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色彩静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优秀色彩作品的基本条件

1.构图

一幅优秀的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构图要稳定。一般构图有以下特征:画面重心偏上;上紧下松(物体整体往上放,画面下面多一点空间);物体疏密的分布,视觉中心物体集中;光源方向空间较大。

构图一般分为4大类:三角形构图、C字形构图、S形构图、四边形构图。其中最常用的是三角形构图,稳定、简单。

2.色彩关系

色彩关系是一幅画的核心,颜色搭配要协调,形成统一的色彩调子。平时练习一定要多看优秀作品,学习不同物体组合的颜色搭配。如今的联考、校考很多情况给的是黑白照片,需要自己定色调,因此多看优秀作品是很有必要的。画面中的冷暖变化也是色彩关系中的重点,补色关系的处理可以使画面色彩更加明快、和谐。

作品(左)解析:这幅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色调浓郁,看着非常舒服。一双破旧的鞋完全融入画面,显得安静、自然。画面中颜色较纯的肥皂和鞋刷,用笔不急不躁,轻松、自然。背景色和衬布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背景色相对衬布色颜色偏冷。

3.塑造

塑造是否到位,主要看学生对物体结构的理解是否透彻,理解得越深,画得就越充分。

联考的分数塑造占的比重比较大。一幅作品,抛开色调,剩下的刻画是决定画面是否生动的关键。如果画得太多,笔触容易乱、碎,画面就会给人烦躁不安的感觉;如果画得太少,又很难体现一个学生的基本造型功底。一张色彩考卷既想有塑造,又不显得呆板,这需要有笔触的变化,点、线、面的充分结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平时大量积累和练习,总结经验,争取色彩考试时做到既有充分的塑造,又能让评卷老师看到你的思想。

4.空间的处理

高分卷还必须满足一点那就是前后空间关系的处理必须到位。所谓空间,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前后距离,前后物体位置交代得是否明确。小到静物台,大到室外风景,都有空间关系。所以我们在绘画时,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对重点要表达的对象要着重刻画。

一般在静物台上,视觉焦点往往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以这个焦点为中心,前后物体都相对得虚一些。当然,这种前后空间虚实关系,也可以主观处理,只是在绘画里面,我们习惯性把视觉中心当成最实的部分来处理。

关于前后空间的处理方式在色彩里面有以下5点:

①近大远小,这是通过物体大小可以表现前后物体的空间。

②前纯后灰,这是通过色彩的纯度区分空间,因为纯色给人的感觉是热闹、鲜活、跳跃等比较突出的特点,灰色可以说代表低调、安静,甚至是悲伤等。

③用笔上,前面的物体笔触清晰,后面的物体相对模糊。

④明度对比上,前面对比强,后面对比弱。

⑤冷暖上,没有固定的前冷后暖,或者前暖后冷,只要做到整个画面有前后色彩的冷暖区别就行。

5.表达方式

每个人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用笔、用色不一样,画面效果当然也会不一样,这就是画画的趣味所在。评卷老师其实希望看到的考卷画面是不一样的,能够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画面效果,这样能带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学生们的性格和状态。这也正是绘画里面抒情的一种方式,就好比每个人喜欢的歌曲风格都不一样,能体现出独有的性格与人格魅力。

绘画的表达方式:

①在用笔上,有的学生用笔“规矩”“老实”,而有的学生则用笔大胆、“放肆”,不管怎么用笔,都是代表个人的观点,没有绝对的好坏。

②用色上,有的学生的画面色彩丰富且含蓄,细看颜色有微妙的变化,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有的学生用色上就没有那么低调,颜色绚丽多彩,纯色里夹杂着灰色,灰色里也包含了纯色,冷暖相互交替,有着说不出的吸引力,让人看了心情愉悦,这样的用色处理得好,就会很耐人寻味。

调色方式:

每个人的色彩感觉都不同,调出来的颜色也不尽相同。对于初学者或者色彩感觉不明显的学生来说,多看大师作品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色彩感觉。

注意事项:不同色相的冷暖相调和(冷暖是相对的),冷色越多,颜色偏冷;暖色越多,颜色偏暖。想要亮灰色,就要控制白色的比例,白色没控制好,颜色容易“粉”或者“脏”。调高级灰,至少3种颜色相加,必须要有红、黄、蓝三色,这里并不是要求一定要纯色,比如:红+蓝+黄灰色(或者纯色)+白(根据需要控制量)=灰色(调出来的颜色是看哪个颜色比重大,比如红多,就会偏红灰色)(见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