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新建结构柱
3.6.1 内容前瞻
在学习Revit软件具体操作之前,先从以下三方面简单了解本节【新建结构柱】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图纸信息、软件操作等内容,帮助读者对本节内容有总体认识,降低后面操作难度。知识总体架构如表3-13所示。
表3-13

3.6.2 实施操作
Revit软件提供了两种不同用途的柱:建筑柱和结构柱,分别为“建筑”选项卡“构建”面板中的“柱”以及“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柱”。建筑柱和结构柱在Revit软件中所起的功能与作用各不相同。建筑柱主要起到装饰和维护作用,而结构柱则主要用于支撑和承载重量。对于大多数结构体系,采用结构柱这个构件。可以根据需要在完成标高和轴网定位信息后创建结构柱,也可以在绘制墙体后再添加结构柱。下面以《BIM算量一图一练》中的专用宿舍楼项目为例,讲解使用“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柱”创建项目结构柱的操作步骤。
(1)首先载入“结构柱”族文件。在“项目浏览器”中展开“楼层平面”视图类别,双击“基础底”视图名称,进入“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单击“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柱”工具,点击“属性”面板中的“编辑类型”,打开“类型属性”窗口,点击“载入”按钮,弹出“打开”窗口,默认进入Revit族库文件夹;点击“结构”文件夹,“柱”文件夹,“混凝土”文件夹,点击“混凝土-矩形-柱.rfa”,点击“打开”命令,载入到专用宿舍楼项目中。“类型属性”窗口中“族(F)”和“类型(T)”对应刷新。如图3-55、图3-56所示。

图3-55

图3-56
(2)建立结构柱构件类型。点击“复制”按钮,弹出“名称”窗口,输入“S-KZ1-500×500”(注意:结构柱前面的“S”为Structure的首字母,为结构的意思),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根据“结施- 04”中“柱配筋表”的信息,分别在“b”位置输入“500”,“h”位置输入“500”。点击“确定”按钮,退出“类型属性”窗口。点击“属性”面板中的“结构材质”右侧按钮,选择材质为“混凝土-现场浇注混凝土- C30”。如图3-57所示。

图3-57
(3)同样的方法,根据“结施- 04”中“柱配筋表”的信息,建立其他结构柱构件类型并进行相应尺寸及结构材质的设置。全部输入完成后,“类型属性”窗口中构件类型如图3-58所示。

图3-58
(4)构件定义完成后,开始布置构件。先进行“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布置。根据“结施- 03”中“柱平面定位图”,在“属性”面板中找到“S-KZ1-500×500”,Revit自动切换至“修改|放置结构柱”上下文选项,单击“放置”面板中的“垂直柱”(即生成垂直于标高的结构柱),选项栏选择“高度”(Revit软件提供了两种确定结构柱高度的方式:高度和深度。高度方式是指从当前标高到达的标高的方式确定结构柱高度;深度是指从设置的标高到达当前标高的方式确定结构柱高度),到达标高选择“首层”。鼠标移动到1轴与A轴交点位置处,点击左键,布置“S-KZ1-500×500”。弹出如下“警告”窗口,点击右上角叉号关闭即可。如图3-59、图3-60所示。

图3-59
(5)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三维视图按钮,切换到三维,可以看到原本的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向上移动到了独立基础-二阶“S-DJj02-300/250”构件的上面。如图3-61所示。

图3-60

图3-61
(6)单击“视图”选项卡“窗口”面板中的“平铺”工具,使“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与三维模型视图同时平铺显示在绘图区域。如图3-62、图3-63所示。

图3-62
(7)查阅“结施- 04”中“柱配筋表”可知KZ1在“基础底”层的标高体系为“基础顶- 0.050”。在“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单击选择刚布置的KZ1,三维模型视图同时选中,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底部标高”为“基础底”,“底部偏移”为“550”(输入550的原因为KZ1下面的独立基础-二阶“S-DJj02-300/250”,两阶高度分别为h1=300,h2=250,合计为h1+h2=550,所以按照KZ1的标高要求KZ1的底部标高为基础顶,就应该为在基础底标高基础上向上输入独立基础-二阶的高度也就是h1+h2=550。其他结构柱在布置时标高也需要这样来修改),“顶部标高”为“首层”,“顶部偏移”为“-50”(因为在开始建立标高体系时,参照的是建筑标高体系,由于建筑的首层标高为±0.000m,与结构标高相差-0.050m也就是50mm;要求KZ1的顶部标高为-0.05m,且在“属性”面板中“顶部标高”使用的是“首层”,也就是±0.000m,所以“顶部偏移”应该向下减去50mm。其他结构柱在布置时标高也需要做同样修改),Enter键确认。弹出提示“AutoDesk Revit 2016”窗口,点击“确定”,关闭窗口。KZ1标高修改正确,且原本的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也回到了原来位置。如图3-64、图3-65所示。

