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全国城市信用状况变化情况

(一)全国城市不断加强失信治理,不良信用事件明显减少

2018年1月至12月,全国城市优良信用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2018年9月达到峰值(见图3-1-1);不良信用事件总体处于平稳可控态势(见图3-1-1)。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城市优良信用事件总量为257207条,较2017年(106770条)同比增长约140.9%;不良信用事件总量为3809条,较2017年(6127条)同比减少约37.8%(见图3-1-2)。2018年,全国城市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和不良信用事件占比分别为98.5%、1.5%,不良信用事件占比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见图3-1-3)。这充分反映出,2018年全国城市持续强化失信治理和信用事件公开,社会不良信用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得到有效净化,营造了良好的诚信氛围。

图3-1-1 2018年全国城市信用事件量月度走势

图3-1-2 2018年与2017年全国城市信用事件量对比

图3-1-3 2018年与2017年信用事件分布

1. 金融、中介会展广告统计、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市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的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分别为98.4%、98.6%、98.8%、99.7%,较2017年均有所上升。其中,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方面优良信用事件占比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5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见图3-1-4)。

图3-1-4 2018年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增幅(上图)及2018年与2017年4个方面优良信用事件占比(下图)

从21个领域优良信用事件公开量来看,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59710条)、生产(46008条)、流通(44741条)3个领域优良信用事件量位于21个领域前三位(见图3-1-5);从优良信用事件占比来看,各领域2018年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均高于2017年,其中法院检察院公信(99.8%)、公共安全公信(99.7%)、守信践诺(99.5%)、依法行政(99.5%)等领域优良信用事件占比较高,金融、中介会展广告统计、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同比增幅较大,分别上升了14.1个百分点、8.9个百分点、8.6个百分点(见图3-1-6)。可以看出,2018年,全国城市对各领域均加大了监管力度,金融、中介会展广告统计、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信用环境改善程度明显较好。

图3-1-5 2018年全国城市优良信用事件量

图3-1-6 2018年优良信用事件占比增幅(上图)及2018与2017年21个领域优良信用事件占比(下图)

(1)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

2018年,全国城市针对金融领域,一方面,扩大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深入到学校、街道社区、企业、商业区等场所,通过发放传单、播放宣传片、开展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人们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和处置涉嫌非法集资的主体,以非融资性担保、投融资中介、私募股权投资、网络借贷等案件高发领域为重点排查领域,同时加强公安机关侦查及办案力量,推进案件侦办工作,形成严打非法集资犯罪的高压整治态势。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芜湖市、南京市、深圳市、南通市、南昌市、苏州市、西安市金融领域优良信用事件量在全国城市中居前十位(见图3-1-7)。

图3-1-7 全国城市金融领域优良信用事件量TOP10

(2)整治违法违规广告,保障消费者权益

2018年,全国城市针对中介会展广告统计领域,积极整治违法违规广告,全面排查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各类媒体上发布的广告,同时畅通各种投诉举报渠道,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查处,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西安市、重庆市、上海市、南宁市、合肥市、郑州市、苏州市、南京市、宿州市中介会展广告统计领域优良信用事件量在全国城市中居前十位(见图3-1-8)。

图3-1-8 全国城市中介会展广告统计领域优良信用事件量TOP10

(3)加强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流程管控,净化市场环境

2018年,全国城市针对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一方面,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和采购信息公开监管,一些城市还推进网上交易体系,破除政府采购工作存在的“价格垄断、监管困难”等难题;另一方面,严控招投标不良行为,整治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突出过程管控,优化招投标流程设计,增强招投标操作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公正性。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黄石市、重庆市、无锡市、滁州市、合肥市、南京市、宿州市、巴中市、南通市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优良信用事件量在全国城市中居前十位(见图3-1-9)。

图3-1-9 全国城市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优良信用事件量TOP10

2. 社会保障领域拖欠工资问题较为突出

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城市诚信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流通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公开量居21个领域前三位。对比2017年,除社会保障领域不良信用事件量较2017年有所增多外,其他20个领域不良信用事件量均较2017年有所减少(见图3-1-10)。从不良信用事件占比来看,2018年,全国城市21个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占比均较2017年有所降低,其中,金融、知识产权领域2018年不良信用事件占比较高,分别为6.2%、3.9%(见图3-1-11)。

图3-1-10 2018年不良信用事件量同比减少数量(上图)及2018年与2017年21个领域不良信用事件量对比(下图)

