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整体观
整体观,是指从整体出发,把握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复杂联系规律的认识论原理,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思想。这种整体思想表现在人和自然是整体,人体的内部又是整体。简单地讲,整体观,即认为人和自然是统一的,人体内部是统一而密不可分的。
一、重视整体观源与流
关于中国古代整体观的形成,可以说,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整体观念的雏形。
先秦有关整体观念学说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第一种是道德学说。“道德”的原意,“道”指天地宇宙间运动的一种总规律和物质的来源,物质的本源,都概括称之为“道”;“德”,有利于道谓之德,也就是说,你能够对道有所认识,对道能够顺应,且能够利用这种规律,顺应这种自然规律,那也就是有“德”。这是最早的“道德”的含义。随着文字的发展演变,“道德”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道德”成为精神领域的概念。老子《道德经》里边谈到很多道和徳,谈有德之人,不是精神领域的概念,而是对自然规律把握的概念,“道”是个总规律,“徳”是指认识、把握、顺应这种规律。能够认识、把握、顺应这种规律的那种人称为“有德之人”,所以《黄帝内经》当时也用了一些“道”和“德”的概念,道德学说在老子《道德经》时比较成熟。先秦时代,包括老子《道德经》里面的很多道和德,实际上内含有整体思想,即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第二种是天人学说,是道德学说的进一步,落实到人和天地相应,这在《黄帝内经》里面,内容就很丰富了。因为医学,具体来说是研究生命的,研究人的,所以落实到天人相应,这个人是一个整体。整体观认为自然界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都存在着普遍性联系,有这种联系,才造成世界整体性。
二、诠释整体观内涵
1.自然界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存在着普遍性联系,这种联系造成了世界的整体性。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2.事物在复杂联系中形成系统和层次,从而变得有序。由此造成了包括生命在内的世界复杂而有序的整体状态。对于中医学来讲,这种有序反映在它的层次和系统。唯物论中有气、精、神三个层次,除了以精气神层次演变之外,还有五行相互关系的系统性,阴阳两大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所以中医学的整体观有多个层次。
3.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整体是决定局部的,而局部又反映整体,这个思想在古代很早就有,中医的脉象、舌象,运用的都是局部是整体的缩影。其实,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里面含有全息思想。关于全息思想,物理学上的全息摄影足可以说明(图1-5)。

此图是一种比喻,表现了物理学上的全息摄影的内涵:照片的任何一个局部取出来放大,又会恢复照片的原样。它的本质,就是局部是整体的缩影。
很多中医临床的现象,特别是诊察的现象,都可以从这方面解释。比如说中医学的手诊、头诊、鼻诊及耳诊,都是局部是整体缩影的现象。确切地说,中医的整体观用两句话概括就是整体决定局部,局部反映整体。整体与局部的辩证观,被越来越多现代科学的研究所证实。如果能尽早把局部是整体缩影这种思想,从理论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在中医基础上建立起来,那发现医学的生物全息现象将会上升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