标志性成果的论文集——《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刘彦随、杨子生、赵乔贵主编),于2010年6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收录了学术论文105篇,计150余万字,涉及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实践等8个前沿领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先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先生为本论文集欣然题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刘纪远研究员为论文集作序。两次承办全国性土地资源学术会议,既展示了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自身的实力,同时也体现了该所对发展和建设我国土地资源学科所做的辛勤努力。此外,2006年以来,杨子生教授一直担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与全国有关专家一道在组织全国土地资源学术会议、建设和发展土地资源学科、培养青年土地资源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学科的进步,2013年10月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荣获了“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研究所成立10年以来,切实按照学校制定的“科研强校”战略,紧紧围绕“三高”(即高档次的课题、高水平的论文和高级别的成果奖励),开创性地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大力提升云南财经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业绩。2005年该所获批成为云南省第一个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3月该所主持的土地资源管理学被选拔为校级重点学科。2007年9月该所以优异的业绩入选全国甲级土地规划机构。
在科研项目上,杨子生教授先后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即《滇东南喀斯特石漠化土地整理及其水土保持效益研究》(编号40661010,研究期限为2007年1月~2009年12月)、《近八年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云南不同地貌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编号40861014,研究期限为2009年1月~2011年12月)和《基于云南省城镇上山战略的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原理与方法研究》(编号41261018,研究期限为2013年1月~2016年12月);此外,该所还承担了7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云南省社科项目、6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以及省政府、国土资源部、地方政府与国土资源部门相关项目(课题)20余项。
在科研成果上,2004年以来共计出版了7本学术研究专著;发表了近100篇论文,有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获得了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有10余篇论文获“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奖”一、二等奖。杨子生教授还于2005年获得了“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
由于该所长期立足于云南这一地理环境独特、土地利用复杂多样的典型山区省份,以“山区土地利用”为核心和特色,一直致力于山区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规划、耕地资源保护与粮食安全、土地整治、土地生态建设等方向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以“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2012年9月,杨子生教授又新开辟了“钓鱼岛开发与太平洋战略”研究方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3年10月,杨子生教授荣获了首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优秀科技奖”;同时,该所的后起之秀——袁睿佳副教授喜获首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科技奖”,表明云南财经大学自然资源科技领域后继有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该所在培养硕士生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展示了较高的培养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有2名在读硕士生先后在著名的核心期刊《自然资源学报》(云南财经大学定为AA类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还有一批硕士生分别在《资源科学》等核心期刊和CSSCI收录期刊、EI收录国际会议论文集等发表学术论文;有2位硕士生荣获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有2位硕士生承担了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研究生创新项目)。
在未来的科研舞台上,我坚信,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研强校”战略为统领,立足云南,面向全国,紧紧围绕“三高”(即高档次的课题、高水平的论文和高级别的成果奖励),进一步面向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强山区综合开发、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需求,瞄准“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这一核心领域方向,在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生态整治、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等诸多方面深入开展开创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有望在云南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战略模式、规划、整治和管理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为推进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撑。
值此云南财大国土资源所成立10周年之际,杨子生教授提出倡议,为了激发该所全体师生热爱研究所、建设研究所的热情,增强师生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采取“以文会友”的方式,在该所10周岁生日(2014年1月6日)时,由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2014’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学术研讨会”,并在会前(2013年12月)正式出版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纪念暨2014’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这是很有意义之举,这次研讨会及其论文集不仅是云南财大国土资源所的研讨会和文集,也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的重要学术活动成果之一,作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我理所当然地给予鼎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收录了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有的论文也代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近期撰写的12篇学术研究论文,有的论文已获全国土地资源优秀论文一等奖。论文集内容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与土地整治规划基础研究、建设用地上山研究等重要战略方面和热点研究领域。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探讨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整治领域的重大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土地资源研究,提高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科技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论文集的出版,将对推动我国土地资源领域的研究和土地资源学科的发展产生较好的影响。
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热烈祝贺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成立10周年,同时,热诚恭贺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14’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土地开发整治与建设用地上山研究》出版问世!
祝愿云南财大国土资源所的明天更美好!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刘彦随
2013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