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城邦教育制度的兴衰

3.1 复习笔记

一、荷马时代的教育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多利安人征服了阿卡亚人,锡尼文化所代表的爱琴文明也随之崩溃,古希腊地区随即进入荷马时代。

(一)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与文化

1.荷马时代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

(1)社会结构

荷马时代的希腊处于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过渡阶段,以氏族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当时部落和部族的政治模式主要由三种权力机构构成:

议事会,由氏族贵族组成,为常设行政机构,负责对部落内的大事进行决议。

民众大会,由部落的全体成年男子组成,为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定部落战争等大事。

军事首领,负责军事和宗教事务,由民众大会选举产生,但事实上多为世袭。

荷马时代初期,社会分化并不明显,部落中的贵族也没有完全脱离生产劳动,奴隶也被视为家庭成员。由此可见,荷马时代初期社会保留了明显的平等色彩。

(2)经济状况

铁制器具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氏族成员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主、平等的原始社会特征逐渐淡化。

2.荷马时代的文化特征与道德观念

(1)文化特征

以诗歌和民谣为代表的民间文学相当繁荣,古希腊神话传说通过行吟诗人和朗诵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和完善。

建筑术和几何陶绘等高文化水平的艺术形式已初现萌芽。

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出了24个希腊字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拼音文字体系。

雅典地区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为后世古希腊文明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道德观念

宣扬了为群体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的原始的集体主义道德。

肯定了个人对财产的要求,肯定个性的价值,试图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相统一。

歌颂勇敢无情的战士品质,将勇敢、正义、忠诚、集体观、足智多谋等战士的品质上升为全社会的道德要求。

(二)荷马时代的教育

1.荷马时代的教育形式

荷马时代的教育尚无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体系,其教育主要是让儿童和青少年观摩或参与成人的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形成道德观念。

2.荷马时代的教育内容

荷马时代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军事训练培养相关军事技能和道德品质,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军事技能教育

这方面的教育主要是通过体育的形式实现的,这也推动了崇尚运动的社会风潮。通过赛跑、铁饼、标枪、射箭、摔跤、武装决斗等竞技比赛,培养生活必需的运动技术,是当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竞技比赛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早起源和范例。

(2)音乐、舞蹈和吟唱教育

音乐、舞蹈和吟唱等艺术活动在希腊人生活中十分普及,它们涉及到军事战争、宗教仪式等各个方面,是荷马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荷马时代教育的中心,其终极目的是培养战士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勇敢、正义、智慧、坚忍的英雄品质,即古希腊哲人所概括的“四大德”。

3.荷马时代的教师

荷马时代的教学主要采用个别化教学形式,由睿智长者担任教师,言传身教,包罗万象。个别化教学多采用《荷马史诗》作为基本教材,既重视集体利益又张扬个性发展,对后世的教育理念有重要影响。

二、古风时代的教育

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腊进入古风时代,这一时期希腊的社会形态、文化和教育都逐渐成熟,为古典时代古希腊文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一)古风时代的希腊社会

1.社会结构

古风时代,希腊社会已经从氏族社会转变为以“城邦”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社会的等级特征明显。

(1)公民或自由民是最高阶层,他们具有参与城邦政治活动的完全资格;

(2)奴隶处于社会最底层,他们丧失了所有的政治经济权利,完全依附于奴隶主;

(3)城邦普通居民处于两者之间,他们可以自由从事生产活动,但不具备政治权利。

2.政治制度

公民大会是城邦制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领导贵族议事会、公民代表议事会以及其他军政机关,同时承担者公民教育的责任,这也是古风时代城邦国家普遍重视教育的原因之一。

3.经济发展

(1)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形成了跨越海陆、连贯东西的商贸交流圈;

(2)从东方古国吸取先进的生产经验,大大提高了本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

(3)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始出现,祭坛、神庙、剧场、集会广场等城市设施逐渐成熟,推动了古希腊建筑与戏剧艺术的发展。

4.文化事业

(1)与先进的东方文明的交流给古希腊人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经验,大大提高了希腊的文明程度,因此这一阶段又被称为古希腊的“东方化时期”。

(2)哲学、艺术、科学发展开始萌芽,出现了米利都学派代表人物泰勒斯等著名哲学家、科学家。

(3)古风时代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戏剧的发展上,代表古希腊艺术最高成就的悲剧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4)个别化教育逐渐演变为制度化教育,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城邦教育制度确立。

