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收押匪徒
眼前这孩子看上去十岁左右,长得虎头虎脑,双眼中透着灵动,是块习武的好料子,只可惜从小生长在土匪窝子里。
古人成熟的早,十三四就结婚的不在少数,十岁的孩子,如果没有什么大际遇,三观差不多就定型了。
自从穿越过来之后方文曜双眼所见皆是武者恃强凌弱,所谓的绿林好汉也全都是些打家劫舍,杀人不眨眼的匪徒。
反而在小说里被黑的一无是处的朝廷,倒是真真正正的在维护秩序,保家卫国。
方文曜才知道金古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侠之大者终究是浪漫主义,现实里哪有那么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
这个世界的武功就好比他前世的枪械,侠以武犯禁,君不见枪械泛滥的鹰酱帝国有多乱。
若是方文曜将武功传授给这个小男孩,谁敢保证他将来会不会成为又一个土匪头子。
男孩儿瞪大了双眼,他没想到方文曜竟然会拒绝。你不是大侠吗,我爹要进大牢了,我娘也死了,我这么可怜的孩子,你难道不该收留我吗?
“方大侠,我现在没有娘了,求求您收留我吧。”
方文曜摇了摇头:“等到了河中府临山城,我会吩咐哪里的知州给你们安排一个营生。”
话毕,他不再理会这个小男孩,找了一处空地开始打坐调息。
男孩儿去求师,被拒绝的那一幕其他的孩子都看的清楚。当男孩回到休息的地方时,一个身高比其他孩子高出一头,腰间插着一把匕首,约有十三四岁的男孩儿挡在他的面前
“高明,你这个叛徒,我们不欢迎你。”
黑风寨有三个头领,孩子们也有一个小头领,挡在高明面前的便是黑风寨熊大当家的儿子熊达。方文曜算是他的杀父仇人,所以高明的行为对于熊达来说就相当于背叛。
自家老大带头,其他小弟们自然不能落后,纷纷对着高明破口大骂,各种羞辱性词汇扑面而来。
熊达走到高明面前,伸出双手对着高明的胸口重重一推。高明哪里受得住比他年长的熊达这一推,一股大力直接将他推倒在地。
高明虽然比常人要成熟些,也依旧是个孩子,往日的小伙伴儿现在对他如同对待仇人一般,再加上母亲的离去。
这个男孩儿终于是受不了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哼!废物。”
“我们走,以后都不要再和这个废物说话了。”
熊达一挥手,带着小伙伴们远离了高明。
高明紧紧的握着小拳头:“熊达你个狗娘养的,小爷早晚有一天让你跪着从小爷裆下钻过去……”
“还有方文曜,你不收我当徒弟,早晚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
高明一边坐在地上哭,一边在心里咒骂着。
……
两日后,众人终于从黑山中走了出来。
王老大来到方文曜身边小心翼翼的说道:“方大侠,让我们休息一会儿吧。”
“哼!不许休息,所有人加快脚步,必须在两天之内赶到临山城。”
看到方文曜阴沉的脸,王老大讪讪的笑了笑,一瘸一拐的走回了队伍里。
方文曜此刻心情很不好,即使他每天都亲自确认匪徒的人数,但还是让他们在跑了不少。
山林情况复杂,加上匪徒众多,方文曜一个人根本看不过来。方文曜很生气,这些人是不把他的话当回事儿。
于是他就从匪徒中挑了几个罪孽深重的,当场捶死。另外又将看守不利的王老大和乌老大暴揍了一顿,多亏了两人内力深厚,不然现在能不能走路还是另一回事儿。
出了山林之后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视野开阔,若是哪个不长记性的敢在这里逃跑,方文曜绝对可以追上去打爆对方的狗头。
行进了一日,迎面碰上一支军旅。一杆大旗迎风招展,上面绣着一个红色的张字。
对方也发现了方文曜的队伍,一名斥候纵马前来,毫不客气的命令道:“前面的队伍速速将道路让开,不要挡了朝廷的军队。”
对方是朝廷的军队,纵使方文曜有着世子的身份也不能阻碍军队办事。方文曜先让匪徒们把路让开,随后来到斥候面前,拿出龙门镖局的令牌。
“在下龙门镖局镖师方文曜。”
“可否向贵军借一人一马,前去通知临山城的知州。”
“就说黑风寨群匪已被方文曜一网打尽,希望知州能派兵前来押送。”
那斥候接过令牌,诧异的看了方文曜一眼,随后回到军队中禀报去了。
不多时,一位身着锁子甲,头戴虎头盔的将军从军阵中走出。
“吾乃临山城守将张远,见过方少王爷。”
方文曜拱手一礼:“麻烦张将军了。”
张远笑道:“少王爷不必客气,清剿匪徒本就是在下的职责。”
“用不着再回去报信了,在下这次就是要带兵去清剿黑风寨的匪徒。”
方文曜伸手一指:“真是太巧了,黑风寨匪首已经授首,余匪也都被本世子活捉。”
“张将军请看,这些便是黑风寨的匪徒。”
张远顺着方文曜所指的方向看去,嚯,这黑压压的一片,连人带马怕不是有两千多?而这还是在逃跑了数百个匪徒之后剩下的人数。
张远轻抚着胡须,说道:“据我所知黑风寨可没有这么多人吧?”
