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程整体化管理与实践](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51/29976251/b_29976251.jpg)
1.2 石化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演化
1.2.1 国际项目管理方法的演化
1.2.1.1 国际项目管理方法的演化历程
工程管理是一门兴起于工业文明的年轻学科,尽管工程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5]。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军事等对各种工程产生了需求,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又能满足这些工程的要求,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工程项目。历史上的工程项目主要是建筑工程项目。现存的许多古代建筑,如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等,规模宏大、工艺精湛,至今还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如此高水平的工程项目,必然有相当高的项目管理水平相匹配。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严格地说,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现代项目管理是在20 世纪40 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初始阶段
20 世纪40 年代的“曼哈顿计划”、50 年代后期的关键路线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以及60 年代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以及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统筹法”的推广应用,标志着一套科学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已初步形成。
(2)标准化和规范化阶段
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创建于1965 年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创建于1969 年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是项目管理的两大研究组织体系。1983 年,在PMI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项目管理被划分为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六个知识领域。这些领域成为PMI的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基础内容,逐步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1987年,PMI出版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标志着项目管理进入了标准化和规范化阶段。
(3)现代化阶段
20 世纪70~80 年代,项目管理迅速传遍世界各国。美国从最初的军事项目和宇航项目管理,很快扩展到各种类型的民用项目管理[6]。项目管理除了策划、执行和控制外,对采购、合同、进度、费用、质量、风险等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加之2000 年PMI 修订的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标志着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初步形成,并随之出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
(4)项目管理的新发展
21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变革中生存和发展[6]。在这个阶段,项目管理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项目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分别于2004、2008、2012和2017年进行了四次修订,使该体系更加成熟和完整。IPMA于2005年发布了第三版《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ICB),制定了项目管理能力基准,共包括3个类别46个项目管理能力要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制定了ISO 10006标准《质量管理体系:项目质量管理指南》。
1.2.1.2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现代项目管理吸收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一系列最新成果,其具体表现包括以下三点。
(1)现代管理理论的应用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行为科学等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构成了现代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可以说,项目管理方法实质上就是这些理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综合运用。
(2)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结构化分解、赢得值原理、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线性规划、排队论等现代管理方法广泛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项目管理问题。
(3)现代管理手段的应用
最显著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图文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使用,特别是各种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对大量的项目信息、数据进行动态管理,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1.2.2 我国项目管理方法的演化
我国工程管理在逐步积累、提炼和发展中,从经验走向科学,从传统走向现代[7]。在我国发展历史上,建设了长城、故宫、都江堰水利工程等许多大型、复杂的工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设了很多标志性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型工程项目,如“两弹一星”工程、三峡水利工程、青藏铁路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等,同时也建设了一大批大型石化工程项目,如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等。随着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国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得到不断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计划经济时期,工程项目通常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从“建设单位自营制”,到以建设单位为主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三方协作制”,再发展到“工程指挥部”的组织形式。同时,我国学习国外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华罗庚倡导的“统筹法”管理技术和钱学森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但总体上项目管理比较粗放,管理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项目管理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量引进国外成套技术和设备,国外工程承包商进入我国建设市场,相继带来了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方式,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从德国、日本、美国引入我国,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开始推行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近40年来,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学习试点、建制推广、规范发展三个阶段,项目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1)学习试点阶段(1982~1991年)
1982年,日本大成建设公司承包了鲁布革水电引水隧道工程,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工程施工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引起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建设部等五部委确定了18家试点施工企业共66个工程项目开展“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试点[8]。
1987年4月,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国家物资局发出了《关于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建设总承包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原北京石化工程公司)等12家设计单位被列为总承包试点单位,按照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开展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和竣工投产全过程的总承包或部分承包。
1988年,我国推行了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成立一批专业化的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协助业主组织项目实施,并对项目进行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费用控制和合同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确立了业主、承包商和工程监理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建设项目组织格局,促进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2)建制推广阶段(1992~1999年)
