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严重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正在为环境污染付出沉重代价,防治环境污染迫在眉睫。

尽管我国政府和NGO做了大量环境保护工作,但为什么我国的环保成效不明显?如何分析这些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些问题是学者应该着力关注的。

事实上,我国80%以上的环境污染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作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社会的主要经济主体,也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他们应该在环保投资方面发挥最大的主体作用。现实状况却是,企业环境治理存在环保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

企业环保投资效率是企业环保投资研究的重点关注部分,而提高企业环保投资效率首先需要有合适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工具。本书希望通过分析、研究相关成果构建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工具,以便为企业环保投资效率的提高做出努力。

本书以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研究目标,以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和国内外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统计学和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上探讨和研究了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以我国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做了检验。

为探讨和研究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书从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内容与结构及应用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是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本章回顾了国内外政府机关、学术组织和研究学者关于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为本书研究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本的研究背景。本章基于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问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比较分析,认为构建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对其有明确的定位、特色及成效等预期,明了其构建所需的科学条件,如框架结构选择、指标筛选、评价标准确定等,尤其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问题,如企业环保投资效率概念、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指标间关系确定等,本章为后续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是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本章是本书的基础部分,为研究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提供了必要理论支持。本章选取投资理论、效率理论、企业环境战略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作为研究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理论,研究认为环境保护投资“投资说”强调企业环境保护投资是企业的一种投资,必然要求企业衡量其环保投资的效率问题,可以说,投资理论为要求企业关注其环保投资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依据效率理论,本章界定企业环保投资效率为企业环保投资所产生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关系表现为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依据企业环境战略管理理论,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目标应是提高企业环保投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的可持续增长。企业环保投资总产出指标除考虑企业环保投资为企业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外,还需要考虑企业环保投资环境效益和企业环保投资社会效益等内容。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环保投资效率提高的驱动因素之一,同时其也明确了与企业环保投资有关的利益相关方范围。竞争优势理论要求企业关注环保投资效率,同时为衡量企业环保投资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三章是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研究。本章是本书的核心章节,主要对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做系统、深入分析。首先分析了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概念,如环保投资、企业环保投资和企业环保投资效率等;其次明确了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总目标及子目标;最后按照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该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评价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确定)做展开分析。本章的研究为后续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是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本章也是本书的核心章节,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简述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遵循的原则,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择,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说明等。简述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保证构建过程的规范性。在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构建过程中,根据指标的初次选择和优化选择两个环节确定具体指标。关于指标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权数构造和合成模型选择两方面展开。本章设置了各级指标调查问卷,根据专家组回馈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级指标合理权重。关于合成模型,本章根据指标性质不同,企业环保投资总效益目标层、企业环保经济效益准则层和企业环保总投入目标层等指标,采用简单加权平均法合成百分值,企业环保投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准则层等指标,采用平方加权平均法合成百分值。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建设的确定,标志着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构建顺利完成。

第五章是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效果分析。本章也是本书的核心章节,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需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证明其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为此,本章对企业环保投资效率做了简单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作为检验依据。利用我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中列述的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年报内容分析法从这些污染行业上市企业2009~2016年发布的财务年度报告和各类型社会责任报告中搜集有效信息,根据构建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研究样本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对经典Ohlson模型做适当修正,证实了企业环保投资效率、企业环保总投入、企业环保投资环境效益与企业价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利用模型对上述研究结果做了稳健性检验,最终证实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数据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六章是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本章汇总了本书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本书研究了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解决的基本内容,增加了对企业环保投资效率相关核心概念新的认识,构建了全新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了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本章还提出了一些政府宏观层面、市场中观层面及企业微观层面等政策建议,认为从政府宏观层面应制定政策促使企业增加环保投入、产出相关信息的披露,如对企业环保投入按环境污染预防投入、日常管理投入和污染治理投入分类列示,企业环保产出按企业环保投资经济效益、企业环保投资环境效益和企业环保投资社会效益分类列示;强制企业披露噪声及“三废”等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等;加强环境会计制度建设,使企业更好记录环保投入、产出经济数据。市场中观层面应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中增加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使利益相关者利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环保绩效,并可以依据该指标做出决策;增加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保投资满意度评价信息,便于企业环保投资社会效益衡量。企业微观层面应定期计算企业环保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使该比值成为衡量企业经营者资产管理能力的指标;企业期初应预计环保产出与投入,并与期末实际值进行比较,作为衡量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能力的指标。最后指出了本书研究局限及后续研究展望,为后续的研究指出方向。

本书的研究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了全新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既明确了企业投资环境保护追求经济效益,也明确了政府要求企业环保投资追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是企业环保投资追求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该评价指标体系界定企业环保投资效率为企业环保投资总效益除以企业环保总投入,考察的是企业环保投资过程的绩效。

二是在利用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过程中,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的合成利用了平方加权平均的合成思想,体现了环境绩效评价中常用的“奖惩”思想,也使得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变权的特征。计算出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具有动态特点,随着样本单位、样本数量、时间范围等的变化,同一企业的环保投资效率会出现变动,这种动态思想会使企业环保投资效率具有预期评价的特点,即如果企业期初公布了企业的环保投资、防治污染计划,该指标体系就会形成预期企业环保投资效率和实际企业环保投资效率的比较,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解释将更有力。

三是利用我国资本市场数据实证检验,基于经典Ohlson模型证实利用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出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与企业价值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也得出企业环保总投入、企业环保投资环境效益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等有益结论,为企业加大环保总投入和提高环保投资效率产生更大企业价值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利益相关者通过企业环保投资效率指标做出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法规、规章和制度提供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