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少年简读版·第9卷:辽金元](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70/31919770/b_31919770.jpg)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列传
述律平生于公元878年,她的母亲则是耶律阿保机的姑姑。按照契丹族的氏族传统,耶律氏族和述律氏族是通婚的两个部落,彼此都在对方部落寻找配偶,而述律平与自己的丈夫阿保机又是姑表兄妹,结成连理属于亲上加亲。所以在她十四岁的时候,按照氏族的习俗,嫁给了二十岁的表哥耶律阿保机。
助创大业
阿保机成为本部酋长后,有了权力便开始东征西讨,扩充疆土,获取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而述律平也紧紧地跟随在阿保机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和他一起四处征战。随着阿保机夫妇的战功越来越大,他们也成为契丹人心目中的大英雄。随着上一代可汗去世,阿保机由于声望甚高坐上了“可汗”之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保机的谋士中汉人越来越多,所以他的一些思想深受汉人们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想要改变契丹的可汗选举制度。因为在汉人统治的王朝,皇帝都是实行世袭制度,而契丹的可汗制度则是每隔三年进行一次选举,得票最多的才能坐上王位,耶律阿保机想坐稳可汗的位子,所以阿保机便有了将每隔三年进行一次选举的契丹可汗制度改为世袭制度的念头。而这个念头,也得到了妻子述律平的强烈支持。夫妻俩开始运用权谋,为这个目的而暗中准备。
契丹部落联盟原本并不是由可汗独掌大权,而是由几个机构共掌军政民大权。阿保机想把他们的权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于是在述律平的建议下,想方设法地将他们的权力分散,分为北、南两院,最后契丹部落联盟的主要权力都握在了阿保机手里。但是耶律阿保机夫妻的做法渐渐引起了契丹贵族的反对,而首先站出来反对他的正是他自己的亲兄弟,他们都不服气耶律阿保机,所以就密谋用武力夺取“可汗”之位,之后就发生了历史上的“诸弟之乱”。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6C88EC/17283968505295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5_0001.jpg?sign=1739266029-LevmyTtLekMQs5qBUGtgvJRMua2xa1TK-0-b4c5e772f8393a2eac45a890ac321064)
平定诸弟之乱时,述律平曾身穿戎装,亲自上阵杀敌。
阿保机刚开始还念及手足之情,曾经想要释放卷入叛乱的一部分亲戚。然而述律平却是一个心肠强硬的人,她不同意耶律阿保机的仁慈,她认为在国家大政上必须要狠心,所以帮他下定了斩草除根的决心。随后,在迭剌部内部进行了一场势力大清洗,把所有反对阿保机的人通通杀掉了。
在这场大清洗之下,最终有上百名皇亲国戚被处死,甚至连阿保机唯一的同胞亲妹妹也未能幸免。这位曾经担任过部落祭司的公主死时大约三十出头。可见述律平的手段之狠,但正是因为述律平对于平乱态度坚决,才为阿保机的政权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在这场“战争”之后,朝廷上下一心,共同拥戴耶律阿保机当可汗,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稳定。
卓识远见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之后,就想开始对外扩张,他十分欣赏和羡慕中原国家的文化和富饶,所以就想要出兵攻占中原地区。但是述律平却不赞同耶律阿保机的出兵计划。
她对耶律阿保机说:“我们国家才刚刚建立,国家内部事务还没有解决,军事实力还没有恢复起来。我们也不知道对方国家兵力的虚实,如果贸然出兵攻打,万一失败了的话,不仅我们千辛万苦维持的政权不保,而且可能会使国家灭亡。所以我们此时不能出兵,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养精蓄锐,见机行事。”阿保机听了述律平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暂时放弃了对中原出兵的计划。
述律平虽然目前不赞同出兵汉地,但是她的内心还是做着入侵中原地区的打算,只是建议耶律阿保机审时度势,稳步前行,先灭掉周边的小部落,然后慢慢地发展壮大,等有了足够的军事实力之后,才能一举攻下汉地,到时候就没有人能够阻止辽国的大军了。
耶律阿保机虽然听取了述律平的建议,但是在内心中一直藏着这个愿望,那就是南下。终于有一次,他忍不住内心的欲望,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这件事的起因是当时的中原王朝的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的儿子王郁来到契丹,他与唐朝的皇帝不和,所以百般游说阿保机让他攻打河北,趁机夺了这块富饶的土地。
耶律阿保机本来就想侵入汉地夺取那些富饶的土地,又经王郁这般怂恿,就把现实的情况抛在脑后,贸然出兵河北。述律平听说耶律阿保机要攻打河北,赶忙去阻止他,但是被欲望和利益冲昏了头脑的他怎么会听从述律平的建议呢,所以述律平最后还是没能阻止他出兵。
结果契丹兵团在短暂的胜利之后,便遭到当时唐朝晋王李存勖(不久便称帝建立后唐)的打击,辽国大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又加上突然天降大风雪,将士们一时死伤无数,结果大败逃归北方。
经过了这场战争后,耶律阿保机终于理解了述律平的劝谏,对述律平的眼光十分信服,他开始吸取教训。按照述律平给他的建议,先灭掉周围的小部落,扩大势力。于是开始对周边小部族如党项、吐谷浑、突厥等部用兵。正如他所料,逢战必胜,吞并了众多的小部落之后,辽的土地和军事实力开始扩大和增长了。势力范围越来越大的辽国盛名也不断地传播,引得周围的小国都纷纷依靠称臣。
耶律阿保机正是依靠述律平这位贤内助出谋划策,国家才不断地发展壮大。
断腕皇后
述律平是一位内心极为刚毅果断又心狠手辣的女子。她具有做大事的能力和魄力,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自残。
阿保机在公元926年死在了返回皇都的路上。她以太子耶律倍年少为由,自行临朝称制代行皇权。阿保机和述律平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真实情况是她不喜欢大儿子,她想要二儿子继承王位,所以她开始不遗余力地铲除她认为可能会妨碍自己易储大计的“异己”。
那些曾经跟随阿保机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因拥护耶律倍,都被杀殉葬。为了扫清反对她的政敌,她借口“侍奉先帝”去杀害朝中的大臣。
原平州刺史赵思温,是在幽州战役中向耶律德光投诚的汉人。因与述律平政见不合,于是在一次上朝期间述律平以“侍奉先帝”为由,想借机除掉他。赵思温不仅是骁勇的武将,还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官员,他站起身来,当着满朝文武向述律平发问:“先帝最亲近的人是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葬去侍奉先帝呢?让我们做臣子的前去侍奉,哪能让先帝如意啊?”
