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在翻译专业本科生翻译能力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教学

在上一章中,我们回顾了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学界对语言教学中使用语料库存在的分歧。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深入,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承担培养翻译人才重任的翻译教学自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这也是笔者从事当前研究的出发点。在本章中,我们首先要区分两个相似却又有不同侧重点的概念: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其次,我们将回顾国内外开展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研究,总结其优点,反思其不足。

3.1 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

翻译教学是指为了满足翻译人才培养的特定需求、以塑造正确的翻译观念和培养必要的翻译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翻译教学包括口译教学和笔译教学。由于社会对笔译工作者的需求量远大于口译工作者,因此大部分的翻译教学都侧重笔译教学,一般把翻译教学默认为笔译教学。Kiraly指出:

 

Translation pedagogy, as a sub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begun to evolve over the past decade into a varied and complex sub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Kiraly,2006, p.82)

翻译教学是翻译学的分支之一,在过去十年间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多样化的、复杂的翻译学分支。

 

究其原因,Kiraly认为有三点:

 

...(1)advances in translation theory, (2)the application of findings from educational research 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skills, and (3)the advent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as essential tools for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Kiraly,2006, p.82)

①翻译理论的发展;②教学研究成果被广泛地运用到翻译专业技能的教学中;③职业译员不可或缺的工具,如个人计算机和相关技术的出现。

 

教学翻译是指语言教学中的翻译活动。Delisle 认为,教学翻译是为了学习某种语言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翻译为媒介进行语言(一般是外语)教学(Delisle,1988)。在外语教学法中,这种方法被称作是(语法)翻译法,属于比较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随着听说法、交际法等方法的出现,语法翻译法逐渐失宠,如同Cook所言:

 

Transl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has been treated as a pariah in almost all the fashionable high-profile language teaching theories of the 20thcentury—so much so that towards the end of that century, other than at university level, it was no longer discussed in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as a serious candidate for aiding the learner of a new language.(Cook, 2010, p.xv)

在20世纪盛行的、备受瞩目的几乎所有的语言教学理论里,翻译被当成弃儿。它是如此不受待见,以至于到20世纪末期,除了大学教学之外,在学术文献里教学翻译不再被视为新语言的学习者重要助手。

 

首先提出要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是法国释意学派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Delisle和Seleskovitch。1978年,Delisle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要把翻译教学与为了学习语言而采用的“作为练习的翻译”区别开来,并于三年后将这一观点正式发表。Delisle的博士论文中的理论部分由孙慧双译成汉语,以《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为书名,于1988年出版,有关论述见该书的第24至26页。1983年, Seleskovitch应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国际译协会议并做重要发言,她主要阐述了职业翻译教学与语言教学翻译的区别。在发言中,她提出了如下问题,即是以翻译为媒介进行语言教学,还是以语言教学为媒介进行翻译教学?她指出“翻译教学旨在使学生明白大多数与原文一致的对等词义不是固有的;以翻译为媒介进行语言教学则是使学生通过那些并非固有的与原文一致的对等词义注意到外语使用的特殊情况”(刘和平,1990, p.49)。Seleskovitch的此次发言被刘和平译成汉语,以《语言教学中的翻译问题》为题,发表于1990年的第3期的《语言教学与研究》上,有关论述见此刊第3期第47至53页。

有关这一区别的主张引进我国之后,因其有助于更为深入、准确地理解翻译教学的内涵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张美芳,2001, pp.18-20)。总的来说,我国学者对二者的区分所持的不同意见包括:其一,虽然对二者做出区分,但认为二者都是属于翻译教学,如刘宓庆(2003);其二,认为这一区分将翻译教学的范围限定在外语专业的学生和翻译研究生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是较低层面的翻译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讲的‘教学翻译’不仅对翻译研究极为重要,就是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建设也是意义重大的”(罗选民,2002, p.56)。其三,认为没有必要将二者截然分开,应该关注其间的联系或具有共性的内涵,特别是语言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密切关系(庄智象,2007, pp.72-77)。我们认为,在翻译专业学位教育背景下,区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一方面,这种区分可以促使各高校在制定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培养重点放在学生翻译能力发展上,并围绕能力发展开设相关课程。另一方面,这种区分也促使任课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授课方法,完善考核措施,把翻译教学工作做好。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高层次的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随着翻译学学科地位的确定,翻译教学终于在现行教育体制中获得了一席之地,这为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地培养翻译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翻译教学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多类型翻译教学主要包括:①高校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②高校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③高校大学外语课程中的翻译教学;④非学历教育中的翻译教学,如各类翻译培训机构中的翻译教学。多层次主要是指我国已形成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非学历教育中的进修生在内的各个教学层次上的翻译教学体系。

