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劳模人物传(吉林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20世纪50~60年代东北(吉林)老工业基地全国劳动模范

施玉海

施玉海(1901~1981),河北省阜城县邓庄村平民家庭出身,1939年来到日伪统治下的西安煤矿(今辽源煤矿)做下井矿工。东北解放后,广大矿工翻身当家作主。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施玉海积极投入西安煤矿的恢复生产运动之中。从1947年起,作为组长的施玉海带领“八一”采煤小组,创造出以正规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成功经验,连续7年无人身伤亡事故,并年年超额完成煤炭生产任务。1948年10月,施玉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施玉海被评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受邀参加1950年10月国庆庆典和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1年5月,全国煤矿工会号召全国煤炭工人学习施玉海采煤小组的成功经验。1954年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施玉海调任中国煤矿工人大连疗养院任副院长,1966年退休,1981年2月28日在大连病逝,终年80岁。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中华民族在资本—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中,艰难度日。以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不甘屈服的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手握大刀长矛,抗击着侵略者的洋枪洋炮。腐朽至极的清王朝,像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历次对外抗争一样,毫无例外地再次选择了屈服于侵略者。与之前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刺激了穷凶极恶的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使其变本加厉地搜刮中国的财富,奴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施玉海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屈辱、沉沦的时代。

1901年,施玉海出生于河北省阜城县邓庄村一户平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18岁的施玉海外出山东给船主当纤夫。1939年为了生计,施玉海一家三口来到日伪统治下的西安煤矿,成为一名下井采煤工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西安煤矿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在这里筑起一个拥有16个课(所)、75个系和42个柜头的“满洲炭矿株式会社西安矿业所”。[1]在日伪统治下的厂矿,矿工们每天都要在看守军警的逼迫下在坑下采煤12个小时以上,有的甚至累得吐了血,却过着“吃橡子面、糠菜和喝凉水”的生活,被称为“会说话的牲口”,终日衣不遮体,不得温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共同艰辛努力,世界三大法西斯国家已到穷途末路之境。为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侵略者在其侵略政策后方基地的中国东北,竭力推行“以人换煤”“人肉开采”的疯狂的毫无人性的资源掠夺政策。其采用大冒顶等高落式采煤法,顾煤不顾人,穷凶极恶地开采东北的煤炭资源,伤亡事故几乎是天天都有,重大事故频繁发生,矿工们把煤坑看作“矿山地狱”。[2]后来施玉海回忆道:“天天都要从煤洞子里往外抬人,不是死就是伤,大批煤矿工人被夺去了生命。”而矿工们的家庭更是“年年少吃无穿,住间破土房,炕上除了一床破了开花的被子外,别无所有”[3]

作为12名采煤矿工小组组长的施玉海,时刻牢记“别人不把我们当人看,我们自己要把自己当人看,保命是第一位”的思想,为了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他同工友多次同日本监工和汉奸把头进行机智勇敢的斗争。

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的中心环节。1947年6月西安煤矿解放后,广大矿工翻身做主,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生产热情高涨。为了尽快恢复生产,西安煤矿快速开展矿区民主改革和制度建设。当时,恢复生产最大的障碍就是不安全因素的问题。《安全章程》是西安煤矿制定的第一个规章制度。施玉海曾说:“坑内干活保安为首要,只有生命安全才能谈得上生产。”[4]平日里施玉海对事故一刻也不放松防御,像防御敌人一样。他认真执行交接班制,每次都是提前入坑,细心地倾听上班交代的各种情况,并按其情况检查顶板、砂子垛、采积场、棚子等有无变化、是否牢靠,排风道有无阻碍风流的地方,电线接头好不好,打眼毛头等工具有无毛病,开闭器是否灵活。他对这一系列的检查工作已经非常熟悉了,没有一次忽略掉。检查完了,他先向大家报告情况,再分配工作,并到每个人工作的地点再检查一次安全问题,自己才去工作。在施玉海的带领下,全组成员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组内定期召开小组会议研究开采场地的安全问题,并吸取别组在安全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改进作业方式。

1949年,西安煤矿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号召推行新采煤方法——用分层长壁式采煤法来代替高落式(大冒顶)采煤法,施玉海第一个响应了。施玉海第二天就开动员会,并利用在掌子里休息的时间,以旧采煤方法危害生命安全的实例,对工友进行动员教育,鼓励工友接受新的采煤方法。实行正规回采后,他就日夜用脑子想,琢磨如何去找煤层、沙口、勤沙墙子……他虚心地向技术人员学习,和老工友研究商量,很快成为一个熟练的正规回采作业者。根据小组的特点,他总结出每个工序的操作程序,规定了打眼、放炮、支柱、放顶4个工种的安全要点,建立了交接班、场子内检查、质量挂牌、煤质三拣、安全喊号5项生产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方法。为了消除煤炭生产中的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施玉海采煤组建立了安全检查组织,制定了检查程序,严明了劳动纪律。这些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把日伪时期那种伤亡率高、回采率低(只能采出蕴藏量的30%)的大冒顶采煤法,改为回采率高(能采出蕴藏量的60%~80%)、伤亡率低的分层正规采煤法,开创了煤矿安全生产先例。工友们从实际的体验中,看到了安全问题的改善,也看到了产量一天天提高,自己的工资也多了,因此坚定了推行新采煤方法的决心。施玉海的小组实行新式采煤法后,每日产量由1.53吨增至1.61吨,纯采煤效率由3.85吨提到4吨。施玉海生产小组成为西安煤矿乃至全国各大煤矿既超产又安全、无事故的典型,施玉海被工友称为“煤海英雄”。

1950年,在共和国国庆一周年来临之际,施玉海、刘茂有等5位东北劳动模范,写信给沈阳市劳动日报社,说明他们订下了生产计划和保证生产的条件,为国庆日做献礼,后经《人民日报》原文转发。在信中施玉海满怀深情地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国庆日就要到来了,并且还要举行全国战斗英雄和工农兵劳模两个代表会议,真使我高兴得了不得。我为了迎接国庆节和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拿我一点点的力量和过去在实际工作中摸到的点滴经验,领导我们小组订了一个生产计划。现在让我告诉你们吧:一、保证安全生产不发生责任事故,做到不伤人不死人;二、全班彻底执行责任制,遵守各种制度,不违犯劳动纪律,出勤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以上;三、保证在安全生产条件下要超过任务百分之二十;四、保证节省原材料,坑木减低百分之二十,火药减低百分之三十;五、保证全组团结并作到全班(一、二、三班)团结;六、全组参加技术、文化、政治等学习,提高文化、政治、技术水平。”[5]1950年10月,施玉海被特邀参加国庆典礼,并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施玉海家中“雪白的墙上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照片,两旁挂着劳模生产奖状,还有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照片……炕上铺的是在北京开会时毛主席发的毯子”[6]。同年11月,施玉海被选为中国矿工代表,出席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矿工节第二届代表大会。

1951年5月1日,施玉海生产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煤炭工人倡议开展安全生产友谊竞赛,形成了全国性的煤炭安全生产群众运动。其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安全生产旗帜施玉海”专题片在全国上映。施玉海采煤组先后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煤炭工业部、全国煤矿工会、辽东省政府省级奖励15次以上。

聚焦全国劳模施玉海的整个人生历程,他亲身经历从日伪残暴统治的旧社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社会。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施玉海不但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天”,整个中华民族也站了起来,施玉海本人更是由苦难到美好新时代的典型缩影。

编辑:田鹏颖 刘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