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论功行赏和改制
除了论功行赏之外,苏环还想着趁着这次机会将将军府的制度改一下。
现在的将军府就像是一个实力不错的国家了,再用以前那种简单的行政方式恐怕得累死将军府的人,所以建立一个合适的制度就像当的有必要。
而且苏环可不想建立一个过渡的制度,而是想要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朝堂,用来统治荆州和益州。
现在的诸国普遍实用的是三公九卿制,然后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官职。
但是这套制度已经用了一千多年了,一千年的时间里面风云变幻,有许多事情都和制度刚开始创立的时候不一样了。
苏环以前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过一种制度,叫做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地球时代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中书省是掌管机要事件、发布政令的机构,始创于曹魏时期。到了隋唐时期,它慢慢成为了为全国政务中枢。隋朝初期称呼为“内史省”,后来改为“中书省”。
门下省是三省之一。东汉时期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归属于少府,职责是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
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
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书省也是三省之一。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
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礼、兵、户、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有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四司。
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也就是曾经的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户部掌管着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也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有很多交叉的地方
礼部是历代都设有的一个官职,长官为礼部尚书。礼部负责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仪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精膳清吏司四司。
兵部,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主官为尚书,次官为侍郎。自从三省六部制创立,就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也叫做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冬官。隋代开皇二年始设立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三省六部制是苏环能够想到的最有效的制度了,在这个社会的大环境下,苏环不可能搞出什么先进的制度,这是不适合的。
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而且它还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高官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厂皇权.在以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况且三省六部制将各部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限度的制止了以前的那种出了事折后官员相互推切责任的情况,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而且三省六部制没有一个长官叫做丞相,这样也就避免了触动东边那群人脆弱的神经。
至于地方上面,苏环目前还不想动它,现在的州、郡、县三级已经够用了,要是打湿后管理不过来的话,可以把一些大州大郡分割出去一部分,这又不是不可以。
当苏环将自己整理好的改制的想法交到李戈手里,李戈看了一会儿之后顿时惊为天人,但是之后又有些担心的对苏环说:“将军,要是真的按照这上面的这么做,我们这就和谋反差不多了!”
“谋反?不,我们不是谋反。”苏环对李戈说:“我们现在还是吴国的官员,不是吗?”
虽然将军府有能力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苏环并不想这么做,毕竟有的事情国内处理比较方便,要是变成了国与国之间的事情就会变得十分的麻烦。
而且将军府下层的民众被吴国统治了一两百年,不是将军府几十年的统治可以动摇的。
“李戈,这次收复益州,功劳最大的是谁?”苏环问。
“当然是将军。”李戈想都没想就说出来了。
“那你觉得如此功劳的我,有没有可能得到一个公爵,或者是国公爵?”苏环又问李戈。
这下李戈犹豫了,他对苏环说:“自本朝开国以来,国公非大功劳者不得封,将军收复益州确实是大功一件,但是想要凭借这个受封国公,卑职以为还有些不太可能。”
“就是不可能,孤也要它变为可能。他赵戈损兵折将,又有什么能能耐够阻挡我?”苏环对李戈说:“让横水校尉部到江夏去,再把孤为诸位将士们请功的奏折递给赵戈。孤就想知道现在孤想要做国公,他赵戈会不会答应!”
“是。”李戈拜服称诺。
“还有,这改制的事情现在就做了,别到时候来不及,三省主官以及副官,六部主事孤都有了计较,但是其他的官员还需要你们四个一同商议,安排好了之后给个递个帖子。”
“是。”
河东的安邑。
卢奕的军队已经到了安邑城下,将安邑团团围住。
可怜安邑本来是一座大城,但是军队要么抽调到平阳防备卢荃,要么就是到了河内去布置对付卢奕的包围网去了,城中只有三千的兵马。不过这也不是安邑的错,谁能料到卢奕会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在安邑呢?
卢荃接到自己儿子的消息之后,派兵包围了平阳,让平阳里面的军队没有办法去支援安邑。
“太守,我们怎么办?”城墙之上,太守府长史问安邑太守。
在得知安邑城里面只有三千人之后,卢奕派人去城里面,对河东郡守劝降。
安邑太守看了看外面军阵排列整齐的并州军,再看看自己手下单薄的军队,无奈的对长史说:“准备一下,开城投降吧。”
卢奕让人在阵前准备了一壶酒,他准备在这壶酒喝完之后就对安邑进攻。
但是他的这壶酒只喝了一半不到,安邑的城门就打开了。
“看来这位河东郡守是个识时务的。”卢奕对自己的亲卫说。
从安邑城里面跑出来一个人,被并州军带到了卢奕面前。
“将军,在下奉太守之命请将军进驻安邑。”
“好!”卢奕站起来对身后的军队说:“进城!”
一队队并州军进入安邑,接管了安邑城防,这座河东的坚城就这样被卢奕兵不血刃的拿下了。
在知道卢奕进入河东了之后,中州军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决定不去进攻卢奕,而是防守好河内,并且想办法解了洛阳之围。
毕竟圣驾还在邺城,要是他们的军队在河东被牵制住了,卢荃的军队东出把慕容晔个劫走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在平阳的燕军由于自己的退路被截断,也很痛快的向并州军投降了,不然的话并州军都不需要进攻,只要围住他们,他们就没有反抗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