目前在设置有翻译本科专业的高校中,大多数任课教师是在原来外语专业翻译方向中开设过课程的教师,他们有多年的翻译教学经验。但是,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和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存在较大差异,必须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主要是满足部分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各类外语等级考试中的翻译项目,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翻译专业的翻译教学则是以翻译实践为主,教学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塑造正确的翻译观念,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翻译专业人才。

在本节中,我们通过回顾文献区分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前者指为了培养翻译人才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而后者则是把翻译活动或者练习作为语言教学的一种手段。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关注的是翻译教学,而非教学翻译。我们试图通过翻译教学实验来探索语料库在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翻译能力建设中的所起的作用。在下一节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使用语料库的情况。

3.2 语料库与翻译教学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头十年间,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了无数产业,翻译行业也不例外。职业译者的工作方式已由过去的“词典+稿纸”模式转变为“计算机+互联网”模式。职业译者使用的电子工具有翻译记忆、文本对齐工具、术语抽取工具、格式转换工具、网页下载工具、离线浏览器、翻译项目管理工具等。除此之外,职业译者也开始依赖各种电子资源,如语料库、术语库、在线百科全书、在线论坛等。新技术提高了译者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翻译服务的质量。为了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信息和通信技术必须在译员培训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Askehave,2000; Archer,2002)。从本质上讲,翻译记忆、文本对齐工具和术语抽取工具均以平行语料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职业译员使用的各种信息和通信技术工具中,语料库的使用频率最高,获得的关注也最多。

语料库在翻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语料库可用来提高译者一般意义上的语感(Hunston,2002),即译者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②语料库可提高译者的语义编码意识,即通过对比语篇观察两种语言是以何种方式来编码对应意义的(Barlow,2000); ③语料库可提高译者的翻译意识,即翻译难点的处理意识和翻译策略的运用意识。

鉴于语料库在翻译行业中的高使用率以及语料库本身在语言教学中的巨大潜力,把语料库知识融入译员培训内容中已经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传统翻译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参考译文为翻译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注重翻译结果,忽视翻译过程。我们认为,这种授课模式无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现代译员,因为现代译员必须掌握信息和通信技术(尤其是语料库技术),并能自主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探讨如何在翻译教学中使用语料库以及如何教会翻译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语料库成为翻译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个热点。国际上关于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的研究可参见Zanettin、Bernardini&Steward(2003)合编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论文集,其中不少论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除该论文集之外,还有出现在各期刊上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另外,在一些翻译研究专著中,也可看到探讨语料库在翻译教学和译员培养中作用的内容。

Zanettin(1998)研究如何使用通用或者专门用途小型双语语料库来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课堂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提高译文的质量。Zanettin还讨论了语料库工具,如语词索引在译员教育中的作用。Zanettin 特别举例演示如何使用小型双语平行语料库(英语—意大利语)设计教学活动,以提高译员的源语理解和目的语产出。Zanettin指出:

 

While all language learners could benefit from activities based on comparable corpora, it seems to me that trainee translators would be particularly motivated to use them, as they not only need to enhance their linguistic competence but also acquire specific skills related to translation, e.g.cross-linguistic mediation, accuracy in text production, and the ability to process text in electronic format.(Zanettin,1998, p. 13)