图3-1-11 2018年与2017年21个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占比对比

具体来看,2018年社会保障领域不良信用行为主要涉及拖欠工资、扶贫领域腐败、低保领域腐败、骗取医保、非法销售私彩、骗取养老金、骗取粮补、虚假招聘、虚构劳动关系、未缴社保、违规收取养老护理费、骗取住房公积金、骗取低保,其中,拖欠工资和扶贫领域贪腐问题较为突出,相关不良信用事件分别占比49.3%、27.9%(见图3-1-12)。

图3-1-12 2018年社会保障领域失信行为分布

此外,2018年,全国城市共发生32起重大失信事件,主要涉及金融、生产、公共安全公信、医药卫生、流通、旅游6个领域,其中金融、生产、公共安全公信3个领域重大失信事件较多,分别占44.2%、26.5%、17.6%(见图3-1-13)。

图3-1-13 2018年全国城市重大失信事件领域分布

在金融领域,2018年金融领域重大失信事件为15起,较2017年增加4起,失信行为涉及非法集资、利用虚拟平台诈骗、地下钱庄、海外医疗诈骗、套路贷等,其中非法集资依然为金融领域高发的重大失信问题。

在生产领域,重大失信事件主要涉及严重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其中以爆炸、爆燃、工厂火灾事故较为多发,且伤亡人数较多。

在公共安全公信领域,重大失信事件涉及公共场所火灾、网约车司机杀人、污染物泄露致水体污染、偷埋化工废料,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

(二)全国城市持续强化信用基础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根基更趋稳固
1. 全国城市信用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29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46个城市通过互联网公布的信用制度覆盖领域数量超过15个,其中43个城市的信用制度已全部覆盖21个领域(见图3-1-14)。从各领域信用制度所涉及的城市数量来看,依法行政、诚信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生产、公共安全公信、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流通、工程建设、金融、文体教科、医药卫生、法院检察院公信13个领域的信用制度涉及城市数量均超过250个。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税务、价格领域所涉及城市数量较少,均未超过200个。可见,我国依法行政、诚信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生产等领域的信用制度体系建设较为完善(见图3-1-15)。

图3-1-14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城市信用制度对标领域城市数量分布

图3-1-15 21个领域信用制度所涉及城市数量

从信用制度公开量来看,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城市信用制度公开总量为17263项,较2017年增长76.2%。可以看出,全国城市信用制度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从各领域信用制度公开情况来看,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城市在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诚信体系建设领域的信用制度公开量较高,均超过了2000项(见图3-1-17);对比2017年,除依法行政领域,其他20个领域的信用制度公开量较2017年均有所增多,其中流通、中介会展广告统计、公共安全公信领域的信用制度公开量同比增幅较高,分别增长247.7%、246.0%、173.2%(见图3-1-16)。

图3-1-16 2018年信用制度公开量同比增幅

图3-1-17 2018年与2017年信用制度公开量对比

(1)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规范安全生产管理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266个城市均通过互联网发布了生产领域相关信用制度规范。通过对2018年生产领域信用制度热词分析,“安全生产”“印发”“政府”“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监督”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见图3-1-18)。可见,全国城市政府部门2018年重点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尤其针对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文件较多。

图3-1-18 全国城市生产领域信用制度热词分布

(2)强化环境污染防治部署,有序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274个城市均通过互联网发布了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相关信用制度规范。通过对2018年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制度热词分析,“政府”“印发”“防治”“污染”“环境保护”“整治”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见图3-1-19)。这反映出,2018年全国城市政府部门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出台了较多的制度规范或整治工作方案等,为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治理各类环境问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制度依据。

图3-1-19 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制度热词分布

(3)建立完善联合奖惩机制,筑牢诚信建设制度基础

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253个城市均通过互联网发布了诚信体系建设领域相关信用制度规范。通过对2018年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制度热词分析,“建设”“信用”“信用体系”“诚信”“印发”“联合”“惩戒”“政府”“激励”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见图3-1-20)。这反映出,2018年,全国城市政府部门针对诚信体系建设领域发布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方案,并建立了较多有关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的制度规范,促进联合奖惩机制不断完善。

图3-1-20 全国城市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制度热词分布

2. 全国城市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取得重要进展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240个城市均已开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网站,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进较快。具体来看,全国29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44个城市已开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54个城市未开通,开通城市数量占比81.9%;282个城市已开通信用网站,16个城市未开通,开通城市数量占比94.6%(见图3-1-21)。

