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颅形状大小变化
1.头颅部以圆而丰、骨不露、不偏倚,有辅弼、有地骨(即下颌骨)、有丰顶、山林起,以及头角峥嵘等为健康之相;以颅陷、头偏、倾欹、头尖、头削、骨露、缺陷,以及无主骨星辰、无辅弼、无天仓和天庭不起、山林不起等为不吉之相(部位参见图18-2面部名称)。
2.头大头小的标准可以用测量头围的方法来计算,用普通皮尺沿后脑勺向前经眉毛上绕一圈,所得出的长度就是头围。
3.新生儿的头围比身体任何部位的体围都大,平均女孩子为33厘米、男孩子为34厘米。在出生后前半年内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第2年仅增加2厘米,第3年、第4年增加1.5厘米,4~10岁共增约1.5厘米,到18岁可达53~58厘米,以后则无变化。若头围明显地大于或小于正常标准者,则称为头大畸形或头小畸形。
4.从头颅的大小来看,男女有着较大差别,如男性颅骨较大而粗壮,眉弓发达,前额较倾斜,颧骨与颧弓高而突出;女性则颅骨较小,光滑而细致,眉弓不发达,颧骨及颧弓都不突出。与此不相符者均属异常现象。
5.头大畸形是指头围大于正常平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头颅穹隆和面部对称性增大,前囟及骨缝闭合延迟,多伴体格及智力发育落后。见于先天性大脑皮层增厚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6.脑积水头颅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相比之下颜面显得很小,甚至出现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眼球震颤等征象。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积水,如外伤、感染、肿瘤及先天发育不全等。
7.头小畸形是指头围小于正常平均值2个标准差以上,可见头颅短小、枕骨扁平、囟门早闭,伴有眼球突出、外眼角高而内眼角低,两眼距离较宽、鼻根扁平,口常半开、舌伸于外,流涎多、牙齿小而稀,多为先天性愚型的特殊表现,是一种常见的胚胎性脑发育障碍病。常同时伴有多种先天发育不全的综合病症。
8.方颅是指额顶明显向外隆起,头颅平坦,顶面观头颅似方形。与先天禀赋不足(肾虚),后天调养不当,毒邪内蕴有关,可见于佝偻病、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成骨不全、石骨症等。
9.尖头畸形亦称塔颅,即头顶部尖尖高起,又尖又小,前额窄,眼眶浅,鼻尖发育落后,多因冠状缝和人字缝过早闭合所致。为先天不足,常见于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黏多糖的先天性代谢缺陷,往往伴有智力迟钝。
10.臀形颅是指额、顶骨明显隆出,矢状缝明显凹陷,正面观头颅呈倒置臀部形状。见于佝偻病。
11.扁头畸形是指枕部明显扁平之头颅。多由小儿久平卧而致,也见于头小畸形及先天愚型。
12.短头畸形、斜头畸形、舟状头畸形、三角头畸形均因头部骨缝早闭所致,见于先天性颅骨畸形。
13.变形颅是指头颅增大变形,可同时伴有长骨的肥厚与弯曲,见于变形性骨炎,好发于中年人。
14.囟门未闭是指小儿前囟门于出生后16个月、后囟门6个月仍未闭合者。若越期囟门未闭者,中医又称为“解颅”,常为先天不足,禀赋虚弱。
15.囟门凸起又称“囟填”,多属实热证。由外感时邪、火毒上攻所致。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颅内出血、脑膜炎、脑积水等疾病。中医认为,此证多为脏腑不调的难治之症。
16.囟门凹陷又称“陷囟”,属虚证。见于吐泻津伤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和久病缠绵而致极度消瘦的婴儿。中医认为,本证多为脾胃败绝、脾虚胃弱至极之危症凶兆。
17.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盛者,称为“大头瘟”,系天行时毒,今称为“急性腮腺炎”。
18.头面皮肤红肿,色如涂丹疼痛者,称为“枪头大丹”,是一种急性的皮肤热毒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