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案例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案例分析题(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某城镇自来水厂最高日不同时段二级泵站供水量及管网用水量情况见下表。现水厂二级泵站实施变频改造后能完全按管网用水量情况供水,则水厂二级泵站实施变频改造后清水池调节容积增加量为最高日供水量的百分之几?( )
题1表

A.31.1%
B.16.5%
C.13.4%
D.3.2%
【答案】D
【解析】水厂供水量按24小时均匀供水,则每小时供水量占全天供水量的百分数为1/24=4.17%。
由题1表可知,在改造前,21-24-5时,水厂供水量大于二级泵站供水量,其他时段水厂供水量均小于二级泵站供水量,则清水池的有效调节容积=(4.17-2.5)%×8=13.36%。
改造后,二级泵站的供水量一直等于管网的用水量。由表可知,改造后21-24-5时,水厂供水量大于管网用水量,其他时段水厂供水量均小于管网用水量,则清水池的有效调节容积=(4.17-2.1)%×8=16.56%。
故改造后清水池调节容积的增加量为16.56%-13.36%=3.2%。
2.某供水管网管径、管段分配流量、管段长度及水流方向简化如图示,经平方差计算后,管段2-3第一次校正后的流量数值最接近下列哪项?( )

题2图
注:管径DN300、DN400、DN500、DN600的比阻分别为:0.5296、0.1305、0.0440、0.0181。
A.0.0908m3/s
B.0.0692m3/s
C.0.0483m3/s
D.0.0286m3/s
【答案】C
【解析】由海曾—威廉公式n=1.852,h=alq1.852,则:

设环均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对于由1-2、2-3和1-3组成的左环,1-2和2-3管段的水流方向与环方向相同,1-3管段的水流方向与环方向相反,故左环的校正流量为:

对于由2-4、3-4和2-3管段组成的右环,2-4管段的水流方向与环方向相同,3-4和2-3管段的水流方向与环方向相反,故右环的校正流量为:

管段2-3第一次校正后的流量减去管段2-3第一次校正前的流量加上由管段2-3组成的且与其流量方向相同的环的校正流量—由管段2-3组成的且与其流量方向相反的环的校正流量=q2-3+Δq左-Δq右=0.080+(–0.0109)-0.0209=0.0482m3/s。
3.某台离心泵在高效区的两点运行参数分别为:流量Q1=0.25m3/s,扬程H1=45m;Q2=0.35m3/s,H2=35m。按水泵工作特性方程Hp=Hb一s1q1.852,在3台同型水泵并联工作的条件下,当出水总流量为Q3=1.10m3/s时,相应的扬程H3最接近下列哪项?( )
A.29.46m
B.31.89m
C.33.06m
D.35.64m
【答案】C
【解析】将H1、H2,q1、q2代入水泵工作特性方程得


在3台水泵并联工作下,当出水总流量为Q3=1.10m3/s时,

4.某城市自来水厂设计规模60000m3/d,水厂自用水率5%,24小时供水。采用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集水间与泵房合建,原水输水管漏损率按5%计。进水自流管拟设计两根长150m,内衬水泥砂浆钢管(粗糙系数取0.014)从河心取水,当进水自流管在允许的最大管径情况下且一根停止工作时(要求单根取水流量不小于设计取水流量的70%),河面与集水井的水面高差不小于下列哪项(不考虑局部水头损失的影响)?( )
A.0.08m
B.0.09m
C.0.15m
D.0.17m
【答案】C
【解析】取水构筑物设计取水量等于设计规模加上水厂自用水量再加上原水输水管漏损量。故
Q=60000×(1+5%+5%)=66000m3/d=0.764m3/s
为了避免水中悬浮物质在水管内沉积,最低流速通常不得小于0.6m/s。当输水管取最小流速时,管径最大。当两根管径相同的管道并联输水时,由得:

当一根管道停止工作时,另一管道通过70%水量的流速为:

混凝土管(渠)及采用水泥砂浆衬里的金属管道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

管道计算时,可按计算。
故联立上面两式得:

当一根管道停止工作时,另一管道的水头损失为(忽略局部水头损失):