“我其实也是怕你们不相信,所以才没有主动提,毕竟耳闻不如目见。”
方文曜解释道:“其实这几年还包括了王家寨和乌龙洞的悍匪,当时……”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方文曜将当时的情况给张远简述了一遍。
张远听完,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敬佩之意。临山城毗邻黑山,张远深知黑风寨有多难缠。
这黑风寨的匪徒之所以猖狂多年,一是因为黑风寨位于山林之中,易守难攻;二是因为黑风寨藏匿了大量犯事儿的武者,更有三位一流武者做头领。
如果不是并肩王府的风花雪月提出要求,还有世子深陷匪穴(临山知州自以为),知州才不会派他前来剿匪。
张远恭维道:“江湖上都传少王爷是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儿,如今一见,方才知道传言不可信。”
“先后击杀了黑风寨三位当家,一人生擒三伙悍匪。”
“您可真是不飞则已,一鸣惊人啊。”
“我张远生平最敬佩您这样武艺高强,胆量过人的英雄了。”
一顿马屁拍的方文曜身心舒畅,方文曜摆手道:“张将军当一个武将实在是可惜了。”
“等回到了王府,我定然会向父王举荐你的。”
张远喜出望外,连声道谢:“多谢少王爷,多谢少王爷。”
方文曜道:“好了,当务之急是将这群匪徒押送大牢。”
有了军队帮忙押送,匪徒再也没有了逃跑的机会,方文曜这些日子神经一直紧绷着,虽然匪徒们打不过他,但是他总归需要防备这些匪徒偷袭,现在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五日后。
在知府和张将军的热情挽留下,方文曜离开了临山城,临别前,方文曜再次嘱咐知府,要求他善待那些妇女和孩子,知府满口答应。
年关将至,方文曜挑了三匹快马,日夜兼程向着中都皇城赶去。
路经洛州城,吃了好几天冷干粮的方文曜决定去城里的酒楼改善改善伙食。
向路人打听了一下,得知这洛州城最名贵的酒楼名为玉食阁。
顺着路人所指的方向,方文曜来到玉食阁大门前,这酒楼果然如同那人所说,人流涌动,热闹非凡。
方文曜进入这酒楼之后,发现一楼竟然已经坐满。在店小二的指引下,他掏了五两银子购买了一个二楼的贵宾席。
相比起一楼的嘈杂和异味儿,这二楼布置明显更为精致,桌与桌之间有着屏风相隔,每个隔间摆放有盆景,桌旁有熏香点燃,更有一位侍女在旁边等待传唤。
方文曜心中赞叹,这玉食阁不愧是洛州城最好的酒楼,就这经营模式,有现饭店的几分模样了。
不过这玉食阁服务虽好,价格也是极为昂贵的,一顿饭就花了方文曜一千两银子,要知道平民百姓都是以铜板做为日常货币的,一千个铜板大概与一两银子等价,这一顿饭足足抵得上普通农户一辈子的收入。
方文曜一边吃着,嘴里一边点评着:“这个清蒸鲈鱼有点淡,鱼肉没有入味儿。”
“这个卤牛肉炖的不够,肉质不够酥烂。”
“……”
听着方文曜如此评论,旁边的侍女脸上露出一丝鄙夷,你一个粗汉子懂什么厨道?我们玉食阁的大厨可是从并肩王府请来的,那可是给并肩王都做过饭的大师,你能吃到与并肩王相同的食物已经是三生有幸了,竟然还在这品头论足。
不过侍女虽然心中嫌弃,却也不敢说出声的,毕竟对方也是随手就掏出一锭金子的大爷,她得罪不起。
方文曜埋头吃饭,没有注意到侍女的表情。正吃着,只听到楼下传来一声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