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理学检查
308.为什么要做尿常规检查
答: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分析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通过排泄尿液,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异物、毒物等,同时调节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因此,尿液一般检验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有临床意义,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监护安全用药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尿液一般检验的主要目的有:
(1)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结核、肿瘤、肾脏移植的排斥反应以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治疗后好转。因此,尿液一般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首选项目。
(2)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尿液来自血液,凡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均可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如糖尿病时进行尿糖检查,黄疸时的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的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时的尿液本周蛋白检查等,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3)安全用药的监护:
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等,可引起肾脏的损害,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
309.为什么孕妇产前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
答:尿液是机体体液的重要组成之一,其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泌尿、血液、内分泌、循环、代谢系统的生理或病理改变,是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尿常规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信息。妊娠期间母体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生理系统发生显著变化,致使许多生物学参数处于非孕时生理标准范围之外。例如:肾功能改变有利于妊娠期因代谢旺盛而增加的代谢产物排出。鉴于孕妇怀孕期间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在整个孕期进行尿常规检测,有助于监测孕妇罹患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的危险。另外,尿液蛋白质检查,可反映孕期蛋白尿情况,因蛋白尿是预测潜在先兆子痫的征兆指标之一。同时,妊娠期间血糖易升高,尿常规检查可监测孕妇尿糖的情况,间接反应妊娠期血糖的水平。所以,孕妇产检时,需要做尿常规检查,以反映妊娠期间的身体状况。
310.为什么要检查尿量
答:尿量是指24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正常成年人24小时尿量为1~2L,即1ml/(h·kg);儿童尿量按体重计算,约为成年人的3~4倍。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脏生成尿液的能力和肾脏稀释与浓缩的功能。尿量的变化还受内分泌功能、精神因素、年龄、环境(湿度和温度等)、活动量、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健康人,24小时尿量的变化也较大。可使用量筒等刻度容器直接测定尿量,测量方法可有以下三种:①直接法:将每次排出的全部尿液采集于一个容器内,然后再测定尿液总量;②累积法:分别测定每次排出的尿液体积,最后计算排出的尿液总量;③计时法:测定每小时排出的尿量或特定时间段内排出的尿量。
直接法准确性较好,但需要加防腐剂。累积法需要多次测定,误差大,易漏测,可影响结果准确性。计时法常用于危重患者排尿量的监测。
311.为什么正常人也会出现多尿或少尿