河面与集水井的最小水面高差即为管道的水头损失。
5.某自来水厂采用二级沉淀,一级沉淀池采用平流沉淀池(截留速度u01=1.0mm/s),二级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池(截留速度u02=0.60mm/s)。进入一级沉淀池的原水沉降试验化简结果见下表。根据理论计算,经两级沉淀后的总去除率应为下列哪项?( )
题5表

A.85.6%
B.82.7%
C.79.2%
D.78.4%
【答案】A
【解析】由表可知,颗粒沉速为0.10mm/s的颗粒占所有颗粒重量的100%-84%=16%,颗粒沉速为0.40mm/s的占84%-72%=12%。
通过二级沉淀池后,颗粒沉速≥0.60mm/s的颗粒将被全部去除,只有部分颗粒沉速为0.10mm/s和0.40mm/s的颗粒没有被去除。
一级沉淀后,颗粒沉速为0.10mm/s和0.40mm/s不能被去除的部分分别为:

二级沉淀后,颗粒沉速为0.10mm/s和0.40mm/s不能被去除的部分分别为:

总去除率为:
100%-12.0%-2.4%=85.6%
6.某座普通快滤池石英砂滤料滤层厚700mm,大阻力配水系统配水孔总面积f=0.14m2。当采用高位水箱以700L/s的总流量冲洗一格滤池时,膨胀后的滤料层厚度为960mm,孔隙率mi=0.5625。如果取大阻力配水系统配水孔流量系数μ=0.62,石英砂密度ρs=2.62g/cm3,水的密度ρ=1.00g/cm3,高位水箱到滤池的管道的水头损失取0.60m,承托层水头损失取0.15m,富余水头按1m计,则高位水箱底高出滤池冲洗排水槽顶的高度应不小于下列哪项?( )
A.5.75m
B.5.57m
C.3.70m
D.3.18m
【答案】A
【解析】冲洗水箱底高出滤池冲洗排水槽顶的高度按下式计算:
H0=h1+h2+h3+h4+h5
式中,h1为冲洗水箱至滤池之间管道的水头损失值,m,取0.6m;h2为滤池配水系统水头损失,m;h3为承托层水头损失,m;取0.15m;h4为滤料层水头损失,m;h5为富余水头,m。取1.0m
当滤层处于膨胀状态时,冲洗水流水头损失h为:

式中,ρs为滤料密度,g/cm3或kg/m3;ρ为水的密度,g/cm3或kg/m3;m为滤层处于膨胀状态时的孔隙率;L为滤层处于膨胀状态时的厚度,cm。有滤料层水头损失h4为:

大阻力配水系统的水头损失值h2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Ha为大阻力配水系统的水头损失,m;q为水反冲洗强度,700L/(m2·s);F为滤池过滤面积,m2;f为配水系统孔口总面积,m2;μ为孔口流量系数。
代入上式得,则H0=h1+h2+h3+h4+h5=0.60+3.31+0.15+0.68+1.00=5.74m
7.某采用离子交换的软化水处理工程,原水进水水质分析资料见下表。离子交换软化站设计出水量为100m3/h,自用水量为10%,处理后的出水残余碱度小于0.5mmol/L,出水硬度小于0.04mmol/L,运行滤速按20m/h计。选用两套H-Na并联离子交换系统,则Na离子交换器的直径应为下列哪项?( )
题7表

A.1.25m
B.1.77m
C.1.87m
D.2.65m
【答案】A
【解析】Na离子交换器的水量:

式中,Q为处理水总流量,m3/h;为原水中
的当量离子摩尔浓度之和,mmol/L;[HCO3-]为原水碱度,当量离子摩尔浓度表示,mmol/L;Ar为混合后软化水剩余碱度,mmol/L。有:


8.某企业循环冷却水设计水量为1000m3/h,下列该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塔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哪项最合理,并说明理由。( )
A.采用横流式机械冷却塔,管式配水,单根干管与多支管构成枝状管网,干管直径500mm
B.采用横流式机械冷却塔,单条主槽与多支管结合形式配水,主水槽起始有效过水断面500mm×400mm
C.采用逆流式机械冷却塔,管式配水,单根干管与多支管构成环状管网,干管直径500mm
D.采用逆流式机械冷却塔,单条主槽与多支管结合形式配水,主水槽起始有效过水断面500mm×400mm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14)第3.1.26条规定,管式配水系统宜符合下列要求:①配水干管起始断面设计流速宜采用1.0~1.5m/s,大型冷却塔此流速可适当提高;②利用支管使配水干管连通成环状。
B项,第3.1.25条规定,冷却塔的配水系统应满足在同一设计淋水密度区域内配水均匀、通风阻力小、能量消耗低和便于维修等要求,并应根据塔型、循环水质等条件按下列规定选择:①逆流式冷却塔宜采用管式或管槽结合的形式;当循环水含悬浮物和泥砂较多时宜采用槽式;②横流式冷却塔宜采用池式或管式。
D项,第3.1.27条规定,槽式配水系统应符合要求:主水槽的起始断面设计流速宜采用0.8~1.2m/s。D选项主水槽起始断面流速为:

不满足规范要求,则不合理。
C项,干管起始断面流速为:

介于1.0m/s和1.5m/s之间,合理。
9.某污水设计管排水管管径DN600、长度为300m、地面坡度为0.06。管道敷设坡度为0.02,管段起点设跌水井,管道系统最小埋深为2m。下列该设计管段跌水井的设置数量及其跌水高度的设计方案中,哪个较合理?( )
A.设置2个跌水井,每个跌水井的跌水高度均为6m
B.设置6个跌水井,每个跌水井的跌水高度均为2m
C.设置10个跌水井,每个跌水井的跌水高度均为1.5m
D.设置15个跌水井,每个跌水井的跌水高度均为0.8m
【答案】B
【解析】总共需跌水高度为(0.06-0.02)×300=12m。A项,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第4.5.2条规定,跌水井的进水管管径不大于2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得大于6m;管径为300~600mm时,一次跌水水头高度不宜大于4m。
B项,每次跌水高度为2m,则每段管段长度为50m,既满足检查井最大间距的设置要求,又不至于使每个管段过短而增加工程费用。
C项,总跌水高度为15m,大于12m。
D项,第4.5.1条规定,管道跌水水头为1.0~2.0m时,宜设跌水并;跌水水头大于2.0m时,应设跌水井。管道转弯处不宜设跌水井。D项一次跌水0.8m,可以不设置跌水井。
10.如图所示为某城镇拟设计的雨水排水系统,综合径流系数为0.5,设计重现期取3年,降雨历时折减系数采用1,则管段2-4的设计流量Q2-4应为下列哪项?( )

题10图
注:①该地区暴雨强度q=650(1+1.4lgP)/t0.65,q的单位为L/(s·hm2);②假定雨水在管道内的流行时间不变。
A.Q2-4=163L/s
B.Q2-4=350L/s
C.Q2-4=387L/s
D.Q2-4=487L/s
【答案】无
【解析】管段2-4的最大流量可能发生在F1全部雨水到达2节点的时刻,也可能发生在F2全部雨水到达2节点时。
F1全部雨水到达2节点需要5+10=15min,F2全部雨水到达2节点需要8+12=20min。
当F1全部雨水到达2节点,F2只有部分雨水到达2节点,即F2最初10+5-12=3min的雨水才通过2节点。有:

当F2全部雨水到达2节点时,F1的最大流量已流过2节点,有:

故最大流量发生在F1全部雨水到达2节点时,管段2-4的设计流量Q2-4应为714L/S。
没有符合要求的选项。
11.某城镇平均日污水量为30000m3/d,总变化系数为Kz=1.2,污水处理工艺为:曝气沉砂池→A2O池→二沉池→混凝沉淀池→消毒→出水排放。进水BOD5为170mg/L、悬浮物SS为110g/L,总氮TN为25mg/L、总磷TP为2.5mg/L,出水指标要求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根据经验,生物处理系统的气水比选用5︰1。则该处理工艺总需气流量最接近下列哪项?( )
A.127.5m3/min
B.125.0m3/min
C.118.2m3/min
D.106.7m3/min
【答案】D
【解析】总需氧量为曝气沉砂池和A2O的需氧量之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第6.2.4条规定,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应按分期建设的情况分别计算。当污水为自流进入时,应按每期的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计算;当污水为提升进入时,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校核管渠配水能力。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生物反应池类型和曝气时间确定。曝气时间较长时,设计流量可酌情减少。本题没有提及水泵提升,故按自流计算。即曝气沉砂池按照最高日最高时设计。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第6.4.3条第4款规定,曝气沉砂池的设计,应符合处理每m3污水的曝气量宜为0.1~0.2m3空气的要求。
故曝气沉砂池按照最高日最高时设计,则需氧量为:

根据条文说明第6.2.4条规定,关于生物反应池设计流量,根据国内设计经验,认为生物反应池如完全按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计算,不尽合理。实际上当生物反应池采用的曝气时间较长时,生物反应池对进水流量和有机负荷变化都有一定的调节能力,故规定设计流量可酌情减少。一般曝气时间超过5h,即可认为曝气时间较长。
根据规范中表6.6.20规定,A2O的水力停留时间为7~14h,故设计流量可减少,此处按照平均日流量设计。
A2O的气水比为5︰1,则需氧量为:

总需氧量为(2.5~5.0)+104.2=(106.7~109.2)m3/min
12.某工厂有机废水的可生物降解COD为5000mg/L,拟采用中温(33℃)厌氧接触反应器处理。经试验得到,该废水的污泥产率系数为0.05mg/mg,最大反应速率K35℃=6.67d-1饱和常数(Ke)35℃=2224mg/L。下列该厌氧接触反应器的设计泥龄,哪项正确?( )
A.10d
B.15d
C.20d
D.60d
【答案】D
【解析】由公式KT=6.67×10-0.015(35-T)得:K33℃=6.67×10-0.015(35-33)=6.22
由公式(Ke)T=2224×100.46(35-T)有:
(Ke)33℃=2224×100·46(35-33)=18498
由公式

有:

正常运行的厌氧接触法污泥龄约等于临界污泥龄的2~10倍。则设计泥龄应为30~150d。
13.某城镇污水厂设计流量为50000m3/d,沉淀池出水的TKN=45mg/L。要求ANO系统出水的TN≤15mg/L、NH3-N≤5mg/L。则ANO工艺的混合液回流量应为下列哪项?( )
A.1026m3/h
B.2083m3/h
C.3125m3/h
D.4172m3/h
【答案】C
【解析】根据总氮去除率的公式:

式中,NK为进水总凯氏氮;NTe为出水总氮。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版)条文说明第6.6.18条对公式(6.6.18-7)的解释,最大脱氮率(即总脱氮率)又

式中,r为总回流比(混合液回流量加上回流污泥量与进水流量之比)。
则有:

解得:

根据第6.6.18条中表6.6.18,污泥回流比R取值为50%~100%,计算得混合液回流比Ri=r-R=200%-(50%~100%)=100%~150%,满足表6.6.18中100%~400%的要求。
则混合液回流量为:

由于混合液回流比R越大,总脱氮率越高。根据第6.6.18条规定中表6.6.18,最小混合液回流比为100%,最小TN处理效率为60%,本题处理效率为>60%,故混合液回流比应大于100%。根据选项,混合液回流比应为150%,C项符合要求。
14.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000m3/d。污泥产生量为180g干污泥/m3,剩余污泥含水率为99.4%,采用带式浓缩机浓缩,下列配置和运行时间,哪项合理?( )
A.选用2台,1用1备,单台处理能力30m3/h,每日工作12h
B.选用3台,2用1备,单台处理能力10m3/h,每日工作12h
C.选用3台,2用1备,单台处理能力12.5m3/h,每日工作12h
D.选用4台,3用1备,单台处理能力12.5m3/h,每日工作8h
【答案】C
【解析】每日产生的干污泥量为:180×10000=1800000g=1800kg
剩余污泥的总体积为:

带式浓缩机每小时处理量为:

AB两项单台处理能力与所需的不符;CD两项中,D项设备台数过多,故C项最合理。
15.某炼油厂废水拟采用回流加压气浮法处理,处理废水量1200m3/d,水温20℃,根据实验结果,回流比为50%,溶气绝对压力0.4MPa,溶气效率取0.6,空气密度按1.2kg/m3计,则每日需空气量应为下列哪项?( )
A.8.71m3
B.15.24m3
C.21.77m3
D.32.66m3
【答案】B
【解析】压力溶气水中释放的空气质量与废水中悬浮固体质量之比,即气固比为:

式中,A为压力溶气水在0.1MPa大气压下释放的空气质量,kg/d;S为废水中悬浮固体质量,kg/d;Q为气浮处理废水量,m3/d;为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kg/m3;Ca为0.1MPa大气压下空气的质量饱和溶解度,g/m3;QR为回流加压溶气水量,m3/d;f为加压溶气系统的溶气效率,一般取0.6~0.8;P为溶气绝对压力,0.1MPa。
根据上式可知,。查0.1MPa大气压下空气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表可得,20℃时Ca的值为21.77mg/L。则有:

解得,A=18.28kg/d,则每日所需空气量为:

16.某六层研究生公寓楼,每层16套,每套内均设卫生间及开放式厨房。卫生间配冷热水淋浴器1个,冷热水洗脸盆1个,低水箱坐便器1个,洗衣机龙头1个;开放厨房配冷热水洗涤盆1个,热水由套内配置的承压储热式电热水器供应。三到六层拟由变频调速水泵供水,该变频调速水泵的最小设计流量应为以下哪项?( )
A.6.82L/s
B.7.16L/s
C.7.75L/s
D.9.45L/s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条文说明第3.1.10条规定,Ⅰ类宿舍为博士研究生、教师和企业科技人员,每居室1人,有单独卫生间;Ⅱ类宿舍为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每居室2人,有单独卫生间。则研究生公寓应属于Ⅰ、Ⅱ类宿舍。第3.6.5条规定,宿舍(Ⅰ、Ⅱ类)、旅馆、宾馆、酒店式公寓、医院、疗养院、幼儿园、养老院、办公楼、商场、图书馆、书店、客运站、航站楼、会展中心、中小学教学楼、公共厕所等建筑的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g为设计管段的给水设计秒流量(L/s);Ng为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α为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应按表3.6.5采用。
根据表3.1.14,冷热水淋浴器的给水当量为0.75,冷热水洗脸盆为0.75,低水箱坐便器为0.5,洗衣机龙头为1.0,冷热水洗涤盆为0.75~1.0。
研究生宿舍属于宿舍,根据表3.6.5,Ⅰ、Ⅱ类宿舍的α值为2.5。则三到六层变频调速水泵的最小设计流量为:

17.某生活高位水箱设在专用屋顶水箱间内,水箱设有:①DN80的进水管(设在人孔附近);②浮球阀控制进水(市政供水);③水箱盖板上设浮球阀检修人孔;④箱内设爬梯;⑤出水管DN100,侧出水,管口位于爬梯下方,便于清理;⑥出水管内底高于水箱底100mm;⑦水箱顶上设2个通气管;⑧水箱盖板面到水箱间顶板底的净高0.7m。以上给出的8个信息中存在几处错误?( )并说明理由。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3.7.7条规定,水塔、水池、水箱等构筑物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和信号装置,并应符合要求:①进、出水管宜分别设置,并应采取防止短路的措施;②当利用城镇给水管网压力直接进水时,应设置自动水位控制阀,控制阀直径应与进水管管径相同,当采用直接作用式浮球阀时不宜少于两个,且进水管标高应一致。
由于进水管在入孔附近,而爬梯在入口下方,出水管在爬梯下面,若不采取特殊措施,水箱的进出水会发生短路。故⑤错误。
根据第3.7.3条第2款规定,池(箱)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要求,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0.7m;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1.0m,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6m;设有入孔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⑧错误。
其他均正确。
18.某大学拟建设一用于竞赛的游泳池,池长50m,宽21m,有效水深2.0m。采用单层石英砂均质滤料过滤系统,设置4个相同的钢制压力滤罐,则其单罐过滤面积最小应为下列哪项?( )
A.3.68m2
B.4.20m2
C.4.41m2
D.5.51m2
【答案】C
【解析】求最小面积,则水容积附加系数取最小值,过滤周期取最大值,滤速也取最大值。根据《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2—2008)第4.5.1条规定,池水净化循环系统的循环水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c为游泳池的循环水流量(m3/h);Vp为游泳池的池水容积(m3);αp为游泳池管道和设备的水容积附加系数,αp=1.05~1.10;Tp为游泳池的池水循环周期(h),按本规程第4.4.1条的规定选用。
根据第4.4.1条中表4.4.1规定,竞赛游泳池循环周期为4~5h。则最小循环水量为:

根据第5.4.3条中表5.4.3规定,单层石英砂均质滤料的过滤速度为15~25m/h,则单罐最小过滤面积为:

19.某2层展览馆一层为展厅,层高16m,采用格网吊顶,吊顶高度1.5m;二层为办公及管理用房,层高3.6m。如图为其一层某处室内消火栓安装示意图,消火栓水带采用衬胶水带,水带长25m;若A点至消火栓栓口的水头损失忽略不计,消防水枪距一层地面高度取1m,消火栓栓口水头损失取0.02MPa,忽略楼板(屋面板)厚度。则该消火栓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不应该小于下列哪项?( )

题19图
A.7.0m
B.13.0m
C.15.6m
D.17.3m
【答案】D
【解析】充实水柱长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sk为水枪充实水柱长度(m);H1为室内最高着火点距地面高度(m);H2为水枪喷嘴距地面高度(m),一般取1m;α为水枪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一般取45°,最大不应超过60°。
对于网格吊顶,着火点高度取层高。则消火栓水枪的最小充实水柱长度为:

20.某17层五星级宾馆(设有260间客房)的第五层均为KTV包房,该层建筑面积为1680m2。下列该楼层灭火器配置设计中,哪项正确?( )
A.按中危险级配置灭火器,计算单元最小需配灭火级别为12A
B.按中危险级配置灭火器,计算单元最小需配灭火级别为15A
C.按严重危险级配置灭火器,计算单元最小需配灭火级别为17A
D.按严重危险级配置灭火器,计算单元最小需配灭火级别为22A
【答案】D
【解析】《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根据附录D表D,建筑面积在200m2及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属于严重危险级民用建筑。
第3.1.2条规定,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可划分为以下五类:①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②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③C类火灾:气体火灾;④D类火灾:金属火灾;⑤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本建筑属于A类火灾。
根据第6.2.1条表6.2.1规定,A类火灾场所严重危险级的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为50m2/A。第7.3.3条规定,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商场、寺庙以及地下场所等的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为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S为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m2);U为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或m2/B);K为修正系数。
17层五星级宾馆应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和灭火系统,由表7.3.2,K取0.5。则有:

取22A,故为D项。
21.北方某酒店式公寓500个床位,设置全日制热水集中供应系统,采用以地面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制备生活热水。最高日热水定额按规范取80L/(每床·每天),热水供应系统小时变化系数取3.5。则该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热水量(按60℃计)应为下列哪项?(酒店员工等其他热水用量不计,60℃热水密度为0.9832kg/L)
A.1667L/h
B.3750L/h
C.5833L/h
D.9074L/h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5.3.1条第2款规定,全日供应热水的宿舍(Ⅰ、Ⅱ类)、住宅、别墅、酒店式公寓、招待所、培训中心、旅馆、宾馆的客房(不合员工)、医院住院部、养老院、幼儿园、托儿所(有住宿)、办公楼等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小时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h为设计小时耗热量(kJ/h);m为用水计算单位数(人数或床位数);qr为热水用水定额[L/(人·d)或L/(床·d),按本规范表5.1.1采用;C为水的比热,C=4.187kJ/(kg·℃);tr为热水温度(℃);t1为冷水温度(℃),按本规范表5.1.4采用;ρr为热水密度(kg/L);T为每日使用时间(h),按本规范表5.1.1采用;Kh为小时变化系数,可按表5.3.1采用。
第5.3.2条规定,设计小时热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结合以上两式有:

22.如图为某建筑全日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计示意图,下列针对该热水供应系统存
在问题的说法中,有几项正确(应列出正确项编号并说明理由)?( )
①无法实现对低区的减压
②低区热水循环无法实现
③系统无法应对热水膨胀
④无用水工况时,循环泵不需要运行
⑤无用水工况时,水加热器不需要加热

题22图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答案】B
【解析】第①、②条,高区回水没有设置减压阀,则高区回水水压太大,低区热水无法循环,也就无法被减压。两个区的水头损失相差较大,导致低区减压阀失效。均正确。
第③条,日用热水量小于等于30m3(闭式)热水供应系统可采用安全阀等泄压措施。本系统为闭式热水系统且在热水器上设有泄压阀,故当日用热水量小于等于30m3时可应对热水膨胀。错误。
第④、⑤项,在无用水工况时,为了防止系统中热水冷却需将系统热水进行循环,且热交换器需要加热。均错误。
23.某重要公共建筑屋面为等分双坡屋面,其屋面汇水总面积为8600m2,屋面雨水排水管道的总设计流量为365L/s,屋面雨水溢流口均匀设置,单个溢流口设计流量不大于25L/s,则其屋面雨水溢流口的数量应不少于下列哪项?( )
注:①当地设计暴雨强度公式q=[2150(1+0.42lgP)/(t+13.28)0.68]×10-4
式中,q为降雨强度,L/(s·m2);P为设计重现期A;t为降雨历时(min)。
②屋面径流系数按1.0计。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4.9.9条规定,一般建筑的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1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重要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应小于其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第4.9.2条规定,设计雨水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y为设计雨水流量(L/s);qi为设计暴雨强度[L/(s·hm2)];ψ为径流系数;Fw为汇水面积(m2)。
第4.9.4条第1款规定,屋面雨水排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应按5min计算。
暴雨强度公式
则每侧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为:

每侧雨水溢流口的排水能力为220-365/2=37.5L/s。每侧所需溢流口个数为37.5/25=1.5,取2个。双侧共需溢流口4个。
24.某12层宾馆(建筑高度42.8m),客房卫生间污水排水立管(管径为100mm)和废水排水立管(管径为75mm)共用一根通气立管,则该通气立管(DN1)以及连接污水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的结合通气管(DN2)和连接废水排水立管与通气立管的结合通气管(DN3)的最小设计管径应为下列哪项?并说明理由。( )
A.DN1=75mm,DN2=75mm,DN3=75mm
B.DN1=100mm,DN2=75mm,DN3=50mm
C.DN1=100mm,DN2=100mm,DN3=75mm
D.DN1=100mm,DN2=100mm,DN3=100mm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版)第4.6.13条规定,通气立管长度小于等于50m且两根及两根以上排水立管同时与一根通气立管相连,应以最大一根排水立管按本规范表4.6.11确定通气立管管径,且其管径不宜小于其余任何一根排水立管管径。本建筑高度42.8m,通气立管长度小于50m,有两根立管共用通气立管,按本条设计。根据第4.6.11条表4.6.11规定,排水立管管径为100mm时,其通气立管最小管径为75mm,此管径不小于废水排水立管的管径,满足要求。第4.6.14条规定,结合通气管的管径不宜小于与其连接的通气立管管径。故结合通气管的最小管径均为75mm。
25.某小区设有全日24h中水供应系统,中水系统设计供水量为400m3/d,中水处理设施间歇运行(早上8:00至下午18:00)。则中水贮存池的最小有效容积应为以下哪项?( )
A.100m3
B.140m3
C.328m3
D.352m3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条文说明5.3.3第2款:间歇运行时,中水贮存池按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如下式:
W2=1.2·t2·(q-qz)
式中,W2为中水池有效容积(m3);t2为处理设备运行时间(h);q为设施处理能力(m3/h);qz为中水平均小时用水量(m3/h);1.2为系数。
第6.2.1条规定,中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为设施处理能力(m3/h);t为处理设备运行时间(h);QPY为经过过水量平衡计算后的中水原水量(m3/d)。
第3.1.5条规定,用作中水水源的水量宜为中水回用水量的110%~115%。
求中水贮存池的最小有效容积时,q取最小值。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