图3-1-21 全国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网站开通情况

3.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成效显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平均水平为0.11%,较上年同期(1.01%)下降0.90%。其中,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的重错码率平均水平为0.07%,同比下降0.53%,地级市重错码率平均水平为0.12%,同比下降0.98%(见图3-1-22)。

图3-1-22 2018年和2017年全国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对比情况

(三)全国城市逐步推进联合奖惩,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局面初步构建
1. 全国城市“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总体可控

(1)171个城市的“黑名单”企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依据国家统一标准认定的全国城市“黑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以下简称“‘黑名单’企业占比”)平均水平为1.31%,其中171个城市的“黑名单”企业占比低于平均水平,124个城市高于平均水平。具体来看,日喀则市、那曲市、山南市等城市的“黑名单”企业占比较低(见图3-1-23)。从不同城市类型来看,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黑名单”企业占比平均水平为1.27%,地级市平均水平为1.31%,地级市“黑名单”企业占比高于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

图3-1-23 全国城市“黑名单”企业占比较低的10个城市

从“黑名单”数据来源来看,全国城市“黑名单”记录来源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海关失信认证企业名单、安全生产“黑名单”、统计上严重失信名单、出入境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严重质量失信名单共7类数据,其中98.65%的“黑名单”记录来源于失信被执行人(见图3-1-24)。

图3-1-24 全国城市国家“黑名单”类型分布

(2)176个城市的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城市重点关注名单数量占工商企业数量比重(以下简称“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平均水平为12.00%,其中176个城市的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低于平均水平,122个城市高于平均水平。具体来看,广元市、内江市、山南市等城市的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较低(见图3-1-25)。从不同城市类型来看,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平均水平为16.76%,地级市平均水平为11.35%,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总体高于地级市。

图3-1-25 全国城市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较低的10个城市

2. 全国城市积极推进地方“红黑名单”建设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城市归集共享的地方认定“黑名单”企业总量为49万余家、“红名单”企业总量为135万余家,其中,203个城市均认定了地方“红黑名单”。地方“黑名单”涉及224个城市,芜湖市、毕节市、成都市等城市认定的地方“黑名单”数量较多;地方“红名单”涉及214个城市,南京市、成都市、上海市等城市认定的地方“红名单”数量较多(见图3-1-26)。

图3-1-26 全国城市归集共享的地方认定“红黑名单”企业数量TOP10

3. 全国多数城市重视联合奖惩案例归集与共享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29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共233个城市归集共享了305088个联合奖惩案例(1)。从城市类型看,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有32个城市归集共享了联合奖惩案例;262个地级市中,有201个城市归集共享了联合奖惩案例。杭州市、武汉市、宁波市等城市归集共享的联合奖惩案例较多(见图3-1-27)。

图3-1-27 全国城市归集共享联合奖惩案例数量TOP10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城市联合奖惩案例主要集中在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对失信主体实施失信惩戒措施的案例,失信主体在限期内主动修正失信行为后退出黑名单的案例,失信主体主动参加信用修复培训的案例,失信主体以注销、吊销等形式退出黑名单的案例四类。

其中,武汉市、宁波市、三门峡市等155个城市有多个部门针对国家“黑名单”企业和地方认定的“黑名单”企业开展了联合惩戒。惩戒对象多为失信被执行人,参与联合惩戒的部门主要涉及各地法院、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税务局等部门。通过开展多部门联合惩戒,促使失信主体尽快履行法律义务,社会主体诚信意识不断提升。

烟台市、温州市、淮北市等87个城市组织失信主体在限期内主动修正失信行为后退出黑名单。失信主体多为失信被执行人,修复部门主要涉及各地法院、市场监管局、环保局等部门。

杭州市、淮南市、舟山市等40个城市组织失信主体参加信用修复培训。参加培训的失信主体多为失信被执行人、严重税收违法企业,培训主办方主要为各地信用办、工商局、发展改革委、税务局等部门。

济南市、吉林市、宁波市等81个城市通过注销、吊销等形式,使失信主体退出黑名单。失信主体多为失信被执行人、严重税收违法企业、海关失信企业等,其中,62.5%的失信主体以吊销形式退出了黑名单,37.5%的失信主体以注销形式退出了黑名单。