图3-63

图3-64

图3-65
(8)根据“结施- 03”中“柱平面定位图”对刚刚布置的“S-KZ1-500×500”结构柱进行位置精确修改。点击刚布置完成的“S-KZ1-500×500”,切换至“修改|结构柱”上下文选项,单击“修改”面板中的“移动”工具,进入移动编辑状态,勾选选项栏中的“约束”选项,单击“S-KZ1-500×500”上的任意一点作为移动操作的基点,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鼠标指针,出现临时尺寸标注,输入“150”,Enter键确认。再次单击修改面板中的“移动”工具,单击“S-KZ1-500×500”上的任意一点作为移动操作的基点,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鼠标指针,出现临时尺寸标注,输入“100”,Enter键确认。按两次Esc键退出编辑模式。移动的过程中,三维模型视图同步更新了修改。如图3-66所示。

图3-66
(9)S-KZ1-500×500构件位置精确修改后,单击“注释”选项卡“尺寸标注”面板中的“对齐”工具,参照“结施- 03”中“柱平面定位图”中尺寸标注,对S-KZ1-500×500进行线性尺寸标注,便于校对模型布置的正确性。标注完成后如图3-67所示。

图3-67
(10)参照上面的操作方法,依次选择S-KZ1-500×500、S-KZ2-500×500、S-KZ3-500×500、S-KZ4-500×500、S-KZ5-500×500、S-KZ6-500×800、S-KZ7-500×600、S-KZ8-550×600、S-KZ9-550×600、S-KZ10-500×600、S-KZ11-550×600、S-KZ12-500×600、S-KZ13-500×600、S-KZ14-500×600、S-KZ15-550×600、S-KZ16-500×600、S-KZ17-500×500、S-KZ18-500×600、S-KZ19-500×500、S-KZ20-500×500、S-KZ21-500×500、S-KZ22-500×500、S-KZ23-500×500、S-KZ24-500×500结构柱进行布置,布置完成后根据“结施- 04”中“柱配筋表”对结构柱标高进行精确修改,根据“结施- 03”中“柱平面定位图”对结构柱位置进行精确修改。布置完成后“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以及三维模型视图中结构柱如图3-68、图3-69所示。

图3-68

图3-69
(11)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项目成果。
(12)“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绘制完成后,开始绘制“首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
查阅“结施- 04”中“柱配筋表”、“结施- 03”中“柱平面定位图”可知,0.050~3.550m的结构柱与基础顶~-0.050m的结构柱位置一致,且结构柱截面尺寸没有变化。为了绘图方便,可以直接复制基础顶~-0.050m的结构柱到-0.050~3.550m处,再进行后期标高的修改。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复制粘贴的过程以及完成后的效果,单击“视图”选项卡“窗口”面板中的“平铺”工具,使“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与三维模型视图同时平铺显示在绘图区域。如图3-70所示。

图3-70
(13)利用“过滤器”及“复制到剪贴板”工具快速建立“首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左键点击“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激活视图。移动鼠标滚轮适当缩放绘图区域模型,当前模型全部显示在绘图区域后,按住鼠标左键自左上角向右下角全部框选绘图区域构件。如图3-71所示。

图3-71
(14)框选完毕之后,Revit自动切换至“修改|选择多个”上下文选项,单击“选择”面板中的“过滤器”工具,弹出“过滤器”窗口,只勾选“结构柱”类别,其他构件类别取消勾选,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如图3-72所示。
(15)此时模型中只有结构柱被选中,移动鼠标滚轮缩放绘图区域模型,模型显示如图3-73、图3-74所示。

图3-72

图3-73

图3-74
(16)此时Revit自动切换至“修改|结构柱”上下文选项,单击“剪贴板”面板中的“复制到剪贴板”工具,然后单击“粘贴”下的“与选定的标高对齐”工具,弹出“选择标高”窗口,选择“二层”,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此时基础顶~-0.050m的结构柱已经被复制到-0.050~3.550m处。如图3-75、图3-76所示。

图3-75

图3-76
(17)对复制上来的结构柱进行标高修改。在保持复制上来的结构柱处于选择状态下,在“属性”面板设置“底部标高”为“首层”,“底部偏移”为“-50”;“顶部标高”为“二层”,“顶部偏移”为“-50”,Enter键确认,此时可以看到原本漂浮的结构柱底部已经与“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中的结构柱在标高上吻合。Esc键退出选择状态。过程如图3-77、图3-78所示。
(18)单击“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右上角叉号,关闭“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双击“项目浏览器”中“首层”进入“首层”楼层平面视图,可以看到复制后的标高在-0.050~3.550m的结构柱。单击“视图控制栏”中“详细程度”按钮,选择“精细”模式,单击“视图样式”按钮,选择“真实”模式。如图3-79、图3-80所示。模型显示如图3-81所示。