众人听到这些话之后,无不感到震惊,有些官员甚至还想看述律平出丑。但这时她却立刻做出了反应,回答道:“儿女们都还很幼弱,国家没有一个能做主的,我暂时还不能去侍奉先帝。但是我不会什么都不做。”紧接着,她挥动金刀,毫不迟疑地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镇定自若地命人将这只手送到阿保机棺内代自己“从殉”。
众人随即惊得目瞪口呆,都在心里对这位连对自己都如此心狠的皇后产生了深深的恐惧,都被这个女人的狠辣果断的行为所折服。从此以后,满朝文武大臣都对述律平畏如虎蝎,对她的主张再也不敢违抗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铁血狠辣的皇后,却有常人想象不到的人生结局。
之前说到了述律平对孩子有偏心的倾向。她偏爱幼子耶律李胡,不喜长子耶律倍。但是她的这个小儿子却十分平庸,既无大志也无勇谋,所以朝廷上下一致反对他继承皇位。述律平没有办法,只好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推举二儿子耶律德光继承皇位。无论怎样,她就是不想让大儿子当上皇帝,可见她多么不喜欢耶律倍。于是,在她的高压政策之下,大臣们纷纷支持耶律德光称帝。就这样,二儿子耶律德光如她所愿,登上了辽国的皇位。登基后的耶律德光把耶律倍封到了东丹国,让他做起了东丹的国主“人皇王”。
述律平的偏心行径并不因为二儿子登基帝位而就此罢休,她为了巩固耶律德光的契丹国主地位,对远在东丹国的耶律倍依旧百般防范。最后终于逼得耶律倍远走他乡,逃离了辽国的国土。
然而不久后,耶律德光在入主中原时,突发疾病在半路死了。消息传到朝廷后,立即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恐慌和担忧。耶律德光的去世意味着述律平的小儿子耶律李胡最可能继承皇位。但是大臣们一想到是他们母子统治国家时,内心都很害怕,他们都被述律平之前的残暴统治吓怕了,而且他们也不想受到耶律李胡那个平庸之人的统治,于是不甘坐以待毙的大臣们决定另奉新君。在这时,他们突然想到了耶律倍还有一个儿子尚存人世。于是,他们就找到了长子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想请他继承大统。耶律阮是耶律倍与契丹妻子所生,当耶律倍逃离辽国的时候,耶律阮母子选择留在了辽国。一直以来众人都对耶律倍的经历抱不平,本来就应该是他来继承皇位的,最后却落了个流亡他国的下场,所以众人想拥戴他儿子也是十分合情理的事情。
于是就在耶律德光病死的第二天,耶律阮便在朝廷大臣的拥戴下正式登上了辽国皇帝之位。然而耶律阮继任皇帝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述律平的耳中,一心想要宝贝儿子耶律李胡当皇帝的她当然不同意,于是立即下令整顿兵马,封耶律李胡为“兵马大元帅”让他夺回帝位。但是耶律李胡根本就没什么才能,无论威望还是统兵能力都是十分缺乏,自然完成不了她的厚望,很快便被耶律阮的大军打得一败涂地。述律平怒火更旺了,决定亲自整顿兵马,和自己的孙子决战。然而最终在耶律屋质的劝说之下,双方罢兵言和。之后,述律平和孙子耶律阮达成了正式的“横渡之约”,承认耶律阮称帝。
但是,仍有不甘的述律平又与小儿子耶律李胡密谋造反。不过这次政变尚未来得及发动,就被人告发了。耶律阮把述律平母子都幽禁起来了,就这样强硬了一生的辽国的第一任皇后,在幽禁中度过了自己的下半生。公元953年,“应天皇太后”述律平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七十五岁。
读史学成语
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也指保存部队的战斗力,准备新的战斗。
例句:我们这次未赢,但是我们养精蓄锐,下次再战!
心花怒放: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例句:她顿时心花怒放,喜悦飞上眉梢,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小小的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