(二)古风时代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

1.斯巴达教育

斯巴达人的城邦具有浓厚军事色彩,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以强化军事专制为核心目的。

(1)社会结构

斯巴达的国家居民分为三个等级:

斯巴达人处于统治阶层,他们享有一切政治和经济特权,不事生产,专门负责战争;

希洛人处于最底层,他们终身为奴,被剥夺了所有的公民权和人身、经济自由;

庇里阿西人处于中间阶层,他们有人身和经济自由,但不具有公民权,不能参与政治。

(2)斯巴达教育

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

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战士,其教育任务就是使每一个斯巴达人通过长期的训练,成为一个荣誉、勇敢、坚毅、忠诚的战士。这种尚武的教育模式虽然壮大了斯巴达的军事力量,但忽视了个人的智慧与才能,大大阻碍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军事教育

a.斯巴达的教育直接由国家负责,儿童自出生后即为国家所有,病弱残疾者弃之荒野,以保证种族的优越性。

b.儿童从7岁开始接受专门机构(军事训练营)的教育,直至成为正式的军人。

c.7~18岁儿童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体能训练和道德培养。其中,体能训练以赛跑、跳跃、摔跤、铁饼和标枪“五项竞技”为主;道德教育则是为了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和爱国精神。

d.负责训练的官员由国家直接任命,对儿童要求极为严苛,教育过程中时常进行体罚。

e.l8岁的斯巴达青年会进入高一级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学习,进行两年的实战教育,以提高青年战士的实战技能。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忠诚、英勇、机智、果敢的英雄品质,教育方式则多管齐下,在日常生活、军事训练、文艺活动中均有渗透。道德教育和军事训练一起构成了斯巴达教育中的两大杠杆。

音乐教育

斯巴达人热爱音乐,并一度成为希腊世界的音乐之都,他们通过音乐教育青少年,以此培养他们勇敢作战、服从长者、遵守纪律和自我控制的品格。

女子教育

斯巴达将女子教育置于很高的地位,女孩需要在家中进行同样的军事化教育,以保证下一代的健康,并在特殊时刻参与保卫城邦。

斯巴达教育拒绝一切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这造成了整个斯巴达民族文化素质的低下,其文明进程落后于整个希腊文明,逐渐衰落而走向终结。

2.雅典教育

(1)雅典的民主政治与繁荣的经济

雅典国家体制是由九官共同执政,包括国王、首席执政官、军事执政官与六位立法执政官,具有浓厚的民主色彩,为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雅典的制造业和工商业十分发达,经济基础稳固。

梭伦、庇西特拉图等人的改革推动了雅典政治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雅典政治上的民主倾向为公民参政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也同时对公民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促进了雅典教育的发展。

(2)雅典教育

教育体制

与斯巴达不同,雅典虽然同样重视教育,但并不直接干预教育的细节,而是允许兴办私学,青年16岁之前的教育由家庭负责,16~20岁才进入国立的教育机构。

教育目的

雅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青少年勇敢、强健的体魄以及理智、聪慧和公正的品质,塑造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公民。

教育内容

雅典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包括道德熏陶、体格训练、文化教育以及音乐、舞蹈等,同时反对专业化、职业化的训练,主张全面发展,鼓励张扬个人才能。。

教育阶段

7岁之前的幼儿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接受母亲的教育,男孩则在“教仆”的陪同下进入弦琴学校接受专门的学校教育。

音乐教育

音乐学校教授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体育之外的所有教育内容,所有被认为利于增长知识、培养德行、陶冶心灵者均被列入音乐教育的范畴,其目的正是为了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可分为四个阶段:

a.幼年进行有关行走坐立的动作锻炼,训练合乎规范、姿势优美的动作;

b.13岁后在角力学校接受赛跑、跳跃、摔跤、铁饼和标枪“五项竞技”训练;

c.l6岁后,少数表现优异的人进入国立教育机构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

d.18岁后,青年进入埃佛比接受进一步的军事训练,2年后成为正式城市公民,。

道德教育

雅典的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儿童忠诚、勇敢的道德观念,形成了追求自由、忠于城邦以及爱美、爱智、爱和谐的民族风尚,大大提高了雅典的知识文化水平。

