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循证医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黄芪建中汤

【原文汇要】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14)

黄芪建中汤方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原文释义】

黄芪建中汤主治阴阳两虚之虚劳,症如小建中汤证之“里急”,而如身倦汗出等气虚见证明显。治仍当用小建中汤,以“诸不足”加黄芪助大气之周流,益气升阳。

【文献概况】

设置关键词为“黃耆建中湯”“黄芪建中汤”,检索并剔重后,得到1819篇相关文献,其中CBM、CNKI、VIP、WF分别为92篇、1572篇、61篇、94篇。初步分类:临床研究562篇(30.9%,缺少2篇文献未包括在其中)、个案经验314篇(17.3%,缺少1篇文献未包括在其中)、实验研究90篇(4.9%)、理论研究215篇(11.8%)、其他638篇(35.1%)。在个案经验文献中,黄芪建中汤及其加减方的医案有439则。

【文献病谱】

1.临床研究文献

共涉及15类病症(证)系统、75个病症(证)(表6-10)。

6-10 黄芪建中汤临床研究文献病症(证)谱

续表

西医病症系统中,消化系统疾病在病症种类与文献数量上均居首位(图6-6)。各系统病症(证)中,频数位居前列(至少为15)的病症(证)有:消化性溃疡、胃炎、消化不良、胃脘痛。

6-6 病症(证)种类及文献数量分布图

2.个案经验文献

共有17类病症(证)系统、128个病症(证)、439则医案(表6-11)。

6-11 黄芪建中汤个案经验文献病症(证)谱

续表

按文献病症种类和医案则数多少排序,西医病症系统中,消化系统疾病均居首位(图6-6)。中医病证亦为高频病证系统。各系统病症(证)中,医案数位居前列(至少为10)的病症(证)有: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痛、冠心病、产后诸症、胃脘痛、汗证。

6-7 病症(证)种类及医案数量分布图

3.比较研究

临床研究和个案经验文献比较,两者在文献和病症数量上,消化系统疾病均居首位,是共有的高频病症系统。在具体病症(证)上,消化性溃疡、胃炎、胃脘痛等是共有高频病症(证)。

【证据分级】

临床研究文献证据

截至目前,黄芪建中汤及其加减方临床研究文献证据等级为:B级22篇、C级325篇、D级309篇。详细情况见表6-12。

6-12 临床研究文献证据等级分布情况

【证据示例】

1.消化系统疾病

(1)消化性溃疡(未特指)

B级证据4篇,C级证据99篇,D级证据66篇。黄芪建中汤加味对照雷尼替丁、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B)

詹胜利[1]实施的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为96例。试验组60例,对照组36例。试验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白芍25g、桂枝15g、甘草20g、生姜10g、大枣6枚、饴糖50g、黄芪30g、白及(研末冲服)20g、蒲公英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对照组:雷尼替丁300mg,每晚1次内服;枸橼酸铋钾120mg,每天2次内服。4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两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43,95%CI(1.12~1.81),P=0.004,有统计学意义[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拟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但<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但<70%。无效: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黄芪建中汤加减配合西药对照单纯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B)

龚世凤[2]实施的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为136例。试验组、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服用:硫糖铝1.0g,每日3次;雷尼替丁0.15g,1日早晚2次;阿莫西林0.5g,1日4次。疗程6周。试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黄芪建中汤加减:炙甘草5g,生姜3g,肉桂6g,生黄芪15g,白芍12g,蒲黄10g,桂枝10g,大枣5g,瓦楞子10g。水煎,1天1剂,早晚分服,疗程4周。两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14,95%CI(1.02~1.28),P=0.03,有统计学意义(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均消失,胃镜检查溃疡病灶完全愈合。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检查溃疡病灶基本愈合。有效:症状、体征稍有好转,胃镜检查溃疡病灶有所愈合。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胃镜检查溃疡病灶未愈合或出现并发症)。

(2)溃疡性结肠炎

B级证据5篇,C级证据7篇,D级1篇。

黄芪建中汤联合美沙拉嗪、小檗碱片对照美沙拉嗪、小檗碱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B)

