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做敢当与假装无辜
人们限制自己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装无辜(victim role)。这世上有些人好像永远不走运,倒霉事总是少不了他们。他们平生过日子摆的就是这副“我真可怜”的态度,想知道为什么坏事老是一桩接一桩。我们都有躲不掉难题的时候,但是有些人好像不远万里上赶着去找麻烦,而这些麻烦他们完全可以避免掉。虽然他们忽略了至少三个提示绕道而行的牌子,他们还是极不愿意为自己惹下的各种麻烦承担任何责任。即使他们不小心掉进阴沟里,也一定会有别的人或者别的事来替他们背黑锅。比如,你有没有玩过那个“看看我能靠油烟跑多远”的游戏?燃油表上的指针指在空格上已经多少天,但是当汽油耗得一滴都不剩的时候,挨骂的又是谁呢?是不是总是汽车的错,是汽油站的毛病,或者最后一个开车的总要挨骂?我把这叫作“假装不知道”。你忽视一个明明可以预防的情况所造成的明显后果,自己却假装不知道。
改善我们自身,并且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顺畅的方法就是找一找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我们自我挫败的行为。我们可以注意那些可以让我们创造新情形的方法来打破旧的习惯模式。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一个细微的声音偶尔这样对你喊:“别这样,快停下来。别这样做。快回去。”当你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有没有顶回去说:“住嘴!”(也许以后你能听出,那个声音和事后回来跟你说:“我早跟你说过的吧。”两者如出一辙。)打破这个无辜者的恶性循环,有时候只不过是个留心注意你假装不知道的那些事情的问题。
假设有一个圆代表发生在你生活中的所有不幸事件。那个圆中大约90%都是你一定程度上负有责任的事故,而你却在装无辜;大概只有在10%的事故里你才真正是无辜受害者。人们总是不愿为自己的当前困境承担一点责任,所以老是装出一副无辜受害的样子。这就让自我挫败行为一直不断循环下去。这就是我所说的“大象塞进瓶综合征”(elephant-in-the-bottle syndrome)。一心想把所有自己负有一定责任的不利事件一股脑儿地塞进一个自己真正是无辜受害者的小地方,就好比想把一头大象塞进一个小瓶里那样难。你会注意到那90%的部分无论如何无法塞进10%的狭小区域。
大家为什么要装无辜呢?因为这样做会带来很多好处和回报。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占了上风理!如果我们看看人们多么不惜代价的想要占个上风理,结果真令人咋舌。有些人凡事都要认个死理儿,反正自己绝不能是错的一方。你有没有见过高速路上有些摩托车手那叫人无语的荒谬行为,他们冒着车毁人亡的风险,为了证明自己骑摩托车上高速无可非议,他们宁可连性命都不要。装无辜带来的好处还包括博得同情、获得注意以及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如果你和发生的事一点关系都扯不上,试问你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这就是我所说的“树叶凭风吹理论”(leaf-in-the-wind theory)。
有些人为人处世,好像他们过日子就凭变化的大风把他们像树叶一样吹到哪里算哪里。他们的样子好像对自己的生活一点儿控制能力都没有。(还记得第2章里说过的心理控制点吗?)如果你用这样的方式看问题,你就堵死了自己学习很多事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这条路。在避免自己承担责任的同时,你也限制了自己改变或成长的能力。如果很多事在你身上的结果都弄到不可收拾的局面,而你就是拒不承认自己和这些结果有一点关系,那你在将来的生活里又怎么能避免这些事再次发生呢?这就是引发不断出现的自我挫败行为模式的原因之一。同样,老是装无辜让你对自己的成功也不敢好好欣赏庆祝,因为你一合计,也许会有什么不好的事就在这庆功时找上你呢。
要在生活中让自己少做一点受害者,相比拒不承认自己知道或理解自己在生活中装无辜的过程,更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多承担后果。把负有责任和承担后果这两种行为区分清楚非常重要。若有坏事发生在你身上,并不意味着你就得为这件事负上责任,或者是你导致了这件事的发生。但是你还是要为自己在这种处境中的所作所为承担一切后果。你也许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引起的后果你还是毫无疑问地要加以承担。你并没有走到地狱天使酒吧里面去污言秽语地大骂那些摩托车手,所以你被他们暴揍一顿,自己没有任何责任——你并没有去招惹他们让他们揍你——但是你肯定是大喊大骂了什么东西,所以你得为此承担后果。
承担100%后果的做法
