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民经济学学科现状
从国民经济学学科的演变及发展历程看,该学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存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特有学科。当前的国民经济学学科是在1998年正式由官方认定的,其前身是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专业调整后,“国民经济学”被列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第一个二级学科,与财政学、金融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并列。在本科阶段,“国民经济学”对应“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阶段则为“国民经济学”专业。目前全国9所院校有国民经济管理本科点,78所院校有国民经济学硕士点,21个院校有国民经济学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专业排行榜上列第一名。全国高校中拥有国民经济学学科本、硕、博完整学科体系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辽宁大学、四川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9所院校。其中设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辽宁大学、中央财经大学4所。
目前,国内国民经济学的教材有钱伯海所著的《国民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胡乃武所主编的《国民经济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林木西和黄泰岩所主编的《国民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王海平、吴春波所主编的《国民经济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刘瑞所主编的《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管理系列教材”等。这些教材是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比较系统地梳理和介绍了国民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方法、预测和案例,是本硕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学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原有的以计划经济理论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学教育成了边缘学科,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停滞在原有的理论和框架下,致使国民经济学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同时,国民经济学科在其他学科过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冲击,其定位开始摇摆,并越来越不清晰。国民经济学自身学科建设规范性要求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框架结构、逻辑层次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争议,同时它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没有梳理清楚,形成了与其他学科分工不明确的尴尬局面。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学如何创新,如何明确其研究的方向,如何界定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该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