私立学校

雅典私立学校的教学条件相当简陋,没有固定教学场所,教师社会地位也十分低下,导致雅典的其文化教育水平也略低于后世的古典时期。

三、古典时代的教育

公元前5世纪初至公元前4世纪末是希腊社会的古典时代,这一时期的希腊文明走向全盛后逐渐衰落,其标志分别是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一)古典时代教育的繁荣与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

1.教育繁荣的背景

(1)希腊联盟获得了希波战争的胜利。

(2)伯里克利改革推动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军事力量也得以加强,使雅典成为希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3)战争中获得的大量奴隶为雅典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付薪公职制度使公民的政治权利更为普及。

(4)雅典民众的普遍参政对国家公民素质教育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要求。

2.旧教育向新教育转变

(1)旧教育的衰微

体育地位下降

古典时代,由于公民不再是军队的主要力量,雅典人对身体训练的热情开始下降,体育逐渐成为培养专业运动员的工具。

音乐职能变化

古典时代,音乐的文字元素被剥离,逐渐成为纯粹的欣赏艺术,这使其原本承担的道德熏陶与知识传承职能不再突出。

道德教育功能的弱化

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英雄品质对青年人失去了约束力,年轻一代的独立自主精神逐渐萌发,使得道德教育开始向个体倾斜,产生了“致力于个人发展而非服务城邦”的新道德教育。

(2)新教育的萌生

雄辩术

古典时代雅典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民主政治的善于言辩的公民,因此雄辩术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

修辞学与修辞学校

古典时期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正是修辞学,因为修辞学是雄辩术的基础,掌握修辞学需要有系统、有层次地对学习者进行训练。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学校有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柏拉图的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校等。

3.智者学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这个希腊教育黄金时期的到来。

(1)教育目的

智者学派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处理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其实践目的是给予政治家一种预备教育,以便在希腊从事一般的职业性政治活动。

(2)教育实践

智者学派的教育内容包括雄辩术、修辞学、文法、社会文化知识乃至自然科学等。

雄辩术是智者教育内容的核心部分。

修辞学、文法的学习是智者学派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处理个人社会事务的关键。

通过教育使公民获得从事政治所需的廉耻和公正等政治品德。

(3)智者学派的贡献

丰富、发展并传播了古希腊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智者们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规范化,理论理论体系也相对完善,这标志着希腊教育思想的真正成型。

智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誉为“希腊三哲”,他们将古希腊的教育思想推到了最高峰,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苏格拉底

(1)个人简介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长期从事无偿教育活动,提出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教育见解,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因此被誉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有长远影响的教育家”。

(2)教育思想

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发展人的才能、使人道德高尚的重要活动,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国家官员的必要途径,教育的目的就是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

教育任务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道德培养。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使公民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并提出“智慧(知识)即道德”。这种观点为道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后世德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教育内容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内容应该广博,只有知识渊博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在其教育实践中,苏格拉底还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学科目。

苏格拉底教学法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又称“产婆术”。这一方法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a.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无词以对,承认自己的无知。

b.助产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c.归纳即从繁杂的现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一般规律。

d.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3)历史意义

苏格拉底是希腊教育思想系统化发展的起点。他总结了包括智者派在内的许多思想家的教育主张,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理论抽象,为教育思想的体系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在希腊教育思想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转折性作用。”

2.柏拉图

(1)个人简介

柏拉图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他创办了学园“阿加德米”,对后世大学教育影响深远。其代表作《理想国》与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儿》、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起被称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2)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

柏拉图将培养和造就哲学家视作教育的最高目标和主要任务,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成为国王才能建立智慧、勇敢、节制、正义的理想国度。此外,他还提出培养军人以保卫理想国度。

教育阶段划分

柏拉图提出教育是建设“理想国”的重要杠杆,儿童教育和养育应由国家负责。在此基础上,柏拉图对教育阶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划分:

a.学前教育阶段:3岁以前在育儿所由女仆照顾,或在家中由父母养育。3~7岁的幼儿则集中到附设于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中接受女公民的教育,教育内容包括讲故事,做游戏,还要有音乐、歌唱等活动。

b.普通教育阶段:7岁以后,男女分别入国家举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接受初等教育。这一时期的学习内容以初步的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为主,此外,他还特别重视体操、骑马、射箭等体育训练项目。

c.军事训练阶段:18~20岁的青年,在高一级的学校——国立青年军事训练团中,接受军事体育训练,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四种自由艺术。这一阶段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能受这种教育。

d.深入研究阶段:20岁以后,少数经过筛选的优秀青年会继续进行教育,对高深科学理论进行研究,发展理智与美德。这一时期的主要学习科目是“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

e.哲学家教育阶段:30岁后再加选拔,极少数最优秀的人继续用五年时间专门学习哲学,然后担任政治军事方面的重要职务,50岁时可任国家的最高领导——哲学王。

女子教育

柏拉图重视对女子进行教育,他认为女子在承担国家和社会事务方面与男子是平等的,这种男女平等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教育理论。