王中甫[3]实施的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为92例。试验组、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Mesalazine)肠溶片,2~4g/d;小檗碱片,4片/次,3次/日,1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60g,生姜20g,白芍20g,桂枝15g,防风12g,川芎12g,丹参30g,陈皮12g,饴糖30g,甘草6g,大枣6枚。加减:湿热者加白头翁;脓血便较重或出血鲜红者加侧柏炭、地榆炭;肝郁者加柴胡、郁金;阳虚者加附子、肉桂;气虚明显、滑脱不禁者加罂粟壳、赤石脂。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煮液,分早晚温服,1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22,95%CI(1.05~1.41),P=0.01,有统计学意义。

(3)十二指肠溃疡

C级证据15篇,D级证据16篇。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对照阿莫西林、甲硝唑、雷尼替丁联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C)

蔡丽英等[4]实施的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为108例。试验组60例,对照组48例。试验组先用抗生素阿莫西林250mg,甲硝唑0.2g,二联每日3次。治疗1周后服中药加减黄芪建中汤:黄芪12g,白芍12g,白术12g,党参12g,炙甘草6g,半夏9g,红枣7枚,生姜3片,饴糖30g(分冲服)。随证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煎服,4周为1疗程。对照组先用阿莫西林250mg、甲硝唑0.2g,二联每日3次,同样1周后口服雷尼替丁150mg,早晚各1次。两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12,95%CI(1.01~1.24),P=0.03,有统计学意义(疗效标准:愈合:溃疡灶由活动期转为疤痕或消失。有效:溃疡灶转愈合期或溃疡面缩小50%以上。无效:溃疡无变化或治疗后缩小小于50%)。

(4)胃脘痛

C级证据10篇,D级证据19篇。黄芪建中汤加减对照胃复春胶囊治疗胃脘痛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有优势(C)

曾金花[5]实施的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为50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采用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温中散寒法,佐以健脾和胃为辅的中药治疗,方用加味黄芪建中汤:黄芪15g,肉桂5g,白芍12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12枚,饴糖1升(约30g),木香6g,炮姜8g,煅瓦楞15g,吴茱萸4g,砂仁6g,麦芽15g,柴胡10g,五灵脂1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加减:兼见胃脘胀满连及两肋,脉弦加香附6g、川楝子10g;兼见嗳腐吞酸、呕吐、舌苔厚腻加神曲10g、莱菔子8g;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脉紧,加法半夏10g、川厚朴10g,去麦芽、饴糖;兼见瘀血、胃脘疼痛如针刺或刀割,或见吐血紫黑,便血似墨、舌质紫暗,脉细涩,加当归10g、川芎8g、桃仁10g。对照组口服胃复春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均以14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两组比较,临床治愈率相对危险度(RR)2.11,95%CI(1.05,4.22),P=0.03,有统计学意义(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与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拟定。显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无效: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改善达不到标准或病情加重)。

【证据荟萃】

※Ⅰ级

黄芪建中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未特指)、溃疡性结肠炎等。

※Ⅱ级

黄芪建中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等。

《金匮要略》原文中以本方治疗阴阳两虚,虚劳里急而气虚甚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中拘急,或有自汗盗汗、身重不仁、脉虚大等。消化性溃疡(未特指)、溃疡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等高频病症(证)在某阶段的病机及临床表现可与之相符。临床研究和个案经验文献均支持消化系统疾病是其高频率、高级别证据分布的病症(证)系统。消化性溃疡(未特指)、溃疡性结肠炎均已有至少2项B级证据;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均已有至少2项C级证据。

※Ⅰ级

黄芪建中汤加味对照雷尼替丁、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

黄芪建中汤加减配合西药对照单纯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

黄芪建中汤联合美沙拉嗪、小檗碱片对照美沙拉嗪、小檗碱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

※Ⅱ级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抗生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对照阿莫西林、甲硝唑、雷尼替丁联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

黄芪建中汤加减对照胃复春胶囊治疗胃脘痛在临床治愈率方面有优势。

【参考文献】

[1]詹胜利,谭英.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2):57-58.

[2]龚世凤.黄芪建中汤联用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3,19(1):36-37.

[3]王中甫,韩瑞锋.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4):21-22.

[4]蔡丽英,林佳芬,卓秀凤.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J].福建中医药,1997,28(1):43.

[5]曾金花.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26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