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穀梁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年

【经】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28]

【传】楚丘者何?卫邑也。国而曰城[29],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卫也。则其不言城卫,何也?卫未迁也[30]。其不言卫之迁焉,何也?不与齐侯专封也[31]。其言城之者,专辞也[32]。故非天子不得专封诸侯。诸侯不得专封诸侯,虽通其仁[33],以义而不与也。故曰,仁不胜道。

【注释】

[28]楚丘:卫邑,在今河南滑县东。闵公二年,狄人灭卫,这里是诸侯帮助卫国复国的地方。

[29]国:国都。

[30]卫未迁:此时卫国人尚在曹国避难,还没有迁到楚丘。

[31]专:表示专独,擅自、独自。齐桓公带领诸侯城楚丘,实际就是重新分封卫国于楚丘。《春秋》这么只记载“城楚丘”就是不赞同齐桓公擅自分封诸侯。

[32]专辞:指专限鲁国使用的说辞,这里本是诸侯共同帮助卫国筑城,《春秋》这样记载显得只有鲁国在筑城。

[33]通:通达,明了。ft

【译文】

【经】僖公二年,春天,周王的正月,修筑楚丘的城墙。

【传】楚丘是哪里?是卫国的小城。只有国都才说“城”,这里是小城,经文说“城”,为什么呢?这是在分封卫国。那么经文不说修筑卫国国都城墙,为什么呢?因为卫国还没有迁徙到这里。经文不说卫国迁徙,为什么呢?不赞同齐国国君擅自分封诸侯。经文说“城”某个地方,是专门的说法。所以不是天子不能分封诸侯。诸侯不能擅自分封诸侯,即使明了他的仁义,但是按照道义却不赞同。所以说,仁义不能胜过道义。

【经】夏,五月,辛巳[34],葬我小君哀姜[35]

【注释】

[34]辛巳:当为该年五月的十四日。

[35]小君:对诸侯夫人的称呼。ft

【译文】

【经】夏天,五月,辛巳(十四)日,安葬了鲁庄公的夫人哀姜。

【经】虞师、晋师灭夏阳[36]

【传】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37]。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38]。灭夏阳,而虞、虢举矣[39]。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40],荀息曰[41]:“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42]?”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43],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44],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45],又少长于君[46],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47]。”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48]:“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注释】

[36]虞:国名,姬姓,故都在今山西平陆东北。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周太王三子季历贤能,太王欲立季历,于是季历的两个哥哥太伯和仲雍出逃到荆蛮之地,断发文身,以使季历即位。后来季历即位,传姬昌(周文王),又传姬发(周武王),武王灭殷之后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人,找到周章,已为吴君,因而封之,又封周章之弟虞仲为侯,遂有虞国。晋:国名,姬姓,周武王少子唐叔虞之后。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变父改国号为晋,始为晋侯。夏阳:虢(guó)国地名,是虞、虢边界的要地,在今山西平陆东北。

[37]主:主要作用。

[38]虢(guó):国名,姬姓,有西虢、东虢、北虢,此处的是北虢,开国君主是西周季历子虢仲之后,国都上阳,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塞:关塞、边界险要之处。

[39]举:被攻克,被占领。

[40]晋献公:晋国国君姬诡诸,晋文公重耳的父亲,公元前677年—前651年在位。

[41]荀息:晋国大夫。

[42]屈:晋国地名,产良马。在今山西吉县北。垂棘:晋国地名,盛产碧玉。在今山西潞城北。借道乎虞:向虞国借道。虞在晋南,虢在虞南,所以晋国要攻打虢国,需要向虞国借道。此条就是成语“假道灭虢”“唇亡齿寒”的出处。

[43]币:玉帛之类的礼品,这里指晋国要送给虞国的礼品。

[44]宫之奇:虞国大夫,贤能。

[45]达心:心智通达,明白事理。懦:懦弱。

[46]少长于君:意思是从小与国君一起长大。一说年龄稍微比国君大些。

[47]便:有利。

[48]操:持。ft

【译文】

【经】虞国军队、晋国军队灭亡了虢国要地夏阳。

【传】不是国家而说灭亡,是重视夏阳。虞国没有军队,经文说“师”,为什么呢?因为把它放在晋国之前说,不可以不说“师”。经文把它放在晋国之前,为什么呢?因为它在灭亡夏阳这件事中起主要作用。夏阳,是虞、虢之间险要的关塞。灭亡了夏阳,那虞、虢就要被攻克了。虞国在灭夏阳这件事中起主要作用,为什么呢?晋献公想要攻打虢,荀息说:“国君您为什么不用屈地出产的骏马、垂棘出产的玉璧向虞国借道呢?”晋献公说:“这是晋国的宝物,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却不借道给我们,那么怎么办呢?”荀息说:“这些礼品是小国用来供奉给大国的东西。他们不借道给我们,一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之后借道给我们,那就是我们把玉从内部的库房取出来,而放到外部的库房,把马从内部的马厩牵出来,而放到外部的马厩。”晋献公说:“虞国大夫宫之奇还在,一定不会让虞国国君接受礼物的。”荀息说:“宫之奇为人处世,心智通达但是懦弱,小时候又和国君一起长大。心智通达就说话简略,懦弱就不会极力劝谏,与国君一起长大,国君就会轻视他的意见。况且供玩赏的奇珍异宝就在眼前,而祸患还在另一个国家后面,这是中等智慧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到的,我估计虞国国君,是在中等智慧以下的。”晋献公于是借道来讨伐虢国。宫之奇劝说道:“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但是礼物贵重,一定不利于我虞国。”虞国国君不听,于是接受了晋国的礼物然后借道路给他们。宫之奇劝说道:“常言道:‘嘴唇没了牙齿就寒冷。’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啊。”带上他的妻子和孩子逃到曹国。晋献公灭亡了虢国,五年之后攻克了虞国。荀息牵着骏马拿着玉璧来到晋献公面前说:“玉璧还是那个样子,而骏马长了岁数而已。”

【经】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49]

【传】贯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黄人也。江人、黄人者,远国之辞也。中国称齐、宋,远国称江、黄,以为诸侯皆来至也。

【注释】

[49]齐侯、宋公:齐桓公、宋桓公。江:国名,嬴姓,位于今河南息县以西。黄:国名,嬴姓,在今河南潢川西。贯:宋国地名,在今山东曹县南。ft

【译文】

【经】秋天,九月,齐桓公、宋桓公、江国国君、黄国国君在宋国贯地会盟。

【传】贯地的会盟,没有事先约定而到来的,是江国国君、黄国国君。“江人、黄人”,是表示遥远的国家的说法。中原的国家说了齐国、宋国,遥远的国家说了江国、黄国,用来表示诸侯们都来会盟了。

【经】冬,十月,不雨[50]

【传】不雨者,勤雨也[51]

【注释】

[50]雨(yù):下雨。

[51]勤:殷切盼望。ft

【译文】

【经】冬天,十月,没有下雨。

【传】说“没有下雨”,就是殷切盼望下雨的意思。

【经】楚人侵郑。

【译文】

【经】楚国人入侵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