答:尿量多少受肾小球滤过率,肾近端小管重吸收以及肾远端小管的浓缩与稀释功能影响。多尿是指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L,儿童24小时尿量超过3L。正常人尿量增多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①饮水过多或食用含水分高的食物,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约2L的水分,如果摄入过多含水分过高的食物,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定,在不出汗的情况下,就必须通过肾脏排出多余水分;②服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咖啡,薏米等;③使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噻嗪类、脱水剂等;④静脉输注液体过多,如输注生理盐水、糖盐水或其他液体等;⑤精神紧张、癔病等。
生理性多尿是可逆的,消除影响因素后可恢复正常,不具有临床意义。
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0.4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儿童<0.8ml/kg);12小时无尿或尿量<100ml/24h为无尿。无尿发展至排不出尿液称为尿闭。生理性少尿多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在尚未出现脱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首先出现尿量的减少。当机体摄入水缺乏或者出汗时,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维持血容量,肾脏减少水的排泄,水的重吸收增多,外在表现为尿量减少,消除影响因素后可恢复正常,是可逆的,不具有临床意义。
312.为什么多尿可提示疾病
答:多尿是指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L,儿童24小时尿量超过3L。正常人因外源性、生理性、食源性或药物等因素可出现生理性多尿。某些疾病可引起病理性多尿:
(1)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引起的多尿,主要机制是由于渗透性利尿所致,患者尿比重、尿渗透压均增高。
(2)内分泌疾病:
如尿崩症,指抗利尿激素严重分泌不足或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或灵敏度减低(肾源性尿崩症),患者24h尿量可多达5~15L。多尿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3)肾脏性疾病:
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小管酸中毒Ⅰ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失钾性肾病等。肾小管破坏致肾浓缩功能逐渐减退引起多尿。肾性多尿常见昼夜尿量的比例失常、夜尿量增多等特点,即昼夜间尿量比<2∶1。
313.为什么少尿可提示疾病
答:少尿是指每小时尿量持续<17ml(儿童<0.8ml/kg)或尿量<400ml/24h。正常人因运动、太阳暴晒、高温作业等出汗过多或在干旱环境中脱水、或长期不饮水等情况下,可出现生理性少尿。某些疾病可引起病理性少尿:
(1)肾前性:
①有效血容量减少: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重度失水、大出血、肾病综合征和肝肾综合征,大量水分渗入组织间隙和浆膜腔,血容量减少,肾血流减少。②心脏排血功能下降: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功能不全,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肺复苏后体循环功能不稳定,血压下降致肾血流减少。③肾血管病变:肾血管狭窄或炎症,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长期卧床不起所致的肾动脉栓塞血栓形成;高血压危象,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引起肾动脉持续痉挛,肾缺血导致急性肾衰。
(2)肾性:
①肾小球病变:重症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和慢性肾炎因严重感染,血压持续增高或肾毒性药物作用引起肾功能急剧恶化;②肾小管病变:急性间质性肾炎包括药物性和感染性间质性肾炎,生物毒或重金属及化学毒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严重的肾盂肾炎并发肾乳头坏死。
(3)肾后性: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机械性尿路梗阻:如结石、血凝块、坏死组织阻塞输尿管、膀胱进出口或后尿道;②尿路的外压:如肿瘤、腹膜后淋巴癌、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前列腺肥大;③其他:输尿管手术后,结核或溃疡愈合后瘢痕挛缩,肾严重下垂或游走肾所致的肾扭转,神经源性膀胱等。
314.为什么要检查尿颜色和透明度
答:尿颜色和透明度检查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尿液颜色主要来源于尿色素、尿胆原、尿胆素及尿卟啉,并且随尿量的多少、饮食、药物及病变而变化,正常尿液的颜色由淡黄色到深黄色。尿液颜色的深浅一般与尿比重平行,与单位时间的尿量呈反比,尿量少,颜色深,比重高。尿液颜色随生理变化而改变,颜色受摄入水量、食物、药物及尿色素等影响。例如:摄入水量多、寒冷时,尿量多则颜色淡;运动、出汗时,尿量少则颜色深。食用大量胡萝卜、木瓜等可使尿液呈深黄色,食用芦荟可使尿液呈红色,不同药物对尿液的颜色也有很大影响。尿液透明度一般以浑浊度表示,可分为清晰透明、轻微混浊(雾状)、浑浊(云雾状)、明显浑浊4个等级。正常尿液应为清晰透明,但可因含有少量上皮细胞、核蛋白和黏蛋白等物质,放置后出现微量絮状沉淀,也可因某些盐类结晶、尿液酸碱度、温度改变而出现浑浊。某些疾病可使尿液出现红色、深黄色、白色、黑褐色、蓝色和淡绿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浑浊。