图3-77

图3-78

图3-79

图3-80
(19)单击“快速访问栏”中的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项目成果。
(20)“首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绘制完成后,开始绘制“二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
查阅“结施- 04”中的“柱配筋表”、“结施- 03”中的“柱平面定位图”可知,3.550~7.200m的结构柱与-0.050~3.550m的结构柱位置一致,且结构柱截面尺寸没有变化。为了绘图方便,可以直接复制-0.050~3.550m的结构柱到3.550~7.200m处,再进行后期标高的修改即可。

图3-81
(21)参照建立“首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的方法建立“二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框选首层所有构件,使用“过滤器”工具只选择结构柱,使用“复制到剪贴板”、“粘贴”、“与选定的标高对齐”工具,在“选择标高”窗口中,选择“屋顶层”,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在保持复制上来的结构柱处于选择状态下,在“属性”面板设置“底部标高”为“二层”,“底部偏移”为“-50”,“顶部标高”为“屋顶层”,“顶部偏移”为“0”,Enter键确认。保证了本层结构柱的底部与首层结构柱的顶部对齐,本层结构柱的顶部与屋顶层7.2m对齐。Esc键退出选择状态。如图3-82所示。

图3-82
(22)双击“项目浏览器”中“二层”进入“二层”楼层平面视图,可以看到复制上来的标高在3.550~7.200m的结构柱。模型显示如图3-83所示。

图3-83
(23)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项目成果。
(24)“二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绘制完成后,开始绘制“屋顶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柱。
查阅“结施- 04”中的“柱配筋表”,可知只有KZ5、KZ6、KZ9、KZ17、KZ20的顶标高为10.8m,也就是屋顶层只有这5种结构柱。查阅“结施- 03”中的“柱平面定位图”可知,KZ5、KZ6、KZ9、KZ17、KZ20的位置在2轴与F轴、3轴与F轴、2轴与D轴、3轴与D轴、12轴与F轴、13轴与F轴、12轴与D轴、13轴与D轴交线位置。
通过分析上述创建结构柱的操作步骤,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建立屋顶层这些结构柱。方法一:可以使用“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柱”工具进行绘制;方法二:可以继续使用“复制到剪贴板”工具将下一层的结构柱复制上来。为了操作简便,下面讲述使用第二种方法。
(25)由于是单独选择“KZ5、KZ6、KZ9、KZ17、KZ20”图元,所以不能使用前面讲到的“过滤器”工具,并且由于本项目中“KZ5、KZ6、KZ9、KZ17、KZ20”图元量较少,所以建议使用鼠标配合键盘方式进行多选。双击“项目浏览器”中的“二层”,进入“二层楼层平面视图”,单击KZ5图元,按住Ctrl键,鼠标指针上出现“+”;继续单击KZ6、KZ9、KZ17、KZ20图元进行多选。选择完成后,点击“复制到剪贴板”工具,点击“粘贴”下的“与选定的标高对齐”,在“选择标高”窗口中,选择“楼梯屋顶层”,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在保持复制的结构柱处于选择状态下,在“属性”面板设置“底部标高”为“屋顶层”,“底部偏移”为“0”,“顶部标高”为“楼梯屋顶层”,“顶部偏移”为“0”,Enter键确认。保证了本层结构柱的底部与屋顶层结构柱的顶部对齐,本层结构柱的顶部与楼梯屋顶层10.8m对齐。Esc键退出选择状态。如图3-84所示。
(26)双击“项目浏览器”中“屋顶层”进入“屋顶层”楼层平面视图,可以看到复制上来的标高在7.200~10.800m的结构柱。模型显示如图3-85所示。
(27)单击“快速访问栏”中的三维视图按钮,切换到三维,模型显示如图3-86所示。
(28)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项目成果。

图3-84

图3-85

图3-86
3.6.3 总结拓展
3.6.3.1 步骤总结
在创建结构柱前一定梳理清楚相应思路,理解软件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业务和图纸。总结上述Revit软件建立结构柱的操作步骤主要分为六步。按照本操作流程读者可以完成专用宿舍楼项目结构柱的创建。具体步骤如表3-14所示。
表3-14

3.6.3.2 业务拓展
柱是建筑物中垂直的主要构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通常项目中柱分为以下几类。具体分类如表3-15所示。
表3-15

实际做项目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以下柱子,具体分类如表3-16所示。
表3-16

3.6.3.3 软件拓展
上述内容详细讲解了【新建结构柱】的操作方法,在Revit软件中,建筑柱主要为建筑师提供柱子示意,只有垂直柱,没有斜柱,功能比较单薄。当建筑柱与墙连接时,会与墙融合并继承墙的材质。结构柱在结构中承受梁和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是主要的竖向受力构件,需要通过计算进行配筋。除了建模之外,结构柱还带有分析线,可直接导入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构柱可以是竖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功能相对强大。
下面将详细讲解、牛腿柱、柱顶饰条的绘制方式,具体操作步骤读者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教学补充链接进行更详细直观的视频收听。具体视频内容如表3-17所示。
表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