虽然所有语言学习者都能从基于对比语料库的活动中获益,但是翻译受训者更应有动力来使用语料库,因为他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还要获得解决翻译问题的具体技能,譬如跨语言处理能力、准确产出文本的能力以及处理电子形式文本的能力。

 

Bowker(1998)报告了一次有趣的先导研究。在该研究中,实验对象是两组受训的译员,他们的任务是把法文版的扫描仪使用手册翻译成英文。一组译员在翻译时,使用传统的资源,如字典、百科全书等,而另一组译员使用专门领域的单语语料库。先导研究证实了专门领域的单语语料库是从事外语译入母语的译者非常有用的资源。使用语料库的译员能够快速获取大量文本数据,并对之进行查询,从而获取有用的翻译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在待译内容的理解、术语的选择和目的语表达方式的使用上,使用语料库的译员的表现比使用传统资源的译员要好,翻译质量也更高。不过,Bowker也指出,要想将研究成果推广,还需要做更多的实证研究,涵盖更多的文本类型、更多的领域,并且涉及更多的语种。

出于对“在双语情形下单语资源作用是第二位”这一论断的不满,Stewart (2000)对单语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证实:大型单语语料库(如BNC)是英语作为外语的学生译者将母语译成英语时强大的翻译资源。在Stewart的二语翻译课堂上,学生译者使用BNC 辅助翻译活动。通过比较两组学生(使用BNC 辅助翻译的学生和不使用BNC 辅助翻译的学生)的翻译质量, Stewart证实:

 

Large reference corpora (i)can go further than traditional language resources in furnishing the means to supplement the reduced knowledge of target language and culture on the part of L2 translators, and (ii)may bring about more conventional language production than usual on the part of its users.(Stewart,2000, p.88)

大型参照语料库可以:①比传统语言资源更能弥补二语翻译者对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不足;②帮助翻译者产出比平时更地道的目的语。

 

在Stewart看来,使用目的语语料库或其他任何类型语料库辅助翻译、培训译员时最大的挑战在于面对语料库检索出的海量信息,任课教师如何教会译员聪明地、有选择性地利用这些信息,从而解决翻译问题。

Coffey(2002)研究了如何使用源语语料库培训译员。他指出:

 

In the midst of this rich and extremely positive interest in compare-able corpora, it should not be forgotten that typologically simple, monolingual corpora can also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above all in certain areas of 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Coffey,2002, p.122)

在对可比较语料库的浓厚和极为积极的兴趣里,我们不应忘记类型简单的单语语料库也可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应用翻译学领域。

 

Coffey将源语语料库的用途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作为翻译助手,其二是作为翻译教学和测试的材料来源。对于第一个用途,Coffey指出:

 

A SL corpus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both linguistics and encyclopedic information.(Coffey,2002, p.123)

源语语料库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知识和百科知识。

 

至于第二个用途,Coffey从译员培训和培训教师的角度出发,认为:

 

A SL corpus may be considered as a repository of samples of language-of text types, and of language features and components —which may be presented to students for translation, either to provide practice, or to provide feedback on learning.(Coffey,2002, p.123)

源语语料库可被视为例句资源库、文本类型库和语言特征库,既可作为翻译练习呈现给学生,也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不过,Coffey所提的语料库辅助译员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还停留在理论论证上,并未在实际翻译教学中予以应用,因此其有效性尚待验证。

Bowker(2003)探索了三种基于语料库的译者培养方法和途径。第一种方法使用由“译者自己创建的语料库”(Corpora Created by Translators [CCBT])。从严格意义上来讲,CCBT属于学习者语料库,可以被用来研究学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碰到的难点。第二种方法使用“为译者而建的语料库”(Corpora Created for Translators [CCFT])。CCFT是一种单语目的语参考语料库,可用来帮助译员找到目的语中源语的翻译对等。这种对应表达方式可以表现在词汇、短语、句法以及文体层面。最后一种方法使用“类比语料库”(Comparable Corpora [CC])。类比语料库包括某个特定语言的翻译文本和用该语言书写的相似的原创文本。翻译教师可以参照CC中的翻译文本来评价学生的翻译,从而找出学生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翻译研究者则可以对比CC中的翻译文本与原创文本,从而研究翻译文本的性质和特点。在文章的结尾,Bowker指出:

 

These applications are still in their infancy and much work remains to be done.(Bowker,2003, p.180)

 

这些应用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大量工作有待完成。

 

在专著Introducing Corpora in Translation Studies 中,Olohan(2004)专门开辟一章来讲述如何使用语料库来培训译员,因为:

 

There is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using corpora in translator training an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Olohan,2004, p.168)

对使用语料库开展译员培训和辅助翻译实践的兴趣持续增长。

 

她向读者指出了学界是如何使用平行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来培训译员的,她尤其关注了Bowker & Bennison(2003)设计的“学生翻译档案库”(Student Translation Archive [STA])和“学生翻译跟踪系统”(Student Translation Tracking System [STTS])。STA相当于Bowker(2003)设计的由译者自己创建的语料库,而STTS则相当于一个语料库查询系统。Olohan 还提醒读者关注Varantola 提出的“语料库技能”(Corpus Know-how)这一概念。语料库技能是指一套具体的如何使用语料库的技能。在Varantola看来,在培养译员过程中,教师必须将语料库技能传授给学生,因为:

 

The knowledge of how to compile and use corpora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modern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should therefore be dealt with in the training of prospective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Varantola,2003, p.56)

知道如何建设和使用语料库是现代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训未来专业译员时必须予以重视。

 

令人遗憾的是,Olohan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使用语料库辅助译员培训的方法。

Oster(2007)指出,如果只是了解语料库技术和语料库使用的方法,还不能算是有效的语料库使用。在Oster 看来,译员必须具备语料库语言学意识。译员必须能够理解语言是如何表情达意并且熟知在自己所译语言里有哪些可以直接使用的语料库。除此之外,译员还必须学会根据自己翻译的语言随时调整语料库搜索技巧和语料库构建技巧;能从不同语料库中找到翻译所需的不同信息;制定搜索策略以获取这些信息并排除干扰信息;分析搜索结果并形成结论;明白传统的源语和目的语字(词)典的不足并能通过使用语料库来弥补这些不足。

Lopez-Rodriguez&Tercedor-Sanchez(2008)探讨了如何使用语料库来辅助大学阶段的科技翻译教学。他们设计了用于辅助翻译教学活动的语料库,力图在帮助学生掌握翻译策略和增强翻译评价能力的同时,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开展的教学活动包括:分析三种语料库(自建语料库、学习者语料库和参考语料库)检索得出的语料;以教学使用为目的对语料进行词性标注;生成词形还原后的词表和索引行。他们还探讨了如何用语料库来帮助译员了解待译资料的背景知识及行文规范,从而翻译出等值的目的语文本。他们的翻译教学显示,在翻译过程中使用语料库的语词索引功能对于科技译员的成长作用巨大,因为

 

Concordances have been especially useful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knowledge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nceptual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 between concept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yntagmatic structures, and in revealing ideology behind texts.(Lopez-Rodriguez &Tercedor-Sanchez, 2008, p.15)

语词索引有利于帮助科技译员获取专家知识(概念化结构和概念间联系的识别),有利于发掘纵聚合结构,有利于挖掘文本背后的意识形态。

 

Nebot(2008)讨论了在法律译员培养过程中采用语料库驱动教学活动的优点和语料库工具的作用。通过教学实例,Nebot证实,基于语料库的法律译员培养能够帮助译员了解法律文本特点,使译员有能力在不同语言和法律体系之间进行文本转换。Nebot坚信:

 

One of the biggest advantages of corpus-based work is that training fosters the students'active involv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own learning.(Nebot,2008, p.247)

基于语料库工作的最大优势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管理。

 

Nebot策划了一系列基于语料库的法律译者培养活动。Nebot 虽然是在法律领域开展基于语料库的译者培养研究,但是他的研究成果激发了人们在不同领域、针对不同学生背景开展基于语料库的译者培养研究的兴趣。