315.为什么要规范尿颜色和透明度检查过程
答:实验室一般通过肉眼或尿液分析仪判断尿液颜色和透明度,而尿液颜色和透明度受尿液分析仪设计标准或检验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尿液颜色和透明度的判断很难统一,临床应用中仅作参考。为了保证尿颜色和透明度检查结果的质量,必须规范尿颜色和透明度检查过程:
(1)标本新鲜:
新鲜尿液标本有助于准确判断尿液颜色和透明度。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盐类结晶析出、尿素分解产氨、细菌繁殖、尿胆原和尿胆红素的转化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判断。
(2)防止污染:
采用无色、洁净且无化学物质污染的容器采集尿液标本,最好使用一次性尿杯。采集标本前3天禁服溴化物、碘化物等影响尿液颜色的药物,以防止出现假阳性。
(3)标准统一:
统一尿液分析仪、干化学试带或检验人员判断尿液颜色和透明度的标准。
316.为什么尿液会呈红色
答:尿液呈红色是机体常见的病理性改变,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血尿:
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1000ml尿液内含有血液达到或超过1ml,且尿液外观呈淡红色,称为肉眼血尿。由于含血量不同,尿液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在排除女性月经血污染之外,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炎症、损伤、结石、出血或肿瘤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其他如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某些健康人剧烈运动后的一过性血尿等。
(2)血红蛋白尿:
正常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低于50mg/L,与触珠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因后者相对分子量较大,不能从肾脏排出,被肝细胞摄取后,经转化变成结合胆红素从胆管或肾脏排出体外。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血红蛋白增加超过触珠蛋白结合能力,并超过肾阈值(约为1.3g/L)时,这种游离的血红蛋白因分子量较小,可通过肾小球滤出形成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暗红色、棕红色甚至酱油色。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及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PCH)、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尿液隐血试验呈阳性。
(3)肌红蛋白尿:
尿液呈粉红色或暗红色,常见于肌肉组织广泛损伤、变性,如挤压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创伤等。健康人剧烈运动后,也可偶见肌红蛋白尿。
(4)卟啉尿:
尿液呈红葡萄酒色,常见于先天性卟啉代谢异常等。
317.为什么尿液会呈深黄色
答:正常人尿液一般是淡黄色、清晰透明的液体。当人们饮水较多时,排尿的次数和量相应增加,此时尿液呈很浅的黄色。常见尿液为透明,颜色如:浅柠檬色、蒲公英黄、橙黄、宝石红。尿液的颜色与饮水量、饮食、药物、尿量、出汗、温度等密切相关。当饮水较少、食用含水分较少的食物、服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唑酮或核黄素、长时间不排尿、出汗较多、天气较热时,可使尿液中尿色素含量增多而导致颜色变深。某些疾病时尿液可呈深黄色,最常见的是胆红素尿。胆红素尿外观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仍呈黄色,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药物性深黄色尿振荡后泡沫呈乳白色,胆红素定性试验阴性),常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但尿液放置过久后,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使尿液呈棕绿色。
318.为什么尿液会呈白色
答:正常人尿液一般是淡黄色、清晰透明的。有时尿液呈现白色,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乳糜尿和脂肪尿:
由于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或深部淋巴管阻塞致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尿液呈乳白色混浊,称乳糜尿。乳糜尿中有时含有多少不等的血液,称血性乳糜尿或乳糜血尿。因淋巴液含量不同、尿液外观呈不同程度乳白色、乳状混浊或凝块,有光泽感。乳糜尿主要见于丝虫病、也可见于结核、肿瘤、腹部创伤或由手术等引起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妊娠或分娩可诱发间歇性乳糜尿。糖尿病脂血症、类脂性肾病综合征、长骨骨折骨髓脂肪栓塞也可引起乳糜尿。脂肪尿是指尿中出现脂肪小滴。脂肪尿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
(2)脓尿:
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脓细胞、外观可呈不同程度的白色或黄白色混浊,放置后可有白色云雾状沉淀。见于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及前列腺炎、精囊炎等。镜检可见大量的脓细胞,蛋白定性常为阳性。
(3)结晶尿:
外观呈黄白色、灰白色或淡粉红色。由于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盐类,尿液刚排出体外时透明,当外界温度下降后,盐类溶解度降低,盐类结晶很快析出使尿液混浊,最常见的是磷酸盐、碳酸盐和尿酸盐结晶。可通过加热、加乙酸来判断是否为结晶尿。若为尿酸盐结晶,加热后混浊消失;若为磷酸盐和碳酸盐结晶,加热后混浊增加,加乙酸后均变清,有气泡者为碳酸盐结晶,无气泡者为磷酸盐结晶。盐类结晶尿的蛋白与隐血定性试验通常为阴性。
319.为什么尿液会混浊
答:正常新鲜尿液是透明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体成分占3%~4%。正常成人每天排出固体物质约60g,固体物质中无机盐约25g,其中一半是钠、氯离子;有机物约35g,其中尿素约30g,其余是少量的糖类、蛋白及体内多种代谢产物。正常新鲜尿液发生浑浊可能是由盐类结晶引起,也可能由某些疾病引起,须根据检验结果判定尿液浑浊的原因。引起尿液混浊的原因及其特点见表2-7。
表2-7 引起尿液混浊的原因及其特点
320.为什么要检查尿比重
答:尿比重(specific gravity,SG)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健康成人24小时尿比重1.010~1.025;随机尿1.003~1.030;晨尿>1.020;婴儿的尿比重多低于成人,新生儿1.002~1.004。尿比重受尿中可溶性物质的量及尿量影响;在病理情况下还受尿蛋白、尿糖及细胞成分等影响。测定尿比重可粗略反映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同时还可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正常人尿比重可因饮食和饮水、出汗和排尿等情况的不同而有较大的波动。尿比重的高低与饮水量和当时的尿pH有关,主要取决肾脏的浓缩功能。当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受损,尿比重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1)增高:
可见于急性肾炎、肝脏疾病、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大量排汗等少尿的情况;也可见于糖尿病、使用放射造影剂等多尿的情况;也可见于使用右旋糖酐、造影剂、蔗糖等药物后。
(2)减低:
SG<1.010时为低渗尿或低比重尿。如尿比重SG固定在(1.010±0.003),称为等渗尿,提示肾脏稀释浓缩功能严重损害,可见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尿崩症常出现严重的低比重尿,SG<1.003;也可见于使用氨基糖苷类、锂、甲氧氟烷等药物后。
321.为什么有多种尿比重检查方法
答:尿比重有干化学试带法、折射计法、尿比重计法、超声波法、称重法等多种测定方法,各有优缺点。
(1)干化学试带法:
又称干化学法,试带模块中含有多聚电解质、酸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及缓冲物。尿液离子浓度与经过处理的多聚电解质的电离常数(pKa)改变相关,根据颜色变化换算成尿液电解质浓度,将电解质浓度再换算成比重。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不受高浓度的葡萄糖、尿素或放射造影剂的影响,但受强酸、强碱及尿液蛋白质影响较大;灵敏度低、精密度差、检测范围窄;只能作为尿比重的筛选实验,不能作为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指标。
(2)折射计法:
利用溶液的比重与光线折射率有良好的相关性进行测定,是CLSI和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推荐的参考方法。该方法易于标准化、标本用量少(1~2滴尿液),可重复测定,尤其适合少尿患者和儿科患者。折射计法受尿液混浊、尿糖及尿液蛋白质影响较大,结果偏高。
(3)比重计法:
采用特制的尿比重计测定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该方法虽操作简单,但标本用量大,易受温度及尿糖、尿蛋白、尿素或放射造影剂影响;准确性低,测定结果通常比折射计法高0.002,CLSI建议不使用此法。
(4)超声波法:
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特性物质中传播速度与密度相关的特点,通过测定声波的偏移来计算比重。易于标准化,可用于浑浊尿的比重测定,需特殊设备。
(5)称重法:
相同温度条件下,分别称取同体积尿液和纯水的重量,计算比值得出尿比重。超声波法和称重法很少使用。最准确,可作为标准参考方法,但操作复杂,不适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322.为什么要规范尿比重检查过程
答:实验室一般通过比重计法或尿液分析仪检验尿比重,而尿比重受尿液分析仪设计标准或环境温度的影响,尿比重的结果可见不稳定的情况。因此,须规范尿比重检查过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干化学试带法:
①检测前:试带法对过高或过低的尿比重不灵敏,应以折射计法为参考;使用与仪器匹配、合格、有效期内的试带;每天用标准色带进行校准。②检测中:如尿液pH>7.0,测定值应增高0.005作为补偿。
(2)折射计法:
检测前要根据室温进行温度补偿。可用10g/L、40g/L和100g/L蔗糖溶液校正折射计,其折射率分别为1.3344、1.3388和1.3479。
(3)尿比重计法:
①检测前:新购比重计应用纯水在规定的温度下观察其准确性。在15.5℃时,蒸馏水的比重为1.000,8.5g/L氯化钠液为1.006,50g/L氯化钠液为1.035。②检测中:尿量要充足,以保证比重计悬浮于液面中央而不贴壁;检测时液面无泡沫;读数应准确;校正测定温度以及蛋白尿、糖尿。
323.为什么估计肾功能时建议24小时内连续多次测定尿比重
答:尿比重可粗略反应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由于影响尿比重的因素较多,因此,用于评估肾功能时,24小时连续多次测定尿比重较一次测定更有价值。尿比重高低与尿液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含量和溶解度有关,与尿液溶质(氯化钠等盐类、尿素)的浓度呈正比,同时受年龄、饮食和尿量影响。健康人24小时尿比重在1.015~1.025,新生儿尿比重常为1.002~1.004。比重高低与进水量有关,进水多则尿比重低,健康人禁水一夜后第一次晨尿比重应≥1.018。病理情况下,尿比重还受尿糖、蛋白质及细胞、管型等成分影响。每100ml尿含1g尿蛋白或葡萄糖时可分别使尿比重增加0.003和0.004。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脱水等情况尿量减少比重增高;糖尿病时尿量多比重也增高;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等情况尿比重减低,慢性肾能功不全时呈现持续性低比重尿,肾功能衰竭时,肾浓缩功能丧失,尿比重<1.014。
324.为什么要检查尿渗量
答:尿渗量(osmolality,Osm)是指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包括分子和离子)的总数量,正常人尿渗量600~1000mmol/kgH 2O(相当于尿比重1.015~1.025),最大范围40~1400mmol/kgH 2O,尿渗量/血浆渗量为(3.0~4.7)∶1.0。它与颗粒种类、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反映了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蛋白质和葡萄糖等不能离子化的大分子物质对其影响较小,但溶质的离子数量对尿渗量影响较大,故测定尿渗量能确切地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好的指标。①可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健康人禁水12小时后,尿/血浆渗透量浓度比值应>3,尿渗量>800mmol/kgH 2O。若低于此值,说明肾脏浓缩功能不全。等渗尿或低渗尿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阻塞性肾病等慢性间质性病变等。②鉴别肾性和肾前性少尿:肾小管坏死导致肾性少尿时,尿渗量降低,尿渗量<350mmol/kgH 2O。肾前性少尿时肾小管浓缩功能无明显降低,故尿渗量较高,尿渗量>450mmol/kgH 2O。
325.为什么要用冰点渗透压计检查尿渗量
答:冰点是指溶液的固态和液态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温度。冰点渗透压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冰点下降溶液结冰曲线计算出尿渗量。溶液中有效粒子数量可以采用该溶液的冰点下降或沸点上升的温度(ΔT)来表示。任何物质溶于溶剂后与原来的纯溶剂相比,均有冰点下降(从液态到固态)、沸点上升(从液态到气态)、蒸汽压降低以及渗透压增高等改变,其改变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量。根据拉乌尔冰点下降原理,任何溶液,如果其单位体积中所溶解的颗粒(分子和离子)的总数目相同,引起溶液冰点下降的数值也相同。1个渗量浓度可使1kg水的冰点下降1.858℃。因此,mmol/kgH 2O=观察取得冰点下降度数/1.858。尿渗量检测方法有冰点减低法(常用浓度计法,又名晶体渗透浓度计法)、蒸气压减低法和沸点增高法。冰点渗透压计测定具有操作简便、样本用量少、测量准确性高,不受温度影响等特点,主要与溶质的颗粒数量有关。
326.为什么要规范尿渗量检查过程