1992年11月,建设部颁发了《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资格管理有关规定》,先后有560家设计单位领取了甲级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2000余家设计单位领取了乙级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8]。
1994年8月,建设部在全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会议及第四次工程项目管理研讨会上正式提出将“项目法施工”改为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项目管理”,并对企业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做了系统、科学、全面的总结和论述。
1997年,建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行项目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及运作方式。同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提倡对建筑工程进行工程项目总承包,确立了工程项目总承包的法律地位。
1999年8月,建设部颁发了《大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大型设计单位要按照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目标,按国际通行模式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完善企业组织机构,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实现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现代化。
(3)规范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以来,建设部相继颁布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标志着中国工程项目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2002年,中国项目管理协会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项目管理国际会议,出版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纲要》,促进了我国项目管理的标准化。2003年和2004年建设部相继颁布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为我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市场准入条件,促进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
2005年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又颁布《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工程咨询服务体系,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资质的企业,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项目管理业务,提高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
2016年,住建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工程总承包的条件、要求和政策措施,鼓励政府投资项目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制定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和合同范本,大力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1.2.3 我国石化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演化
1.2.3.1 我国石化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演化历程
石化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1)引进学习与试点阶段(1982~1991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化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引进了一批现代化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很多国际大型工程公司进入中国开展石化工程设计和工程承包,带来了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这个阶段,项目实施方式通常是“指挥部+国外EP承包商+国内设计院+国内供货商+施工单位”。国务院领导在1982年提出学习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后,石化行业开始实行“项目法”管理。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化工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先后分批派出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到国际一流工程公司学习锻炼,培养了一批熟悉现代项目管理理念、掌握先进项目管理方法的项目管理人员,为石化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4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试点建设工程总承包,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先后开展了燕山6万吨/年苯乙烯、5万吨/年聚苯乙烯等项目的工程总承包,成为我国首批推行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之一。
(2)建制推广阶段(1992~1999年)
为了推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石化行业逐步推行了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工程承包制、招标投标制,大力推进工厂设计模式改革[9]。在试点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扩大并完善了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承包的六套聚丙烯、天津芳烃等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引起较大反响。
为了保证石油化工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组织编制了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标准规范,对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3)创新发展阶段(2000~2005年)
2000年以后,我国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管理基本与国际接轨,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上海赛科(SECCO)乙烯工程项目结合自身特点,实行了自主创新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IPMT)管理模式,既发挥了我国石化企业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和人才优势,又发挥了国际工程公司先进管理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南海石化项目和扬-巴乙烯项目实行了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承包商(PMC)管理模式,开辟了我国大型石化工程项目实行PMC模式的先河[9]。在工程项目实施方式上全面推广工程总承包,设备材料实行总部集中采购和框架协议采购,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显著提高。
(4)整体化管理阶段(2006年至今)
从海南800万吨/年炼油工程开始,我国开始规划建设千万吨级现代化炼厂和百万吨级乙烯厂,石化工程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十几年来,我国相继建成了十几个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工程,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炼化一体化基地,如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建设的青岛1000万吨/年炼油、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天津100万吨/年乙烯、普光天然气净化厂等大型项目。在这些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广泛使用了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并探索使用了“集约化、协同化、集成化、过程化、数字化”五位一体的整体化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发展,我国石化行业工程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一流工程公司论伯仲、比高低。经过激烈的国际竞争,在中东、东南亚、非洲、北美洲等地区成功执行了一大批国际石化工程项目,打造了炼化工程技术和装备新的国家名片。
1.2.3.2 我国石化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
石化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必要的建设程序。按照我国现行规定,一般大中型及限额以上石化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是:
①根据行业和地区发展规划,结合企业发展需要,提出项目建议书。
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详细技术经济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
③根据咨询评估情况,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
④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确定工艺技术,编制总体设计(三套装置以上)、基础工程设计(初步设计)文件。
⑤基础工程设计(初步设计)经审查、批准后,开展详细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进行设备材料采购,并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⑥组织施工,并根据施工进度,做好投运前的准备工作。
⑦按工程设计的各项内容完成工程施工,经投料试车验收合格后正式投产交付使用。
⑧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营一段时间(一般为1年)后,正式办理竣工验收,并进行项目后评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