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动的效率(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人的活动效率是个关系范畴

效率不是某种实体,也不是实体的某种属性,不能把效率概念当作实体范畴或属性范畴。由前面的一般性考察可知,一般效率概念属于物质运动这一范畴系列。有效性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属性,效率作为这种有效性的比率是与有效性相关的关系。《辞海》对“效率”所作的解释有二,一是“泛指日常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二是指原动机或工作机等机械“在工作时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辞海》缩印本,1468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前一种释义实际上讲的是劳动效率,属于人的活动效率的范围;后一种释义则是指机械运转时的效率,属于人造的机器系统运动效率的范围。

人的活动效率是物质运动效率之最复杂、最高级的表现或形态,其中必然包含着更为丰富和错综的关系。作为一般概念的人的活动效率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以人的活动的有效性比率关系为本质规定的范畴。之所以如此,并不仅仅是由于人的活动效率包含着复杂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由于这种效率本质上就是一种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确定其本质。

这里所说的标志人的活动效率之本质的关系,不是单一的某种关系,而是由多重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关系群或关系系统。正如苏联学者科托夫等所说的,“效率范畴反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的各种关系的统一,这些关系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苏]科托夫等:《论社会生产效率的范畴》,载《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6)。。人们可以根据认识或实践的需要,着重把握这个关系系统中的某种或某些关系,集中考察有关方面的活动效率,又切忌将这种有选择的带有一定片面性的认识当作全面的看法。

就人的活动来说,效率当然是一种内在的关系。处于这种内在关系之中的关系项,均属于人的活动的内部要素、部分或方面。人的活动的过程、投入、效用与人的活动的结果、产出、效果,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的人的活动的有效部分、无效部分或负效部分,在人的活动的范围内,都是作为这种活动的内在关系项而存在的。人的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活动投入与活动产出、活动效用与活动效果的比率,活动的有效部分、无效部分、负效部分的比例关系,以及其他诸多关系,皆为人的活动内在的效率关系的具体表现。从根本上说,效率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关系,因而要认识特定活动的效率状况和寻找提高活动效率的途径,就需要把注意力集中于人的活动本身。忽视或否认这一点,只看到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外部因素,单纯从人的活动之外去寻找效率低下的原因,当然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把人的活动的效率看作纯粹内在的关系,否定外部因素及其作用的存在。人的活动不是封闭系统,而是开放系统,其内外界限是相对的、可以逾越的。对于特定的人的活动来说,外部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始终是作为某种前提或条件在起作用。人活动的过程总是此前某种过程的延续或转化,活动的投入意味着由活动外部进入活动内部,而活动的结果也不能不向活动范围之外输出,其有效部分作为产出又呈现在外部世界面前。所以,体现于人的活动的过程、投入与结果、产出等关系之中的效率,尽管不是纯外在的关系,毕竟包括涉及外部环境的关系,即对于人的活动而言的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具体说来,人的活动效率首先是一种现实的作用关系。这是由人的活动及其所引起、调动、支配和控制的各种参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参与人的活动的全部实有作用同其中的有效作用之间的关系。活动与作用两个概念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作用具有指向性,主体的作用总是指向某种客体的,因而作用需要在对象性的关系中才能真实存在。活动则包含主动的意味,表示的是主体自身的运动状态。因此,在理论上讲,活动作为人的动态存在可以涉及客体,也可以不涉及客体;换言之,人的活动可以是对象性的,也可以是非对象性的。然而,现实的人的活动却不可能没有对象。人的活动不是以外部世界为客体,就是以人本身为客体,不是以某种实体、属性、关系为客体,就是以某种观念形态为客体,因而总是对象性的活动。

人的活动与人的作用实际上是一致的,活动的进行即意味着作用的发生。人的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其作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即为作用的结果。人的活动效率是反映这种现实的因果作用关系的概念。在人的活动中,人本身的主体能动作用是否得到较好的发挥,人用来作用于客体的工具、手段如何,人的活动的客体条件是否与特定活动的要求相符,即是否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以及所有这些主体、中介、客体的作用关系,直接决定着人活动的效率状态。人的活动效率的变化,意味着上述某种或某些作用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作用关系的变化。其实,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活动就是起作用,活动的参与因素就是参与起作用的因素。因此,人的活动效率作为活动的参与因素的关系,也即是这些活动的参与因素作用形成的关系。