如果你决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要承担后果,这又会怎么样呢?如果你认为生活中根本没有什么意外,不管这种看法到底正不正确,当生活中遇到小小不如意的时候,你就会问自己一些截然不同的问题。装无辜者问的是:“为什么会是我呢?”然后得到他们常得到的那些好处(自己做得“对”,得到别人同情等)。承担后果的做法则意味着你可能会这样问自己:“我做过什么事可能导致这个情况发生,我能了解自己身上的什么特点?”那么你得到的回报可能会完全不同:你能了解一些自己可能要犯的错误,你能负起责任并获得更多的自尊。说到自尊,你有没有见过一个朋友明明犯了错误但是这样说:“不,这事不是我干的,这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绝对不是我的错。”如果你知道这个朋友和这件事情确实有关系,那你对他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而另一个朋友会说:“是我,是我搞砸的。对不起。我能做点什么来弥补你的损失呢?”拿这两个朋友比较一下,你可能对后者有一肚子火,但同时你不也会因为这个人敢做敢当而更加尊重这个人吗?
这就是我所说的“你的船长理论”(captain-of-your-ship theory)。有时候你可能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图标上的信息而导致船舶触礁搁浅,但是如果你真的和触礁搁浅有脱不了的干系,好消息就是你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未来发生类似的情况。你可以问问自己:“对这件事的发生我做了什么?有什么东西我假装不知道?假装不知道得到的好处是什么?我怎么把它们变成积极的一面?”但只能在有用的时候使用这种观念。绝不要把这变成装无辜的另一个版本。敢作敢当并不是说每次有不幸的事发生都要把自己痛打一顿。
当你真是无辜受害人的时候怎么办
有时候人们真是无辜受灾受难。每天报纸上都有这样的事,人们变成暴力犯罪的牺牲品。全国范围的大灾难使大量的人无家可归。在这些情况中还去承担一切后果就显得不合适;这时候去问自己做过哪些事可能导致灾难发生,可能一点用处都没有。有些孩子出生的家庭里存在虐待现象,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主动去承担后果更是于事无补。孩子们并没有选择受家人虐待,而且他们通常和自己所处的境况一点关系也没有。
在你自己根本无法控制的环境里,为了让自己尽快康复,想想下面这两个问题可能会有好处,这些问题也是承担后果的一个改良版:
1.从这件事当中我能吸取什么教训?
2.我怎么能赋予这种情况一定意义?
这些问题需要人们从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也许对生活中发生的大事能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们同时也提供机会,让我们的价值观变得更明晰,让我们思考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目的。比如说,发起MADD(妈妈反酒驾)运动的那位女性,就是一个勇于承受生活中灾难的明显例子——她的孩子被酒驾司机开车撞死——但是她说:“我得让自己的悲剧经历拥有一定意义才行。”她把自己所有的愤怒和悲痛都化成力量,用来做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情。
这个过程就叫作重构(reframing)。要使用这个概念,从整体上先考虑一下自己的各种信念和生活哲学很重要。为什么你对出生、死亡和生命的意义持有这样的信念?为什么不幸的事情会发生在某些人身上?对有些人而言,想想为什么会发生某些特别的事情可能和宗教信仰或者精神信仰拉上关系。但是想想怎样给痛苦难忘的事以特定的意义——不论你的信仰到底是什么,都会非常有用。
对那些生活一帆风顺,没有遭遇任何苦难的人,或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任何大问题需要自己解决的人,以上内容目前来看可能并无多大用处。但是请记住一点,随着你年岁增长,你肯定得在一定程度上面对损失或是失望,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由于这个原因,学会如何去面对困难以及如何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都非常重要。而且,康复的信息不仅对你自己很重要,而且对那些你所熟悉的人,当他们不得不面对人生中的痛苦磨难时,怎样培养你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这一点也同样必不可少。
品质指你是什么样的人;名声指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人。名声是别人给予的,品质则是自己培养的。
——托马斯·杰斐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