(3)历史意义

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柏拉图提出的国家应重视对全体公民的教育,倡导学前教育,主张身心和谐发展,确立“四艺”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发展思维能力,教育与政治理想相结合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永恒的价值。

3.亚里士多德

(1)个人简介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其部分思想理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此外。他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政治学、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学科上都有所建树。

(2)教育思想

理论基础——哲学与心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哲学和心理学思想基础之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是由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如同一块白板,所有知识都是经由感觉而进入人的意识的,这肯定了教育在人的理性发展和知识获得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为体育、德育、智育全面发展的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教育阶段理论

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应按照人的发展阶段依次进行:首先是体格教育;其次是道德教育;最后是智育和美育。他还提出影响人发展过程的三个要素,即天性、习惯和理性,主张充分发挥教育对三者的作用,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身心和谐的人。

教育实施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效法自然”理论,按照青少年的生理特征将教育实施划分为三个时期:

a.从初生到7岁为第一时期,这时儿童处于身体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期,应及时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活动,同时注意不可在儿童5岁之前教授其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这一时期的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因此教育内容还包括游戏、讲故事等。

b.7~14岁为教育的第二时期,这时应发展人的非理性灵魂,以情感道德培养为主。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包括阅读、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四种,旨在促成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c.14~21岁为教育的第三时期,应发展人的理性灵魂,为此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学校中开设了包括“四艺”以及哲学、物理、文法、文学、诗歌和伦理学等在内的广泛的课程,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分班授课。

(3)历史意义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前任思想的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需要,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将古希腊教育思想推上了最高峰,其中一部分教育思想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四、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0年是希腊历史上的希腊化时期。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扩张战争,曾经灿烂的古希腊文化被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埃及等广阔地域,并深刻影响到这些地区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一)希腊城邦教育制度的衰微

马其顿帝国对希腊的征服彻底动摇了古典时期希腊的社会基础和道德标准,个人利益被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希腊城邦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教育制度也日渐衰微。

1.教育目的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希腊化时期之前,各城邦的教育目的最终都指向国家和城邦,;而在希腊化时期,个人成为了教育的中心,教育目的也变为使个人获得学科知识,为成功做好准备。

2.教育内容出现了新的特征。

体育和音乐教育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主导地位,体育沦为了竞技比赛,音乐教育则日益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这使得城邦教育功能进一步弱化,许多教育传统遭到了破坏。

3.公立教育机构也发生了变化。

亚历山大大帝仿照雅典的埃佛比在各地设立了教育机构,但与以往相比,埃佛比不再对青年进行军事训练,培养其忠勇爱国的品质,而是为奴隶主贵族传授“文雅知识”,其基本职能和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二)希腊化时期教育的新进展

尽管城邦教育日渐衰微,但仍出现了适应当时社会条件的新进展:一方面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出现了三级教育制度的雏形,制度和结构上更趋完善,这为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初等教育

希腊化时期,初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大大增加,教育对象也扩大为所有自由民子女,女孩也可接受与男孩相同的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包括阅读、书写、算术以及经典文学作品。

2.中等教育

亚历山大大力修建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汇聚了各地学者研究整理古典文献,创立了科学的文法体系。在此背景下,语法学家开设学校,向学生教授文法、修辞和逻辑学,并收取一定学费。这种文法学校偏重进行知识教学,教育内容可分为文学和科学两个方面。

3.高等教育

(1)亚历山大利亚的博物馆和图书馆已经初步具备了高等学府的特征。

(2)古希腊哲学家芝诺、伊壁鸠鲁等人在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的基础上,兴办了多所高水平的学校,如斯多葛学派哲学学校、伊壁鸠鲁学派哲学学校等。

(3)公元前200年前后,“雅典大学”合并成立,它大力吸收和改造希腊传统文化,尤其重视对文法、修辞学和哲学的教学研究,成为当时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