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答案】C

【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具备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因此,正确答案选C。

2.提出普及初级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答案】A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工厂开始大量出现,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机器在生产中的大量运用,需要接受一定程度教育的劳动力,于是对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烈。因此,正确答案选A。

3.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答案】C

【解析】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主张。因此,正确答案选C。

4.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答案】B

【解析】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它包括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环境卫生、校园绿化、教育和教学场所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因此,正确答案选B。

5.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答案】A

【解析】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学校精神和观念文化对校园文化起着指导和引领方向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正确答案选A。

二、填空题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________、制约________。

【答案】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________、高等教育、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答案】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________、教育________。

【答案】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________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答案】人力资本

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答案】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三、名词解释

1.学校物质文化

答: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之一,是指具有文化意义的学校物质环境、校园规模、建筑设备及庭院布置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一样,对社会有深远影响。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影响学生的心理平衡。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适感,感到处在一个安静、和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态度。如学校建筑形态和功能、校区整体规划等,都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与看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教学设备的有无或多寡,如图书数量、教学用具等,最易产生这种影响。影响学校传统的保存与传递。学校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等,常因某种独有物质文化的保存而得以继续发扬。

2.学校文化

答:学校文化又称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它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的体现。学校文化表现在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两方面。显性课程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潜在课程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文化生活、绿化、校园美化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等,其中学校的风气、文化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优良的学校文化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文化既可以直接成为教育教学的要素,为学生所接纳,又可以作为隐性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种亚文化,学校文化还可以为主流文化提供新的文化要素;不同类型的学校文化是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相互区别的一个表征,是特色学校的一个显著标志。因此,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是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

四、简答题

1.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教育是文化传输的重要工具,既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教育传递着文化,因而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就得不到保存、积累和发展。教育传递文化,将人类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成为整个生命的一部分,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有了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

(2)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文化既然可以传递,也就可以传播交流。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输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文化的传播交流,可以通过教育、战争、贸易、移民等途径和手段来进行,学校教育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段。教育是使人学会更好地进行交流,并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吸取益处的重要工具。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即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摈弃社会文化的糟粕,发扬其精华。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选择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因,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它撷取文化的精华作为教育的内容,提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一整套价值标准和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地更新与创造文化。教育通过传递已有文化,使个体“社会化”与“文化化”,并培养、造就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能够得以发展和更新。也就是说,通过教育,把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具有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文化表现方式和创造能力。新的一代,通过教育可以迅捷而有效地占有人类全部文化的精华,然后即可站在前辈人的肩膀上进行新的创造。

(5)教育的文化分层功能

这一功能是由社会文化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社会文化这一双向互动的结构模式所决定的。在教育普及的现代社会,每个青少年在他们正式作为一定社会文化共同体中的一员以前,都必须先经过学校的选择。教育之所以具有文化分层功能,是因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赋予不同的个体以一种特殊的“文化身份”,包括社会期望、自我认同、自我期望、价值观念、知识和智能结构等,从而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内扮演着相应的角色。

2.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答:学生文化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这表现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表现在某些学生由于身心方面的显著特征,在其生活经历中会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自己交往的同年龄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3)师生的交互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同,学生的反映也就随之各异。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学生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是制约学生文化特征的又一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一般都有着一些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等,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其思想、行为也难免受家庭的影响。

(5)社区的影响

学生生活的社区对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一般总会形成与社会共同体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习得了社区的文化特征,并把它带到学校中来。

五、论述题

分析教育与人口状况的关系。

答: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人口状况影响和制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人口功能也十分重要。二者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社会的人口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其变化的速度可用增长率来表示,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规模,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

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间接影响是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教育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

(2)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认为是起长远作用的手段。

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人口素质是由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它们都与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身体、科学文化以及品德素质。

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口的自然平衡,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方而的比例;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方面的比例。教育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影响年龄结构。第二,教育影响人口的城乡结构。第三,教育影响人口的行业和职业结构。

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迁居活动,人口有计划的合理迁移,对适应生产力发展和资源开发,促进地区间文化技术的交流、合作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诸多,其中教育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受过教育的人口更容易作远距离的迁移;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更吸引迁移人口;教育本身就实现着人口的迁移。

由此可见,教育的人口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更需要不断发展教育,使其人口功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