其次,人的活动效率又是一种成本关系。人的活动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活动过程中的消耗,是实现一定的目的所用去的成本。人的活动效率不仅表明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实现了什么,而且表明为他所实现的东西消费了什么。效率是一种比率,体现着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人活动的效率与这种活动的产出、效益成正比,而与投入、成本成反比。所以,从这个侧面看,人的活动效率也是一种活动的成本关系。对于人的活动来说,成本即其投入。

但是,人的活动效率不仅仅与活动的投入或成本有关,它是与产出相比的投入程度,是与效益相对的成本关系。在产出、效益稳定的情况下,人的活动的投入、成本的差别也就是其活动效率的差别。活动的成本是人在活动中投入的参与或不参与有效作用的全部要素。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活动成本,以便获得更大的产出或效益,正是人的活动的效率原则所强调的。人对自己活动成本的把握,就是对活动的过程、投入的把握,因而也就是掌握这种活动本身以及这种活动的效率。

第三,人的活动效率还体现着一种利益关系。利益是人在活动中追求效率的原动力,理所当然地会在具体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里表现出来。从总体上看,人类在自己的活动中力求有效率、高效率,这无疑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然而人的利益又是具体的、多方面的,与特定活动的过程、投入和结果、产出相联系的人的利益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个人的、群体的或社会的某项活动,有可能在符合活动主体的某些方面的利益的同时损害其他方面的利益,在符合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利益的同时损害其他个人或群体、社会的利益,在符合人们短期的、现在的利益的同时损害其长远的、未来的利益。

所以,人们在活动中追求什么样的效率,怎样追求效率,都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这就是说,人的活动并不单纯是主体以自己的活动过程、投入导致对象化的活动结果和产出,从而显示出活动的效率关系,它也是活动结果和产出反转过来与从事活动的人的目的、需要的关系,故这种效率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利益关系。妥善地调节、处理这些利益关系,使人的有效率的活动为人类造福,是人的活动效率题中应有之义。

上述成本关系和利益关系在含义上有交错重叠之处,与其看作并列的分类,不如看作层次的递进更为恰当。人的活动效率所包含的成本关系,毫无疑问与人的利益直接相关。但成本关系侧重于是什么在参与作用,在何等程度或规模上参与了作用,亦即人在活动中付出了什么、付出了多少;而利益关系则不仅包括人在活动中失去了什么,还包括他在活动中得到了什么。进一步讲,人的活动效率中的成本关系、利益关系其实是一种价值关系。

奥地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说过:“生产不仅创造价值,而且毁灭价值。”“因此,为防止他所耗费掉的价值要比他终于能赚得的价值更多,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如何使他的生产总是朝着最大可能的成果的方向发展。”[奥]维塞尔:《自然价值》,213~21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这一价值原则在人的任何活动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广泛的意义上的价值已不仅仅指经济价值,而是包括对于个人、群体、社会乃至整个人类而言的各种价值。

人的活动效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关系。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对效率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价值的追求。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的活动的效率论,也就是人的活动的价值论。在人的活动中,现实存在的价值关系是一种系统关系,只能用系统的方式来把握。各种价值对于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的个人、群体、社会主体,有表里、主次、轻重、缓急、久暂等等的区别。

由于特定的主体受特定的时空条件的历史性限制,人在活动中对特定价值的追求常常陷入片面性的泥沼,导致人的价值关系系统的紊乱或危机。这种情况在近代工业社会发展初期盲目追求生产效率时所发生的劳动异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任何人的活动效率都表现为一定的价值关系,重要的是应当使这种价值关系与人的整个价值体系协调而不与之冲突,特别是不能为取得少数人的表层的、次要的、暂时的、局部的价值而牺牲多数人的深层的、主要的、长远的、整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