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印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轮回与解脱

既然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假象,如梦如幻,如大海荡起之泡沫,瞬间即逝,人生真的是说不尽的苍凉……

同样可悲的是,人活在世上也是不快乐的,肉身有太多的限制,生老病死,还有各种欲望无法满足,无拘无束的梵受到肉身的种种束缚,无法还原其快乐与智慧的本性。

更可悲的是,这种不快乐的人生还会轮回,人死后灵魂又在另一个肉身上复活,不快乐依旧。

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印度教指出一条路径——解脱MokshaMukti,佛教又称“涅槃”,即熄灭之意)。解脱后人便进入一个清除了所有欲望的天界。

人们之所以执着迷恋世俗生活,皆因无明Avidya)!无明即无知。

▼瓦拉纳西,夜色中祈祷的人们

当修明了真理,精神获得了解脱,就不会产生新的业障,但这只能算“有身解脱”,身体的存在依旧无法彻底摆脱过往“业”的影响。只有彻底摆脱物质的依赖,进入“无身解脱”,才是最高和最终的境界。

无欲无求,就不会转生到人间世界,也就摆脱了生死轮回,获得解脱。很多苦行僧都在苦苦前行以求之。

不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不论是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径,目的地都是解脱!

四生活期

印度教将人生分为“四生活期”(Asramas):

梵行期Brahmacarya)。这时人们青春年少,大脑一片空白,正是追求“法”(Dharma)的大好时机,应入教受礼,拜师(婆罗门)学习宗教知识。

家居期G arhasthya)。此时人们身强体壮,精力旺盛,正是追求“利”(A rtha)和“欲”(K am a)的时期,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创造财富,履行各种社会义务。当然,也并非就将“法”置于九霄云外,只需每天诵吠陀、行五祭(梵祭、祖先祭、天神祭、精灵祭、人祭),身在俗世、心在梵即可。可见印度教并不排斥“利”和“欲”,否则将会灭种亡族。考虑到社会和人的需求,追逐利欲也被纳入宗教生活。

林栖期Vanaprasthya)。在履行完了各种社会义务后,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了,但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人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开始进入反思期,于是就出家了,遁入森林,深思冥想,逐渐从世俗社会抽身出来,完成从物质财富创造者到思想文化传承者的角色转换。

▼瓦拉纳西,恒河边的超度仪式

▲帕特纳火车站,云游的苦行僧

遁世期Sannyasa)。最后从肉体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抛弃一切,云游四方,破钵破衣,乞食为生,看破红尘,超然人生,亲证“梵我同一”的境界。

这就是印度教的理想人生,完美地解决了出世与入世的问题,尽量契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自然规律,文攻武治、建功立业不是人生终极目标,寻求真理、踏上解脱之路才是正道!

印度历代帝王放弃王位出家的不在少数,帝王将相尚且可以抛弃一切,平民百姓对现实中的一切又何必那么执着呢?更何况现实世界本就是一个幻象!

印度教既是社会的安全阀,又是个人的麻醉剂。

▼加尔各答,恋爱中的年轻人

▲马杜赖,米娜克希女神庙门塔上的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