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少年简读版·第7卷:旧五代 新五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罗绍威列传

罗绍威是唐末五代著名的军阀,也是后梁的开国功臣。朱温曾经把他比作汉之萧何,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罗绍威少年得志,立下不少功劳。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地盘和官职,成为当时的大军阀。随后他又屡立战功,在朱温称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颇受朱温敬重。罗绍威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和朱温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计除牙军

罗绍威是魏州贵乡人,父亲叫罗宏信。早年间,罗宏信曾经追随节度使乐彦贞。乐彦贞有个十分骄横的儿子,他想诛杀牙兵,于是暗地里招兵买马。牙兵们有所察觉后就废除了乐彦贞,打跑了他的儿子,最后还把乐彦贞杀了,拥立罗宏信为节度使。这些牙兵是什么人呢?他们为什么有废立节度使的权力呢?这件事还要从很早以前说起。唐末安史之乱后,田承嗣被封为魏博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了相、魏、澶、博、卫、贝六个州,不听朝廷诏令,俨若独立王国。不仅如此,他还招募了很多军中子弟安置在手下,号称牙军,好吃好喝供养着。这些牙军世代相袭,根深蒂固,渐渐不把节度使放在眼里。只要稍有不合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把节度使杀掉,然后另立一个。898年,罗宏信去世。罗绍威便接替了父亲的职位,担任魏博节度使。鉴于以往的弊端,罗绍威表面上赏了很多财物给这些牙军,但内心却非常忌恨他们,并企图找机会除掉他们。

朱温派李思安和葛从周来援助罗绍威。

899年,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拥兵十万,在河朔阴谋作乱,很快就攻陷了贝州,向魏州直面扑来。罗绍威见他来势汹汹,不好对付,便向朱温求援。朱温派李思安和葛从周来援助他,最终斩杀敌军三万多人,使魏州脱离险境。从此,罗绍威开始对朱温怀有感激之情。当时,唐朝国势渐危,各地军阀割据,而朱温称霸中原,兵强马壮,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因此,罗绍威有心结附朱温,助他完成霸业。但是他担心牙军再次作乱,一直不敢有所行动。天祐元年(904),州城中的地面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塌陷,没过多久牙军中又有人阴谋作乱。这让罗绍威倍感害怕,于是决心设计除掉牙军。

罗绍威派人去给朱温报信,请他来做外援。朱温同意了,派李思安和魏博军一起攻打沧州,并且在此之前,朱温就已经找借口派马嗣勋带领着一千名士兵进了魏州城。天祐三年(906)正月,朱温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借口视察沧州的行营。这引起了牙军的怀疑,不过还没等他们有所反应,罗绍威就率领几百名家奴和马嗣勋一同攻打牙军,将住在城中的一千多人赶尽杀绝了。第二天,朱温也从内黄赶到邺城。而当时,正在围攻沧州的魏军有两万人。他们听说城中有变,便纷纷赶了回去。一时之间,六州之内烽烟四起。朱温调兵遣将,用了半年时间终于平定了这次的牙兵之乱。罗绍威虽然解决了牙兵这个隐患,但他自身的势力也大大削弱,只能长期依附于朱温。

忠君事主

罗绍威铲除了牙兵之患后,自己的军威和势力一落千丈,魏博六州全境混乱。他虽然心里很后悔,但也没敢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只能从此对朱温全力逢迎,不敢稍有怠慢。几个月后,朱温讨伐刘守文回师的时候途经魏州,罗绍威趁机对他说:“当前,太原、邠、岐等方面一直都有奸佞之心,他们以复兴唐室为由,图谋不轨,企图夺取天下。您应该尽早取代帝位,打消他们的奢望。”这些话正对了朱温的胃口,他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很高兴。907年,朱温正式登基。他感激罗绍威当初拥立他称帝,加封罗绍威为太傅,兼中书令。

910年,朱温迁都洛阳。但是在修建宫殿的时候却出现一个问题——没有巨大的木材,也没有技术高超的工匠。罗绍威得到消息后,几乎将魏州境内的好木材都砍了,然后浮河而上送到洛阳。接着他又搜罗了魏州所有的精工巧匠,为朱温修建五凤楼和朝元前殿。没过多久,洛阳的地面上就筑起了楼殿。朱温非常高兴,赐给他宝带和名马。

然而最让朱温感动的还是另一件事。罗绍威在病故前夕曾经派人去朝廷上奏,请朱温去掉自己的职位,另外委派大臣来接管魏博。这让朱温大受感动,从安史之乱后,魏博的节度使基本上都是父子相袭或者由牙兵拥立,从来没有一个是朝廷委任的。而现在,罗绍威请朝廷委派节度使,表达了自己对朱温无上的忠心。朱温听完后对使者说:“回去告诉你家主人,请他一定要保重身体。我定不会辜负他的忠心,让他子子孙孙都享受荣华富贵。”910年,罗绍威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四岁。消息传到洛阳后,朱温下令停朝三天,追封罗绍威为尚书令,并让他的儿子继任魏博节度使,以纪念这位开国功臣。

读史学成语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例句: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根本没办法改变。

一落千丈: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例句:听到这个坏消息后,他的心情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