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猜想
对汉字没有研究,但同它打交道从入小学起已经八十几年了。根据个人的体会,关于汉字的应用和发展问题,有如下几点猜想:
一是汉字的存废问题该已成为历史。汉语拼音兴起以后,曾有人主张废除汉字,但汉字使用至今,便是现实的选择。另一例证即采用汉字的日本,也在沿用汉字。在电脑出现之初,一度被认为只有拼音文字才能上网,使汉字在新技术方面面临“危机”。当然,这道“门槛”早已跨过,现在汉语汉字在网上一样活跃、红火,热闹得很,甚至已有人预言中文5年之内将主导互联网。
二是汉字的繁简体争议仍时有耳闻。看历史:汉字总量中趋繁的少,趋简的多。个人经验是:记笔记、手写稿和私人通信等,常楷、行、草书和流行的简体字并见。只有正式文件和印刷品比较规范,因而训练有素的抄写、排字和校对人员便能够见惯不惊和从容应付。人心思简的倾向由来已久,有问题就讨论改进,再弃简从繁是不对路的。过去于右任提倡“标准草书”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三是普通话和方言应当是并行不悖的。有人把普通话与方言对立起来,甚至认为要用前者“消灭”后者。这至少是一大误会,我们不可不端正认识。因为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光靠文字信息是不够的,还要使用语言进行沟通,普通话的作用在此。例如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小国,多种方言有碍沟通导致内耗,推广普通话后情况有所转变,但并未取消方言。
四是汉语与外语之间不能互相取代。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国际通用语言,世界语提倡虽久,但无实效。过去的任何强势语言,都不能完全取代别的语种,除非是由于使用某种语言的人减少而使其消失。正常可行的办法是互相学习,马克思关于学外语的论述很多人都知道。顺便补充一句,还有一位老革命家曾经号召,地方干部要学普通话,外来干部要学工作地区的方言,给我们的印象也很深。
五是汉字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古往今来,汉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按照造字的老规矩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这“六书”来说,汉字(包括其独特的书法艺术)还大有发展余地。汉字在历史上受民族和宗教的影响非常明显,如佛教用语已大量存在。近现代吸收外来语也相当可观,外语同样引用汉语,可谓彼此彼此。总之,社会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字工作。
(原载《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