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以凤凰涅槃、壮士断腕的气魄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
——兼谈《转型实操》出版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使得国内改革稳定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唯有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地深入推动改革,才能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与风险挑战。
在此背景下,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是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关键一环。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位于三大攻坚战首位,其重点就是防控金融风险,尤其是要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饱受诟病的地方政府债务正处于重点领域的“中心”位置。
现实地看,仅就政府投融资平台以及与之相关的地方政府债务而言,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存在和发展就具有历史必然性,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有效地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难题。但是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角色与功能随之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关的地方政府债务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风险点。就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债普遍存在界定不清、规模不明、风险确定的情况,甚至很多地方对究竟存在多大规模的债务都认识不清,还有一些地方将债务等同于投资,即将风险较大且大概率将转变为债务的项目认定为投资而非债务。在此情况下,各地政府投融资平台不断发展,很多隐形债务不断累积,金融风险也就随之提高。正因如此,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备受业内人士关注,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
时移世易,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不但是其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也是牢牢抓住重点领域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的“必然之举”。这一大类平台公司的顺利转型,所涉及的已经不仅仅是公司或是地方国企的转型发展,而且事关能否达到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全局。所以必须从这个高度,认真审视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转型问题。
另一方面,更好地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实现成功转型,也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投融资平台属于国有企业,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也是硬骨头。由于承担特殊的功能使命,多年来,诸多平台公司都没有进入完全竞争的市场领域。当前,应当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经受市场竞争的风雨历练。这过程虽然十分艰难,但却会积累格外宝贵的改革经验,对整体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前,经济发展、国家政策、法治建设、社会转型、价值目标融合等,已经为我国确立竞争政策在经济政策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打下了基础。同时,“竞争中立”取向在国际经贸治理领域兴起,国际竞争规则亦要求企业适应这种新环境。成为平等接受竞争政策规制的市场主体,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将更有利于国有企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整体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看,转型发展、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必选”项,避不掉也绕不开。唯有迎难而上,将这块硬骨头结结实实地啃下来,才能促使平台类公司打开发展的新空间,同时也解决了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取得经验和教训,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路径。
从宏观层面上看,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进程中可以管中窥豹,更好地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防范金融风险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落地生根,更好地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必须指出的是,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的探索与实践,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中妥善推进,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的指引。特别是在平台公司转型的具体实践中,更是须臾不可离开法律法规划出的“行进线”和“方向标”。当前,社会已经对控制地方负债风险、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共识,但是在实践中如何找到实现目标的方向路径,如何妥善化解平台公司转型发展中遭遇的资金问题、人员问题、经营问题等诸多困难,成为各地各部门必须正视的挑战。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和底线内,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和法律保障,助推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亦给专业人士更好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有益指导。
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实操》一书承担起了这一重要任务。本书作者深入调研平台公司运营状况,并结合转型成功的实战案例,以多年来为各级政府及平台公司提供法律服务的实战经验,倾力打造了“第一本”平台公司转型实务工具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领域在国内的空白。
此举值得赞赏,也必将令众多在转型进程中的平台公司受益匪浅。
全国城投公司协作联络会暨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