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

(1)生产效率低下。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投入的现象,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劳动力以及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与规模扩张来实现。据统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GDP增长了34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同样,投资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投资效率逐年降低,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前3年,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5亿元。我国经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低效率生产特征十分明显。

(2)经济结构不协调。我国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效益的提升。从农业来看,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现代化程度与机械化程度较低,造成了大量劳动力的隐性失业,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提升缓慢,城乡经济二元结构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工业来看,虽然我国工业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劳动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与低附加值的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端制造业水平不高,许多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据统计,2010年及以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光纤设备、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石油化工制造设备、数控机床、医疗设备的95%都依赖进口。从服务业务来看,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2.2%,不仅低于全世界64%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45%的平均水平,服务业的低水平发展也影响了其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益。

(3)重外需而轻内需。改革开放的实施是我国经济增长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坚持对外开放使我国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增长。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由于出口壁垒和关税的降低,我国出口出现“井喷”式增长,“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一般认为,当一国出口对GDP的贡献高于20%时,就成为出口导向型发展方式;反之,称为内需拉动型发展方式。2008年,我国出口占GDP比重达到35%,已经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发展,这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的潜在经济风险。首先,在国际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容易引发消费价格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此外,我国长期处在低端经济繁荣的状况中,自主创新动力降低,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与生产力质量的提升。其次,当国际市场需求极度萎缩、无法支持出口继续增加时,我国企业不得不收缩生产甚至倒闭,使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就业和生产过剩的压力很大。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口由2008年一季度21.4%的高增长变为-19.8%的负增长,GDP增长速度下滑到6.1%,导致6万多家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失业率快速上升。这表明,如果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由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带来的风险就会很高。全球金融危机就像是一面放大镜,将“重国外需求、轻国内需求”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