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构建一个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资本市场要求的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外使用企业环保投资效率概念的文献本来就很少,更谈不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了。目前存在较多关于企业环保投资绩效评价类(与之相近的概念还有生态效率等)指标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资料,这些企业环保投资绩效评价类指标体系对构建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有积极借鉴作用,因为效率与绩效本身就具有紧密关系,效率评价涉及的指标大量采用绩效指标的信息。
这里主要综述国外广泛应用的有关企业环保投资绩效评价相关信息的指南,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环境管理——环境绩效评价指南》(ISO14031)(以下简称《评价指南》),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发布的《生态效率测量指南》(以下简称《测量指南》),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公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指南》(以下简称《框架指南》)和日本环境部组织(MOE)出台的《企业环境绩效指标指南》(以下简称《指标指南》)等。这些“指南”在评价环境绩效等方面被广泛运用,其中《框架指南》是目前国际上推行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最先进方式,不仅在环境方面,而且在社会和经济方面也能够协调统一,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思想(翟帆,2010)。
国内关于企业环保投资绩效公开以企业发布报告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环境报告书、可持续发展报告书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王军,2007)。国内企业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书直接采用GRI《框架指南》。我国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6月首次发布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以下简称《编制导则》),我国企业可以依此发布标准的企业环境报告书。我国非营利学术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于2009年11月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1.0版本(以下简称《编制指南》),《编制指南》历经多次升级,2017年11月,该中心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CSR4.0)》,指南4.0在继承指南1.0~3.0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吸纳了最新的社会责任政策、标准、倡议和广大社会责任领域同仁的思想智慧,致力于推动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管理。
本章试图对上述国内外企业环保投资绩效披露与评价进行综述,并对这些研究展开适当分析。当然,在进行综述时也会适时关注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企业环保投资绩效披露与评价的理论研究成果,尤其是我国学者在企业环保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如张红军,1995;陶跃华,1998;温素彬等,2005;张炳等,2008;曹洪军,2008;颉茂华,2009;Tao和Li,2011;唐欣,2010;房巧玲,2010;刘永祥等,2011;方丽娟等,2013;张素蓉等,2014;陶岚,2015;姚翠红,2015;常媛、熊雅婷,2016;苏利平、程爱红,2016;赵丽萍等,2016;汤健、邓文伟,2016;李冬伟、黄波,2018;等等),其中一些思想不乏借鉴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综述国内外不同企业环保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准确的方法论。不同的企业环保投资绩效的评价方法所基于的方法论不同,如构建相关指数对企业环保投资绩效进行评价(Corbett和Pan,2002;Hoh等,2002),其评价目标就相对具体、单一、明确,在评价方法中属单指标评价。而利用指标体系对企业环保投资绩效进行评价就比较抽象、复杂,其属于多指标评价。单项评价实质上就是单指标评价,而综合评价则表现为多指标评价,也称为“多指标综合评价”(苏为华,2000)。
国内外发布的企业环保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目标抽象、指标众多等评价特点,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范畴。所以,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及评价应用等一般物理过程,综述国内外关于企业环保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无疑有利于我国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本章后续安排如下:第一节描述了国内外组织、政府机构及学者关于企业环保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构造的研究成果;第二节说明了国内外组织、政府机构及学者关于企业环保绩效评价方法的相关结论;第三节介绍了国内外组织、政府机构及学者关于企业环保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应用中的具体情况;第四节对前述三个小节研究内容展开评析,并给出构建我国企业环保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些启示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