答:目前检验尿液及血浆渗量一般采用冰点渗透压计测定,渗量以质量毫摩尔浓度[mmol/(kg·H 2O)]或mOsm/(kg·H 2O)表示。虽然冰点渗透压计测定的准确性高,也不受温度影响,但尿渗量检测步骤繁琐,不如尿比重简单、快速和经济。目前,临床应用不如尿比重广泛。影响尿渗量测定结果的因素较多,结果不稳定。因此,要规范尿渗量检查过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包括仪器的校准、分析前标本的正确处理、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标本的正确处理包括:①标本采集:标本应采集于洁净、干燥、无防腐剂的有盖容器内,立即送检;②标本离心:去除标本中的不溶性颗粒,但不能丢失盐类结晶;③标本保存:若不能立即测定,应将标本保存于冰箱内,测定前置于温水浴中,使盐类结晶溶解。
327.为什么有不同气味尿液
答:尿液在正常情况下会被稀释得没有气味或只有微弱气味。一般情况下,尿液气味与饮食密切相关,如芦笋、大蒜或咖喱等香料,但这些气味只是暂时性的,能在食物消化和排泄后自然消失。当尿液散发出异常强烈的甜味或氨水味,就可能与潜在的疾病有关。与氨类家用清洁产品相类似的浓烈尿味可能是膀胱尿液潴留或脱水的表现。膀胱潴留是指排尿能力减少或丧失,该疾病是因为氨等成分在尿液中含量过高,以至于在释放时产生强烈的尿味。饮水不足时可能发生脱水,因水是尿液的主要成分,缺水会导致尿液中的废物和气味浓度增高。在尿液气味正常,但比平常浓烈时,通常被描述为刺鼻臭味。刺鼻尿臭味往往是脱水或尿路感染的迹象,尿道感染甚至还会产生腐烂甚至发霉的气味。尿液有甜味可能是糖尿病或酮症酸中毒的迹象,如果尿液持续有甜味,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患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不能适当调节,使脂肪酸被分解以代替胰岛素,脂肪代谢过程使血液变酸,并最终产生带甜味的尿液,尿液闻起来类似 “枫叶糖浆”。遗传性代谢疾病则是由于身体不能分解一些蛋白质,使尿液散发出甜味。
328.为什么尿颜色与尿比重有关
答:尿比重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固体总量呈正比,常用来衡量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尿色是指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正常排出的新鲜尿液呈浅黄色,这是因为小便里含有一种黄色尿色素的缘故。小便的颜色也可随着喝水多少而变化,喝水多,尿多,尿里的尿色素所占的比例小,颜色就淡;喝水少,尿里的尿色素比例大,颜色就显得黄。尿液颜色越深,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一般越高,进行尿比重测量时,都会影响其测量结果,一般尿液颜色越深尿比重越大。因此,尿色的深浅一般与尿比重平行。
329.为什么尿液会起泡沫
答: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很低,形成气泡较少。当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时,可因张力较强而出现一些泡沫,因此,尿中出现泡沫不一定就有病。由于各种原因,尿液中成分发生改变时,尿液表面张力增高,泡沫就会增多。泡沫尿的原因有:①肝肾疾病时,尿液中胆红素或蛋白质含量增多,尿液表面张力增大,在排尿时可产生较多气泡;②膀胱疾病如膀胱炎、膀胱癌等,或其他泌尿系感染,使尿液的成分容易发生改变而产生气泡;③糖尿病时,尿液中尿糖或尿酮体含量升高,尿液的酸碱度发生改变,尿液表面张力增高;④尿道中有产气菌存在时,尿液中可产生气泡;⑤夫妻长期分居,停止性生活时间过长;经常性兴奋者,由于尿道球腺分泌的黏液增多,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也会出现尿中多气泡。另外,尿急时,排尿压力加大,尿速增快,使尿液表面张力增大,也可见气泡增多。正常的尿液中含有各种含氮废物及矿物质,同时它的浓度随个人饮水量的多寡而有差别,这些物质与尿液泡沫相关。饮水较少的人,尿的浓度增高,比较容易产生泡沫;早上首次尿液,也比较容易有泡沫。
330.为什么尿比重测定结果与温度有关
答:尿比重(SG)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用于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但精确度差,影响因素多,其测定值仅供参考。尿比重高低由尿液中溶解的溶质的分子量、摩尔浓度和摩尔体积决定。每100ml尿含1g尿蛋白或葡萄糖时可分别使尿比重增加0.003和0.004,测量时应注意矫正。尿温度越高,溶解在尿液中的溶质的分子量、摩尔浓度和摩尔体积就越多,尿比重就越高。尿比重测定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蒸馏水在15.5℃测定的比重为1.000,8.5g/L氯化钠溶液在15.5℃测定的比重为1.006。因此,从理论上讲,一般比密计上都注明测定的温度,如不在指定的温度下测定时,则每高于指定温度3℃时,比密应加0.001,每低3℃,则减去0.001。而且,在测定尿比重之前,须用蒸馏水校准比重计。因此,尿比重计法测尿比重时需在指定温度下测定,这样才能保证尿比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童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