(四)全国城市深入开展失信专项治理,重点领域信用环境不断优化

2018年,纳入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的失信专项治理“黑名单”主要涉及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涉金融领域“黑名单”、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截至2018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发布了2批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9批涉金融领域“黑名单”、3批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多数城市积极开展失信专项治理工作,督促失信主体履行义务、主动进行信用修复,并撤销失信记录,其中32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海口市、拉萨市、乌鲁木齐市、深圳市无相关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北京市、青岛市、济南市、重庆市、福州市、上海市、南宁市、武汉市、南京市、合肥市、厦门市、杭州市、贵阳市、宁波市共14个城市的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实现清零,21个省(区)所辖地级市的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均有所减少。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未完成治理的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涉及157个城市,涉金融领域“黑名单”涉及215个城市,电子商务领域失信企业“黑名单”涉及126个城市,全国共41个城市不涉及这三类“黑名单”。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政府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涉及全国747个政府机构的1066条失信记录,其中涉及村居委会、事业单位和党群机关的失信记录分别占比49.8%、43.9%、6.3%(见图3-1-28)。

图3-1-28 全国城市政府失信机构类型分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涉金融领域涉及全国1376个失信企业的1432条“黑名单”记录,主要失信行为表现为恶意逃废债,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相关“黑名单”记录数量分别占比57.5%、19.4%、16.4%(见图3-1-29)。宁德市、佛山市、苏州市等城市未完成治理的涉金融领域失信企业“黑名单”记录数量较多(见图3-1-30)。

图3-1-29 全国城市涉金融领域失信行为分布

图3-1-30 全国城市涉金融领域“黑名单”记录数量分布TOP10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电子商务领域涉及全国650个失信企业的723条“黑名单”记录。深圳市、金华市、成都市等城市未完成治理的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数量较多(见图3-1-31)。

图3-1-31 全国城市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记录数量分布TOP10

(五)全国城市广泛开展诚信文化建设,诚信文化氛围渐浓
1. 全国城市多形式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与教育

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共287个城市开展了诚信文化宣传与教育活动,其中,潍坊市、兰州市、南京市、合肥市、三门峡市、宣城市、天津市、淄博市、福州市、无锡市公开的诚信文化宣传与教育相关信用事件量较多(见图3-1-32)。此外,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共184个城市归集共享了“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其中,绵阳市、威海市、台州市等城市的案例数量较多,分别为760个、289个、284个(见图3-1-33)。

图3-1-32 全国城市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与教育活动相关信用事件量TOP10

图3-1-33 全国城市“诚信建设万里行”案例数量TOP10

具体来看,全国城市积极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与教育活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政府部门、银行等组织开展“诚信兴商”主题宣传活动,向商家、消费者等群体宣传国家、省及市有关商务信用建设的政策要求及商务信用知识和理念;另一方面,一些城市积极开展诚信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宣传道德诚信有关知识,积极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诚信、重信用,构建诚信舆论氛围。

2. 全国城市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开展信用承诺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共204个城市通过互联网公布了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书,其中,芜湖市、合肥市、赣州市等城市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数量占工商企业总数的比值较高,分别为101.2%、64.7%、56.6%(见图3-1-34)。

图3-1-34 全国城市市场主体信用承诺数量占比TOP10

(六)全国城市重视信用服务和信用创新,信用建设经验不断丰富
1. 172个城市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共172个城市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以满足信用服务市场需求。其中,北京市、南京市、合肥市等城市的信用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分别为241家、171家、159家(见图3-1-35)。信用机构主要从事信用评估咨询、信用评级、信用调查、信用管理咨询、信用培训及资格认证、信用征信、企业信用征集与评定等信用服务。

图3-1-35 全国城市信用服务机构数量TOP10

2. 84个城市政府应用了第三方信用产品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共84个城市政府应用了第三方信用机构提供的信用产品。其中,北京市、成都市、昆明市等城市使用的信用产品数量较多(见图3-1-36)。信用产品类型主要涉及信用报告、信用记录、信用数据分析评价系统等。信用产品主要应用于行政管理、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企业征信管理、商务合作、金融服务等领域。

图3-1-36 全国城市使用第三方信用产品数量TOP10

3. 143个城市积极探索信用创新路径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共143个城市开展了信用创新。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等一些城市针对不同领域开展了信用创新,通过信用手段完善各领域信用服务。北京市在商务中心区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将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嵌入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实时防范金融风险。上海市率先推出“上海青年守信安居计划”,破解青年民生问题,优化引才育才综合环境。南京市推出“我的南京·我的信用”APP,面向全体诚信市民提供“南京e贷”信用贷款服务,并主动向市民推送个人信用信息,引导市民关注和维护、珍爱自身信用。宁波市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在事中事后管理方面,推行“实名办税制+分类分级+信用积分+风险管理”的闭环管理,以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完善征管制度体系,建立风险评估和纳税信用评价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