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本核算的要求
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各个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项工作。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成本核算资料是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重要依据。工业企业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反映和监督各项费用支出,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费用;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分析和考核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科学地进行成本的预测和决策;通过成本核算,可以为企业产品的定价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提供数据;通过成本核算,可以为企业计算利润,进行利润分配提供数据。由此可见,加强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增加利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成本核算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企业应该遵循相关要求。
一、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线
为了正确地核算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正确地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必须严格划清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一)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支出。支出是指企业的一切开支及耗费。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支出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资本性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是指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相关的支出,如企业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等。
收益性支出(Revenue Expenditure)是指支出的效益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相关的支出,如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原材料消耗、职工工资和福利费、制造费用以及期间费用的支出等。
营业外支出(Non-operating Expenditure)是指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支出,如罚款支出、捐赠支出等。
利润分配性支出(Profit Distribution)是指利润分配环节发生的支出,如所得税费用支出、股利分配支出等。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必须划清应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其一般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用于产品生产的生产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用于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费用、用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财务费用和用于产品销售的销售费用同属于期间费用,不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利润中扣除。
(2)与生产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支出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应计入当期损益。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支出不应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应先将其资本化,然后分期转移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
(3)利润分配中发生的分配性支出已退出了企业资金的循环过程,也不应计入产品成本。
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如果把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支出计入了产品成本,会造成成本的虚增、利润的减少,进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如果把属于产品成本的支出不计入产品成本,则会造成少计成本、虚增利润、超额分配,不利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影响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无论是多计成本还是少计成本,都会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企业必须正确划分计入产品成本与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二)正确划分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要按月份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会计年终决算。为此,成本核算必须划清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本月发生的成本、费用,应在本月内入账,不得延至下月入账,企业不应在月末提前结账,变相地把本月成本、费用的一部分作为下月成本、费用处理。企业应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正确核算预付费用和预计费用,对于本月支出,但属于以后各月受益的成本、费用,应作预付费用处理(受益期超过一年的预付费用,记作长期待摊费用),分期计入以后各月的成本、费用;对于本月虽未支付,但本月已经受益的成本、费用,应作预计费用处理,预先计入本月的成本、费用,到实际支付时予以冲销。企业要防止利用费用预付和预计的办法人为调节各月的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任意调剂各期(月、年)损益。
(三)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为了满足企业成本考核和成本管理要求,为企业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应该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因此,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还应该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费用划分。属于某种产品单独发生,能够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应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属于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费用,不能够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时,企业应该特别注意划清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征税产品与减免税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企业要防止在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任意调节生产成本,以盈补亏、掩盖超支、弄虚作假、粉饰业绩。
(四)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某种产品已全部完工,那么已归属到这种产品中的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某种产品月末没有完工产品,这种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成本。但是,当产品生产周期与会计核算期不一致时,往往出现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已经完工,另一部分尚未完工,这时应当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把这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企业要防止通过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升降来人为调节完工产品成本的错误做法。
二、完善成本责任制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考核各责任单位的成本水平,必须完善成本责任制,以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完善企业单位成本责任制,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制度
责任成本是指各责任单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的成本。企业在进行成本计算时,计算出产品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产品成本不能反映每一责任单位的工作业绩,不便于将每一责任单位成本与其应承担的责任、利润相联系。因此,在进行成本计算时,企业应创造条件,计算出每个责任单位的责任成本,便于进行考核和分析。
(二)建立健全内部成本管理体系
内部成本管理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职工。该系统的完善程度、运行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成本责任制的推行。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运行自如、合理的内部成本管理体系,使之逐步完善。
(三)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不仅要计算成本,并对成本指标进行分析,还要进行考核。企业应考核每一种产品成本的升降情况以及各责任单位的情况。对成本进行考核,就应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如成本指标的制定、各项定额和消耗量的制定等。企业应建立一套成本考核的收集、整理、对比、计算等方法和程序,使成本考核形成制度,促进成本指标不断降低。
(四)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奖惩制度
在计算出产品成本及责任成本之后,企业应对各责任单位的可控制成本进行分析,实行规范、严格的奖惩制度,以鼓励先进、督促落后,调动各部门及人员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应同时考虑企业生产类型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两个方面。同一个企业可以采用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即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使用或多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使用。成本计算方法一经选定,一般就不应经常变动。这部分内容将在后续的章节中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