Zanettin(2009)研究了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活动对于二语习得的作用。他认为,翻译是对于二语习得者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将语料库资源融入二语写作和翻译活动中意味着语法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语法学习模式是“字典项目+组合规则”(dictionary items + combinatory rules),而基于语料库资源的新型语法学习则采用“语料库+查询和分析语法规则的方法”(corpora + rules for querying and analyzing them)。通过引导学生在翻译活动中使用语料库,教师能够提升学生的翻译技巧,同时提高他们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任课教师不一定非要是以目的语为母语的使用者,能够使用语料库资源、懂查询规则和会评价查询结果的语料库使用者也可胜任。不过,Zanettin也指出:

 

Insufficient expertise in the use of software will result in clumsy and superfluous searches, and insufficient expertise in the analysis of data (concordance)will result in wrong conclusions and in turn in bad translation.(Zanettin,2009, p.220)

软件使用不够专业会导致笨拙的、不必要的搜索,数据(语词索引)分析不够专业会导致错误的结论,从而生成糟糕的翻译。

 

因此,Zanettin认为,任课教师必须花足够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查询语料库和如何分析从语料库中得到的数据。

Rodriguez-Ines(2010)认为:

 

Integrating corpora and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applications into the translation classroom is not simply about explaining how these tools work or using them to translate.(Rodriguez-Ines,2010, p.251)

将语料库和其他信息和通信技术融入翻译课堂不仅仅是解释这些工具是如何工作的或是如何用他们来辅助翻译。

 

在Rodriguez-Ines看来,真正成功的融入意味着学生译员在“高度结构化和高度语境化的教学环境”(highly structured and contextualized pedagogical environment)中获得使用语料库的能力。Rodriguez-Ines的研究有两个目的:探讨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语料库在译员选择语言形式和安排文本结构时所具有的优点;探讨如何使用语料库和其他教学资源,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Rodriguez-Ines指出:

 

The main challenge in corpus-based translator training lies in laying out a well-founded methodology that is student-centered, organized on the basis of translation tasks and allows for a systematic acquisition of the competence in using corpora to translate.(Rodriguez-Ines,2010, p.264)

基于语料库的译员培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在于制定明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以翻译任务为基础,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获取使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的能力。

 

Rodriguez-Ines提供了一个示范教学单元,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的能力。该单元以一系列的任务为导向,需要学生使用不同类型的语料库和其他信息与通信工具来翻译一篇技术文档,以便提高学生使用语料库进行翻译的能力。

以上着重回顾了国外使用语料库进行翻译教学的相关文献,那么国内在使用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方面取得了那些成果呢?现状又是如何呢?

国内致力于语料库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学术专著和文章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证明了语料库正在逐渐被国内翻译学者所接受。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这一发展趋势,我们以“语料库”和“翻译研究”为关键词,以2000—2011为时间跨度,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所有相关文章。搜索结果为796篇学术论文,其中105篇刊载于15个全国中文外语类核心期刊,包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上海翻译》《外国语》《外语电化教学》《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中国外语》。

按照研究内容和目的,我们把105篇发表于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分为9大类:基于语料库的双语词典编撰(1%)、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测试和评估(2%)、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3%)、书评(5%)、语料库与机器翻译(6%)、翻译语料库构建(10%)、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17%)、基于语料库的源语和目的语语言特征分析(28%)和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介绍和综述(28%)。

依据刊载于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的数据分析,我们有两点发现:首先,语料库作为翻译研究的新范式已在中国大陆建立,研究方向众多,研究内容多元,研究成果可喜;其次,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类论文数量位居第三位,说明中国语料库研究者和翻译教学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语料库在翻译教学方面的巨大潜力。在所有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中,柯飞(2002)、于连江(2004)、王克非(2004,2007)、秦洪武与王克非(2007)、黎士旺(2007)、李德超与王克非(2011)以及朱晓敏(2011)的尤其值得关注。

