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金融学的概念
很多非专业人士或者初学者会认为金融离我们很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金融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下面的例子,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的现实问题。
? 你开始考虑未来某一时间要进行某些活动,因而进行储蓄,你可以选择将资金储蓄到银行账户中,也可以投资于某些产品。
? 你决定购买一双乔丹限量款运动鞋,你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款,或者是通过网上支付平台进行信贷分期支付。
? 你在大学期间,利用闲暇时间进行课外打工,赚取一定的薪酬,你将如何使用这笔薪水?是填补生活费,还是进行投资?
? 你看到金融市场的行情良好,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财富,决定将手头的储蓄进行投资,购买股票、期货、债券等金融产品。
? 你在看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所带来的机遇时,决定开办属于自己的公司,你可以选择向政府相关部门寻求政策补贴,也可以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
涉及金融的例子实在太多,以上仅仅是个人生活中最寻常的金融行为的一些简单例证。同样的,企业运行中的投资和融资行为、政府管理中的发行国债和维持外汇储备等行为也都离不开金融二字。可见金融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
要了解金融的作用,要懂得如何做好金融决策,需要我们学习金融学的知识;而要学习金融学的知识,就必须掌握金融学的概念。在学习金融学的概念之前,我们最好先了解一下“金融”这一称呼的由来。
一、历史中的金融
在我国古代,有着类似于金融这一概念的思想。比如钱庄的设立,银票的发行,国家对银两铸造权的绝对控制等,这和今天的“金融”有着相似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鸦片战争之前,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最先提到了英国的银行制度,具体介绍了英国债券、银行券、汇兑和存放等银行业务,并简要说明了英格兰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的设立与资本情况,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世界所主导的金融的认识。虽然晚清末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新见解,但都仅局限于个别具体的金融机构,对现代金融的整体系统还没有认识清楚。因此当时的金融思想也只限于银行思想或保险思想的范畴。
我们称为“金融”的这一概念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据考证,在此之前从没出现过“金”和“融”二字组成的词语,在19世纪末,西方的金融体系思想初步在我国进行传播,金融机构开始在我国出现。与此同时,许多学者都在发行的书中尝试对“金融”这一概念进行阐述,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有:1915年出版的《辞源》、1920年北洋政府所颁布的一些银行试行法规、1936年出版的《辞海》等。虽然学者们做出了许多尝试,但在西学东渐的历程中,国人面对全新的世界,在认识、接受西方现代化思想的最初阶段,往往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思维和表述方式对西方思想进行本土化。因此,即使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我国现代金融业已经成型并得到发展之时,金融的概念仍处于探讨之中。但总体来讲,金融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我国学术界对“金融”一词所进行的较为准确的定义,最早出现在1979年首次公开发行的《辞海》中,释文是:“货币资金的融通。一般指与货币流通和银行信用有关的一切活动,主要通过银行的各种业务来实现。如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国内外汇兑的往来,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贴现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活动等,均属于金融的范畴。”这个解释可以说与目前人们的认识基本一致。
二、金融学的概念
随着金融这一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指标,如货币、利率、现金流、风险等的研究越来越多。这样,伴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金融学逐渐兴起。金融学在最初的时候被称为“货币银行学”,是专门论述与货币和利率相关的各流派的观点以及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功能的一门学说。但随着人们对金融学研究思维范式的转变,金融学从货币银行学分离出来,其定义也发生了改变。时至今日,金融学几近成为独立于经济学的一门庞大而精密的学科。
对于金融学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在金融学还被称作货币银行学的年代,人们对金融学的主流定义为:金融学是研究货币资金融通的一门学科。这种定义只是简单地对金融进行了字面上的解释,虽然不能算错,但并没有指出金融学自身研究的与众不同之处。
时至今日,对金融学的定义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即以兹维·博迪(Zvi Bodie)为代表的学者们的观点。鉴于该定义能够体现出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及其区别于其他经济类学科的最大不同之处,本书也采用该概念并稍加改动。
我们认为,金融学(finance)是一门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对金融资产进行跨期配置的学科。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金融决策(financial decision making)区别于其他资源配置决策的两项特征是:(1)金融决策的成本和收益是跨期分摊的;(2)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其他人,通常都无法预先确切知道金融决策的成本和收益。例如,当你响应国家号召,决定进行创业活动,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你必须在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你的成本可能包括租用办公地点所需支付的租金、雇用员工所需支付的工资和福利、购买生产原材料的开销。你的未来收益可能包括出售商品所获得的利润、将生产资料借给其他生产者所获得的租金等。在成本和跨期的未来收益之间必须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权衡取舍。
人们在实施金融决策的过程中运用金融体系。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被定义为金融市场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合集,这些合集被用于金融合同的订立以及资产和风险的交换。金融体系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其他金融工具市场,金融中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对这些机构进行监督的监管主体。研究金融体系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演变是金融学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将详细讨论金融体系及金融市场相关内容。
金融学理论由一组概念以及一系列的数量化模型构成,这组概念集合会帮助我们厘清怎样跨期配置资源(cross-phase resource allocation),而数量化模型将帮助我们评估选择、做出决策并且实施决策。这些基本概念和模型应用于所有的决策层次,从你租赁轿车或者开办企业的决策,到一家大型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进入其他行业领域的决策,甚至包括世界银行为哪项发展项目提供融资的决策等。
三、宏观金融学与微观金融学
金融学可以分为金融理论的宏观分析层面和微观分析层面。宏观分析层面包括货币需求与供给、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利率形成与汇率形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震荡等。微观分析层面包括金融工具与工具创新、价值评估、风险管理和资产组合、资本资产定价、金融中介机构等方面。
(一)宏观金融学
宏观金融(macro-finance)研究的是在一个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如何获得高就业,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宏观金融学是宏观经济学(包括开放条件下)的货币版本,它着重于宏观货币经济模型的建立,并通过它们产生对于实现高就业、低通货膨胀、高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目标可能有用的货币政策结论和建议。
(二)微观金融学
微观金融(micro-finance)的核心内容是:个人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进行最优化投资决策?企业又如何根据生产的需要接受个人或机构的投资?经济组织(市场和中介)在协助个人及企业完成这一资源配置任务时,应当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达成一个合理的均衡价格体系。
微观金融学借助了一些正统经济学的基本方法[1](如个人最优化和均衡分析等),这意味着它必然带有浓厚的新古典特征,同时它也最大限度地使用现代数学提供的有力工具——随机过程理论,因而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和数学基础上,专门解决不确定性和动态问题的经济学学科分支。可以说,它包括现有大多数金融学分支学科,如投资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等核心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和微观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一样,它为宏观金融学提供理论(包括方法论)基础;同时,它和几乎所有金融实践工作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大量成果直接应用到市场第一线,这在其他经济学科中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