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知识工程的发展
从人工智能到知识工程的产生和发展,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知识工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2.1 实验性系统阶段(1965~1974年)
20世纪60年代,从猜谜和游戏的角度产生了探索法。在此基础上针对目标求解出现了以程序GPS(General Problem Solver)为代表的有关泛用问题求解的研究。1965年Edward Feigenbaum与化学领域科学家合作,推出了DENDRAL系统。DENDRAL系统标志着“专家系统”的产生。它通过推断分子结构,存储丰富的化学知识。定理证明和机器人行动计划编制等,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知识工程相关的重要研究课题。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操作系统、意识网络的出现,使得知识表示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具备了初步的规模。
1.2.2 MYCIN阶段(1975~1980年)
20世纪70年代中期,基于编目处理机语言LISP开发的MYCIN专家系统研制成功,这是一种帮助医生对住院的血液感染患者进行诊断和选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专家系统。它使用了人工智能早期的模拟决策系统,用来进行严重感染病例的感染菌诊断以及抗生素给药推荐。MYCIN专家系统的产生对计算机专家系统的理论和实践,都有较大的贡献。
1.2.3 知识工程的应用阶段(1980年至今)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产生了许多基于领域应用的专家系统。从此,人工智能分为面向工程应用的知识工程和面向科学研究的知识工程。知识工程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进入了实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