柯飞(2002)认为,双语平行语料库为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作者从双语库与语言研究、双语库与翻译研究、双语库与词典编撰和双语库与翻译教学四个方面,论述了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开展语言与翻译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在谈到双语库与翻译教学时,作者认为,对于翻译工作者或翻译教师而言,最为便利的莫过于将收集到的某部作品及其多个译本存储到双语平行语料库中,以便随时调出用于翻译教学和对比研究。孤立地看一个译本,往往不能看出什么,多个译本综合在一起看,就有可能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对翻译教学帮助巨大。

于连江(2004)从翻译教学的角度对语料库的用途加以阐述,旨在改善翻译教学方法,为翻译教学创新奠定基础。作者旨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作者认为,利用语料库可对翻译文本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也可以进行宏观概括和微观分析。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利用语词索引软件,呈现动态语境;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等值概率分析、译文风格特点的量化分析、多个译本对比研究等活动。

王克非(2004)探讨了汉英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他利用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开发的“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作者认为,双语平行语料库对于翻译教学而言,是非常有用的参考工具或工作平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对某一检索词或短语提供丰富多样的双语对译个例;②为常用结构提供多种双语对译个例,供讲解和仿习;③提供丰富的、可随机提取的一本多译作为对照参考。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是其他教科书和工具书所不能替代的,它在翻译教学中有广阔的使用前景和潜在开发价值。

王克非(2007)通过语料呈现实验探讨双语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实验对象为某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3个班,136人)和一年级研究生(35人),实验用语料全部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语料呈现实验分为两步。第一步要求受试者观察真实的翻译语料;第二步让受试者将自认为有意义的发现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鼓励同学之间(一般为同桌)通过商讨共同完成观察报告。实验显示,学生在观察语料后能够归纳和总结出有意义的翻译技巧,并能据此评估或反思自己的翻译行为。实验表明,在翻译课堂教学中使用语料资源有助于自主学习和发现式翻译教学环境的创建,也有助于学习者掌握翻译技巧并在实际翻译中加以应用。

秦洪武与王克非(2007)分析了对应语料库、翻译教学和自主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汉英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和方式。作者认为,对应语料库可以为自主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创建有利的实施环境,而自主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有助于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这是对应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的理论依据。基于此,作者认为,对应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是:观察先于归纳、呈现先于讲解、学生自导先于教师指导。

黎士旺(2007)认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正逐渐步入翻译教学领域的话语中心。作者从文本的话语功能出发,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这一全新的翻译教学模式在当代教学实践中具有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的可行性方案。作者认为,相比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形式具有五大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文本电子化、学习直观化、分析多元化、结论科学化和成果有机化。

李德超与王克非(2011)探讨如何使用双语旅游专门语料库辅助旅游翻译的教学工作。作者认为,专门语料库可以帮助译员提高翻译质量,还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各种与专门语料库相关的翻译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开展数据驱动学习。数据驱动学习的模式能促进旅游翻译教学理念的改变,丰富教学内容及让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还能推动学生进行归纳式学习,从而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

朱晓敏(2011)认为,翻译研究领域里使用的语料库多为双语平行/对应语料库和翻译语料库。单语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尤其是与翻译教学相结合,是一个鲜有人探索的未知领域。作者使用可以免费获取的“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和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辅助其翻译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者预测语料库,尤其是单语语料库,必将成为翻译教学的得力助手和有力工具,为改革传统翻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在本节中,我们回顾了国内外在翻译教学中使用语料库的相关文献。现有国内外研究不仅拓宽了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用途,而且促进了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的深度融合。由于受到时间、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现有研究基本关注某一种类型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而且教学使用的时间较短,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尚待验证。另外,语料库使用与翻译教学目标,即培养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晰。

3.3 本章小结

本章区分了两个重要的概念: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明确指出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翻译教学,而不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翻译。在明确这一点之后,我们总结了国内外开展的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方法、模式、经验和不足。受制于时间、技术等条件,已有的教学研究关注的是某一种类型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类型较为单一。另外,研究者在翻译教学中使用语料库的时间较短,因此,效果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验证。此外,语料库使用与翻译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深挖。